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女友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周五,《銀翼殺手 2049》與大傢正式見面瞭。
小十君也在第一時間去影院感受瞭一下這部號稱年度最期待的科幻電影。
在周五排雷的時候,我就極力稱贊本片為 " 年度最佳 ",我的觀感可以用 " 炸裂 " 來形容瞭。
但其實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我是有些擔憂的——
殿堂級科幻神作的續集可不是那麼好拍的!
1982 年的《銀翼殺手》開創瞭賽博朋克這一科幻類型。
潮濕昏暗的街頭,陰森林立的建築,閃爍的霓虹燈和巨幅廣告,以及不停灑落的暴雨 ……
科幻教父雷德利 · 斯科特用他邪典式的美學風格為我們打造瞭一個科幻質感滿滿卻又略顯陳舊的未來世界。
大量偵探片的黑色元素,被斯科特以顛覆性的創想用在瞭科幻片裡,以至於他營造的那種悲觀末世的景象,讓觀眾覺得 " 真實得可怕 "。
極致夢幻的美學風格▼
從來沒有人能夠把黑色與科幻混搭的如此精妙,也因此本片被認為是新黑色電影的鼻祖,由此奠定瞭它在科幻影史的崇高地位。
甚至是 30 多年過去瞭,一大批忠實的影迷們依然翹首以盼續集的到來。
從現在的結果來看,悲喜交加,一言難盡:
口碑爆棚,票房失利。
IMDb、豆瓣評分 8.5,超越前作▼
與專業影評網站的口碑形成較大反差的是,購票網站貓眼上僅僅 6.8 的路人評分。
這直接導致瞭影片遭遇票房滑鐵盧。
路人打低分的理由很直接:節奏拖沓緩慢、劇情雲裡霧裡、沒有高潮,不好看!
作為觀眾,我們還是聚焦到影片本身來一探究竟。
《銀翼殺手 2049》在小十君看來其實是一部科幻文藝片,如同卡佈奇諾般醇和雋永。
要想真正看懂這部電影,我們還需瞭解電影發生之前的故事,就像浮在咖啡上的鮮奶,先有牛奶的甜再有咖啡的苦,這樣才入味。
《銀翼殺手 2049》之所以受一票電影人的關註,更多的在於前作史詩級的影史地位。
我們評價一部科幻電影的好壞,是多年以後,還能否能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銀翼殺手 2049》不僅繼承瞭前作的賽博朋克風格,更自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之前導演過《降臨》《囚徒》的丹尼斯 · 維倫紐瓦把自己一貫的審美情趣帶入瞭《銀翼殺手 2049》之中,極簡主義的科幻美學風格讓賽博朋克式的科幻基調得以更完美地展現。
冷暖色調的相互搭配,光影的相互補充,每一幀對銀翼世界的描畫,都可以當做壁紙一樣去欣賞。
電影畫面色調的變化多樣,不僅僅對主題內容有一定的補充說明,更是為本片的銀翼世界註入不一樣的美學風格。
廢土世界的荒涼黃▼
未來智能的迷幻藍紫▼
明暗光影的交錯▼
此外,好萊塢配樂大師、德國音樂傢漢斯 · 季默用宏大的音樂聲效營造瞭銀翼世界的滄桑悲壯,給觀眾帶瞭震撼的視聽享受。
導演丹尼斯刻意拉長的慢鏡頭,緩緩道來的敘事手法,留給瞭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沉浸到故事中去。
這種做法雖說在商業上不討喜,沒有其他科幻作品來得驚險刺激,但是卻是能原汁原味地展現科幻故事的魅力。
在精美的視覺效果之下,是更引人入勝的故事內核。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包含部分劇透。
坦白地說,復制人與人類的關系這個話題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瞭。
從去年大熱的美劇《西部世界》到前一陣兒的《猩球崛起》幾乎都在探討著這個命題:
人類取代上帝成為造物主,創造出更強大的生命;
當被造物與造物主一樣強大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復制人在生理上與人類無異,思維上有植入的記憶作為情感依存,然而地位上卻是人類的工具和奴隸。
影片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與 1982 版《銀翼殺手》(故事背景發生在 2019 年的洛杉磯)一樣:銀翼殺手追捕復制人。
新版的故事發生在老版的 30 年後,為瞭交代背景,片方還特地隻做瞭三個短片。
三部短片最重要的作用是,解釋瞭影片中出現的 " 大清掃 " 和 " 大停電 "。
第一個短片介紹瞭由於復制人造成民眾恐慌,人類不得不殘害復制人,進行大清掃。
復制人為瞭逃避人類的追捕,制造瞭大停電事件,所有數據都消失殆盡,舊型號復制人得以生存。
第二個短片介紹瞭實業傢華萊士(本片大反派)崛起並制造更聽話的新型復制人的故事。
第三個短片介紹瞭舊型復制人薩珀 · 莫頓(電影開頭 K 殺掉的那個)因為一次見義勇為的行動,讓其他人發現他不同於人類的力量,進而被銀翼殺手盯上,導致被追殺的故事。
然後,故事劇情就到我們的正片《銀翼殺手 2049》。我們的主角 K(瑞恩 · 高斯林 飾)就是這次抓捕任務的銀翼殺手。
此時的復制人除瞭身上的符號,與不被人類認可的地位之外,已經很難與人類區分開來。
▲前傳短片《2022 黑暗浩劫》
作為銀翼殺手的 K,同樣也是復制人。盡管他盡心盡責地完成任務(殘害同類),但是仍被人類歧視,被視為假貨(skin job)。
開頭遭遇的案件,讓女上司和 K 看到顛覆世界的秘密:復制人可以生育後代。
在《銀翼殺手 2049》中,復制人與人不可逾越的鴻溝是生育能力,而這個發現卻打破瞭這個壁壘——動搖瞭銀翼殺手的世界基石。
