在奧斯卡歷史上,能夠 7 次提名最佳導演,9 次提名最佳影片的,隻有一個人。
這個人被好萊塢首席雜志《首映》,列為電影業最有權勢和影響力的人物。
美國電影學院評選影史 100 部最偉大的電影,他獨占 5 部,是所有導演裡最多的。
《EW》評選當代最偉大的 50 位電影導演,他排第一。
這個人,就是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
最近,以黃暴污著稱的 HBO,邀請數十個頂級大腕出鏡,拍攝瞭一部傳記紀錄片。
這就是魚叔今天要說的——
斯皮爾伯格
Spielberg
這部片子由《美國大師》主創之一,曾獲 13 座艾美獎獎杯的蘇珊娜 · 萊西執導。
他按照傳統的時間線,系統地記錄瞭斯皮爾伯格職業生涯。
許多耳熟能詳的巨星都會出境,講述曾經跟他合作時的臺前幕後。
包括萊昂納多 · 迪卡普裡奧,湯姆 · 漢克斯,哈裡森 · 福特,凱特 · 佈蘭切特,丹尼爾 · 克雷格等,超過 20 個頂級巨星。
要不是斯皮爾伯格,真的很難在一部紀錄片中看到這麼多巨星。
有人說,斯皮爾伯格天生就是導演。
看瞭這部片子,我無法反駁。
1946 年 12 月 18 日,斯皮爾伯格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4 歲時,便會用傢裡的 8 毫米攝影機拍攝周圍的生活。
13 歲,拍攝瞭一部 40 分鐘的戰爭電影《無處容身》。
16 歲,就自編自導,完成瞭 140 分鐘的科幻冒險影片《火光》。
但也是在這一年,斯皮爾伯格產生瞭放棄當導演的夢想。
當時,他在影院觀看瞭大衛 · 裡恩所執導的《阿拉伯德勞倫斯》。
片中有兩幕對照,讓他非常觸動。
一幕是,男主在沙漠中穿上長袍,用身上的匕首當鏡子照瞭照,然後一邊走一邊笑。
一幕是,男主被追趕上來的土耳其人襲擊,渾身是血,此時,他用染血的匕首照瞭照自己,然後噙著眼淚彷徨無措地看著四周。
這兩幕,讓斯皮爾伯格意識到自己作品的稚嫩,也意識到電影的主題並不僅僅隻有敘事主題,還有人物主題、個性主題。他看見瞭電影更深層次的內核,「我是誰」。
那一刻他明白,要把電影拍好,很難。
之後每隔一周,他都會再看一遍這部電影,仿佛這樣能到生命盡頭。
當然,之後的事大傢都知道,他的電影夢並沒有就此夭折。
積累瞭長期的經驗後,《大白鯊》橫空出世。
起初,制作團隊認為這部影片拍攝起來會很簡單。
沒想到,潮汐、洋流、風對水的動態影像、天對水的顏色影響,以及對成像的影響大大出乎意料。
斯皮爾伯格並沒有辦法讓它們協調搭配,這猶如噩夢一般困擾著他。
拍攝所遇到的困難不止於此。
因為劇本裡鯊魚幾乎無處不在,而鯊魚模型的損壞,使得團隊幾乎無法開機,重修好需要一周時間。
好在困難一一迎刃而解。
影片中的所替代鯊魚戲份的桶,更是成瞭神來之筆。
盡管最後比預期多花瞭 3 倍的預算,和 2.5 倍的制作時間。
但《大白鯊》所賺到的錢,比截至當時所有電影都要多。
美國本土 2.6 億,全球高達 4.7 億美元。
斯比爾伯格也憑借此片,一躍成為好萊塢最為亮眼的一顆新星。
隨後他執導的《奪寶奇兵》更是一舉打敗《星球大戰》、《007》兩大 IP,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
當然,要論整個職業生涯的票房成就,王冠還屬 82 年的拉菲——《ET》。
不論從前還是現在,以商業片的角度來說,斯皮爾伯格的地位無人可以比擬。
他至今還是影史總票房最高的導演。
也是因此,有許多人批評他的電影徒有其表,責怪他會毀瞭電影工業,將其引向歧途。
但他所拍攝的作品並非一味按照資本傢、觀眾的口味去打造。
影片的許多細節,都有著自己的想法。
在 1971 年的《飛輪喋血》中,有一幕卡車掉落懸崖的戲,因為沒有爆炸,老板十分憤怒,責令重拍。
可斯皮爾伯格並沒有順從。
他通過油像血一樣從方向盤滴下來,車輪慢慢停止轉動,風扇還在轉但卡車已經不能再繼續行駛 …… 這些細節,讓觀眾明白,卡車司機已經死亡。
砰的一聲,加上爆炸的視效,明顯起不到這樣的藝術效果。
而之後的《1941》、《紫色》、《太陽帝國》等多部嚴肅題材的影片,更是讓人們見識到瞭娛樂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另外一面。
以二戰為背景的《太陽帝國》,是他第一次不為滿足觀眾的口味而打造的一部電影。
這也是公認斯皮爾伯格最優秀的電影之一。
不過,真正讓世界徹底刮目相看,令他進入電影藝術大師行列的,還是那部 1993 的史詩片《辛德勒的名單》。
其實,早在 1982 年,斯皮爾伯格就買下瞭原作《辛德勒方舟》的版權。
或許是因為猶太人的身份,以及對題材本身的敬畏心,哪怕當時的他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導演,也覺得時機並不成熟。
直到被羅曼 · 波蘭斯基,西德尼 · 波拉克,馬丁 · 斯科塞斯,多位導演拒絕之後,他才執導瞭本片。
正是這部電影,讓曾經大肆批評斯皮爾伯格的評論傢們,不禁折服,承認這是迄今為止最優秀、最完整的關於猶太大屠殺的電影。
斯皮爾伯格更是憑此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以及「最佳導演」。
拍攝本片時,他摒棄瞭以往慣用的電影手法,也忽略瞭許多花哨的技術手段。
片中有一幕辛德勒看德國軍官的抽煙鏡頭,是他手把手教連姆 · 尼森演繹的。
這讓當時 41 歲的連姆覺得自己成瞭一個木偶,事後,連姆 · 尼森說:
這是我有生以來拍攝的情感上最艱難的一部電影。
事實上,在拍攝完影片之後四個月裡,斯皮爾伯格都不能走出低迷。
想要瞭解老斯,這部紀錄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切入口。
片中包括早間年父母離異對斯皮爾伯格的人生所產生的影響;
以及此事在對他電影作品的母題有著怎樣潛移默化的植入。
50 餘年的電影生涯,斯皮爾伯格帶給我們的經典實在太多。
不僅有自己導演的作品——
從早期的《飛輪喋血》、《大白鯊》、《第三類接觸》、《E.T.》再到後來的《辛德勒的名單》、《人工智能》、《拯救大兵瑞恩》、《林肯》、《戰馬》、《少數派報告》……
還有以制作人的身份參與的作品——
《西部風雲》《太平洋戰爭》《大地驚雷》《藝伎回憶錄》《鐵甲鋼拳》《變形金剛》《黑衣人》《可愛的骨頭》《鷹眼》《父輩的旗幟》……
他留給世界的遺產,全都在他的影片裡。
如果用一個標簽去形容他,魚叔覺得,不是導演,不是制片,而是造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