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湯哥重出江湖,牛逼指數堪比《毒梟》

10-30

前不久,湯姆 · 克魯斯的《新木乃伊》不幸口碑撲街,賠瞭大筆錢。

但阿湯哥並不死心。

這次帶著《美國行動》卷土重來,意欲洗刷前恥。

很顯然,他成功瞭。

影片上映第一周就力壓《王牌特工 2》,拿下瞭票房周冠軍。

豆瓣評分高達 7.6。

評論裡一水兒的 " 歡樂 "" 刺激 " 和 " 有趣 "。

作為一部傳記片,這片講的是美國大毒梟巴裡 · 希爾的一生。

但因為巴裡的一生本就充滿瞭刺激,所以影片一改以往傳記片的沉悶無趣。

大走魔幻現實主義路線,將巴裡的一生拍的風生水起,充滿瞭戲謔和諷刺,趣味性十足。

更有阿湯哥一言不合露 PP,

賣力上演史上最激情的 " 機震 "。

現實生活中的巴裡,是個天才少年,志向便是做個飛行員。

15 歲拿到瞭飛行執照,之後順利進入瞭航空公司工作。

左:阿湯哥 右:現實中的巴裡

但他很快發現,航空公司的薪水根本不夠他養傢糊口。

所以工作之餘,他常常會幹個走私,做個代購,掙點外快。

沒想到就這麼點小把戲,還被中情局(CIA)給發現瞭。

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美蘇冷戰,蘇聯勢力正在逐步滲入中美洲的一些國傢。

搞得美國心裡不快,急於打探消息,瞭解實情。

於是,他們就找到瞭飛行技術高超,人也機靈的巴裡。

在巨額金錢的誘惑下,巴裡開始為 CIA 辦事兒。

開著小飛機往中美洲跑一趟,拍些照片,外快就到手。

這活兒看著簡單,但想在槍林彈雨中拍照,一不小心小命就玩兒完。

好在巴裡本來就是個偏愛刺激的主兒,不僅沒退縮,反而任務完成的相當完美。

這樣一來,CIA 更加看重他,讓他拿著美軍鈔票交換叛軍情報。

就連哥倫比亞的毒梟也找上門來,讓他幫著運毒品。

找上門的毒梟不是別人,正是《毒梟》中以巴勃羅為首的麥德林集團。

要說這個集團猖狂到什麼地步,其頭目巴勃羅曾被評為全球七大富豪之一。

甚至還曾參與總統競選,擁有一眾狂熱擁躉。

但片中的麥德林集團,此時還未崛起,隻是個三人小團體。

鑒於巴勃羅出價更多,巴裡自然沒拒絕。

運送毒品,空中拋貨,玩兒的不亦樂乎。

另一邊,CIA 也派瞭新活兒,交換情報之外,還要將美國的武器運往中美的國傢。

因為美國一直在暗中支持中美國傢的分裂勢力,所以運武器也隻能私下進行。

巴裡,便成瞭他們的最好選擇。

於是,巴裡的行程路線變成瞭:從美國運送武器到中美,返程途中經過哥倫比亞運送毒品到美國。

利用 CIA 提供的隱蔽路線,他混的風生水起,毫無顧忌。

又因為中美叛軍不愛武器,隻愛錢,哥倫比亞毒販又急需武器,

他便瞞著 CIA 將武器高價賣給毒販,而將毒品分一部分給叛軍。

這樣一來,三方各取所需,唯有 CIA 成瞭智障。

巴裡在這一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各個銀行都有巨額存款,傢中院子也埋著數不清的錢。

洗錢的速度根本趕不上賺錢的速度,開個櫃子都會被櫃子裡的錢給砸到。

此時,金錢對巴裡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他已然愛上瞭這種冒險。

在 CIA 的庇護下,他組建瞭一支空軍專門為 CIA 和毒販辦事兒。

後來,CIA 又嫌隻送武器給中美叛軍不給力,幹脆決定送巴裡一塊地。

讓他將中美叛軍拉過來,集中訓練。

當然,CIA 這個訓練割裂勢力,分裂他國的做法以失敗告終。

而對 CIA 失去利用價值的巴裡,自然也要被踢出局外。

沒瞭 CIA 的庇護,緝毒署、煙酒火器局、州警局和 FBI 在一夜之間全部光臨巴裡的住所。

眼看就要吃牢飯,但巴裡還是謎之鎮定。

掌握著 CIA 的秘密,他不信 CIA 會對他置之不理。

對著周圍的警員,他口出狂言:" 隻要讓我離開,你們每一位都能得到一輛凱迪拉克。"

周圍一片哄笑,進瞭警院的門兒你還想離開?

結果,巴裡還真就在這片哄笑中被堂而皇之的放瞭出來。

撈他出來的不是 CIA,而是美國軍方,更甚至可以說是白宮。

對他的要求是,深入毒販中做間諜 ……

這次的任務更艱巨,而巴裡已然沒有瞭選擇的餘地。

CIA 在利用完巴裡後將其拋棄,是否也意味著巴裡這次仍舊難逃棄子命運呢?

劇情中見分曉。

從以上介紹,大傢就會發現,影片看似是對巴裡一生的展現,實則是對美國政府的暗嘲。

其實這已經不是暗嘲,而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飾的嘲諷瞭。

就連海報上都赫然寫著 " 這不是犯罪,這是為國服務 "。

片中巴裡被 CIA 利用時,聽到的說辭也是 " 為瞭國傢 "。

而巴裡在 CIA 的接頭人,最後也真就平步青雲,仕途順利。

實力自黑,展現一代毒梟的花樣人生,驚險刺激之餘不失深度,

你說,這樣的片兒,怎麼可能不創好口碑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