以至於 K 開始懷疑自己復制人的身份,於是 K 開始尋找自己作為 " 人 " 真實感覺的一面。
復制人沒有父母,沒有朋友,隻有無休止地工作。
更可悲是,復制人被賦予瞭思考和情感的能力,但是在生理和情感的需求卻無法滿足。
於是鬱鬱不得志的 K,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寄托在華萊士公司制造的 AI 女友喬伊身上。
2013 年,有一部高分的科幻愛情片《她》,講述瞭人與人工智能系統談戀愛的故事。真人與虛擬的奇幻愛情,讓人看到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一種可能。
而在本作中復制人 K 與喬伊的愛情故事,更像是電影《她》的進化。
利用高科技將一個虛擬的人物具象化,和她談戀愛,不必擔心無聊,不論是什麼風格的裝扮都她都能信手拈來。
光是這樣還不夠,貼心的 AI 女友喬伊為瞭讓 K 真實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附上在一名女子身上,和 K 進行羞羞的事情。
堪稱 " 神操作 " ▼
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即便是盡心盡責地完成任務,還是改變不瞭復制人的身份,知曉痛苦卻不能改變,這是復制人最悲涼的命運。
K 與喬伊的愛情是真誠的,即便一個是復制人,另一個隻是沒有實體的 AI,依舊阻擋不瞭兩人墜入愛河。
愛情是人類的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復制人尋求作為 " 人 " 的真實感的一個方法,但是在愛別人之前,還要有準確的自我認知。
K 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也是開始自我認識的過程。
在與女上司討論案件進展情況的時候,K 認識到復制人與人類的區別在於靈魂,而靈魂的具體表現就是記憶。
就像前一段時間上映的《攻殼機動隊》,它的英文名就是 Ghost in the Shell(皮囊中的靈魂)。
在本作中,復制人的記憶來自於記憶編造師編織的虛假且細節清晰的記憶;而人類的真實記憶不是有更多細節,而是混亂的,對混亂記憶的情感。
於是 K 開始尋找著自己記憶的真相,在升級中心找到瞭記憶編造師。
然而這位最好的編造師卻一輩子待在密閉的無菌室,接觸到的一切都是虛擬出來的現象,綠色的世界,或者是漫天飄落的假的雪花。
但是對於復制人 K 來說,他感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雪,真真切切的世界。
一個自然孕育出來的人在虛擬的環境中創造假的記憶給復制人;
復制人卻在真實的環境中用人造的感知能力體驗著真切的世界。
這樣矛盾又諷刺的鮮明對比,讓 K 開始困惑起來:
何為真?何為假?
困惑的不隻是 K,還有華萊士的王牌女殺手露芙。
執行任務時,她冷酷無情、視生命如草芥;
但在看到主人華萊士將剛剛生產出來的同類殺害時,無力違抗命令的她,隻有流下無奈的眼淚(人類最真情流露的情感表現)。
一邊是執行任務時的冷若冰霜,一邊又是懷有憐憫之情地數次流淚。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冰冷的殺人機器,還是一個有血有肉、生活在矛盾與痛苦中的 " 人 "。
電影沒有一處直言復制人到底是不是人,但是處處卻在告訴你:復制人和人沒有區別。
雖然 K 看似有編織的虛假記憶,但是在思維方式上和情感上卻是真實而獨立的;
再加上復制人能夠生育後代,那麼這個時候,復制人是不是就可以掌控自己得命運瞭?
K 慢慢尋找著記憶中的真實,一步步驗證著自己到底是不是那個復制人自然生育下來的孩子,當記憶中的木馬猶如線索一般指引著他走向真相的時候,復雜的心緒湧上心頭。
這種復雜的情緒既是對自己真實身份的未知的恐懼,又有渴望成為真正 " 人 " 的向往,矛盾的情感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看到復制人 K 最真實的一面。
至於 K 的身世到底是什麼呢?
留待大傢去電影院找到答案。
K 的覺醒是所有復制人的縮影,預示著與人類對立的一個群體的崛起。
整部影片格局很小,但是主題和氣勢卻很宏大。
導演維倫紐瓦以自己獨有的敘事節奏和美學風格,完善和豐滿著銀翼殺手的世界,卻又講述的是自己的科幻故事。
可以說《銀翼殺手 2049》在各個方面都足以與已經封神的前作相媲美。
當然,檢驗它的不是票房,也不是當下的評論,而是更久遠也更公正的——時間。
對於本片,我不吝溢美之詞。
但是,對於某個重要的設定我也心存疑問。
復制人和人類的區別,真的可以依靠 " 記憶 " 作為判定標準嗎?
我們通常的認知中,人類與其它生命的區別,在於 " 思維意識、情感和語言 ",而這些都能通過記憶存儲起來,就像今年的國產電影《記憶大師》那樣通過記憶識別、查出真兇。
也就是說,從科學和經驗的角度來講,這個設定貌似可行。
可是,如果復制人的記憶、情感、語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從一開始就是被人為設定(就像電腦軟件一樣)的話,該怎麼辦?
就像華萊士對復制人戴克說的:
" 你真的認為你和瑞秋的愛是一見鐘情嗎?如果這是故意安排的,你們的相遇從開始就被計劃好瞭,你怎麼辦? "
▲上帝之手擺佈眾生?
原來人傢做實驗玩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