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取消“暑期檔”?!到底取消瞭什麼

03-20

北美院線把 " 暑期檔 " 取消瞭?!聽著像個手動震驚臉 jpg. 的大事,即便電影人們不發聲,估計影迷們也得鬧上好幾天吧 ……

似乎 " 前哨 " 一點動靜都沒有," 暑期檔 " 就要悄悄地就沒瞭?

一周前,漫威英雄大串燒系列的第三部《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宣佈提前上映,從 5 月 4 日改成 4 月 27 日,整整提前一周。電影調檔和火車晚點差不多,排片撞車,制作延誤,三天兩頭有電影宣佈換檔期,但是像 " 復聯 " 這樣的大制作,臨近上映的節骨眼忽然有動作,就得說道說道瞭。(《無限戰爭》這種砸錢搞事的大部頭通常提前個幾年定檔,然後打死不換,以 " 宣誓 " 對這段時間的主權)

《復聯 3》講檔期提前至 4 月 27 日

北美的 " 暑期檔 " 通常從五月的第一個周末開始,到八月中旬結束,嚴格來講,其實是從陣亡將士紀念日開始,到美國勞動節結束(五月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和九月的勞動節都是美國的法定假日)。說白瞭 " 暑期檔 " 和夏天本來也沒啥硬關系,片方紮堆擠進 " 暑期檔 ",就是趁著人閑多掙錢。

全球氣候變暖之後,所謂 " 暑期檔 " 早就突破瞭原來的日期限制——翻開日歷,好像除瞭一月全年都是暑期檔。這種分散排片的趨勢正在蔓延," 復聯 " 提檔 4 月就是打破傳統暑期排片的第一個信號。

而為什麼出品方紛紛打破 " 暑期檔 " 排片?不妨看看以下三點原因:

1. 現在的電影,放到以前其實都能進暑期檔

1975 年,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問世,海嘯式的巨大成功引起瞭全行業對於檔期的重視。從此開始,片方們在排片時將一年分成三段。

排隊觀看大白鯊的人比影片海灘上的人還要多

每年的一月到四月,發行方會放出一些面向成年觀眾的影片,除瞭極少數留名影史的經典,這段時間的電影大部分都水掉瞭。另外,上一年延期放映的電影往往擠占這一時段,新片通常不會趕在 1 月上映,所謂的 " 春季檔 " 其實是從二月到四月。

然後是 " 暑期檔 ",從五月開始,到 9 月結束。此時會有一個短暫的冷卻期,在此之後,沖奧影片迅速崛起,影院開始放映那些適合舉傢觀看的大部頭來迎接年末的觀影高峰。

這樣一來,在 1 月和 9 月形成瞭兩段空當,發行方找些半死不活、沒有爆款潛質的作品填進這兩個月湊數,觀眾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偶爾也會冒出一部早春或早秋上映的佳作,但這種彎道超車的異類極少。

近年來," 錯峰出行 " 的影片越來越多,大制作紛紛跑出擁擠的暑期、搶占觀影淡季。舉兩個栗子——二月上映的《黑豹》,已經成瞭開年大片的票房霸主,全美票房即將打破《泰坦尼克號》的紀錄(未計入通貨膨脹率);根據恐怖小說改編的《小醜回魂》去年九月上映,卻意外地兌現瞭大片級的銷售潛力。

《小醜回魂》去年 9 月 8 日上映

再看看今年三月、四月檔的隊伍:《時間的皺折》,《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頭號玩傢》…… 要麼是名導演,要麼是大 IP,題材都和特效緊密相連,光看海報和預告片就知道賣相差不瞭。

大片與普通影片的分水嶺恰恰在此,普通影片按套路說事兒,大片卻從概念起就充滿張力。好萊塢已經很久不糾纏 " 中產 " 型的影片瞭(投資 500 萬~7000 萬美元區間)," 中產 " 影片曾經是電影業的中流砥柱,但不適合海外發行(都是我們在付賬),何況老一批觀眾如今都在傢看電影,即便是在美國本土,這些影片也不再享有市場。

雖然偶有《消失的愛人》或《看不見的客人》這樣的影片從 " 中產 " 突圍,但其投入產出比仍然遠低於所謂 " 大片 "。這筆帳很好算:一部票房突破十億的 " 大片 " 能養活好幾個同類型的項目,說不準其中哪個就是下一個十億;剩下的邊角料還能做點 " 微投資 ",搞個定位垂直的恐怖片或者輕喜劇,一不小心弄個《逃出絕命鎮》出來,投資方可以拿去吹個幾年。

好瞭,我們已經理解瞭好萊塢大片經濟的出發點,但是大片拍瞭總得有地兒放,這就得說說原因 2 瞭——

2.暑期檔實在太擠瞭

我們先來看看,2016 年我們經歷過一個怎樣的夏天:《X 戰警:天啟》,《超能敢死隊》,《星際迷航 3》,《諜影重重 5》—— " 大片 " 一個接一個,上周還占著娛樂版頭條的電影,這周可能已經排不上片瞭。

在擁堵檔期中艱難行進的《X 戰警:天啟》

好萊塢式 " 大片 " 的主要受眾,一直是 15~20 歲的青少年,這個群體仍然活躍,但大部分傢庭觀眾早就不為 " 大片 " 買賬瞭。那一年最成功的三部電影裡有兩部都是動畫片,隨便整兩隻會說話的兔子狐貍,票房輕輕松松就破十億。舉傢觀影的觀眾都選擇瞭動畫電影,這樣留給 " 大片 " 的就隻剩下那些鐵桿粉絲,每人刷上三五回 …… 給投資商拼個零頭。

2017 年的夏天沿用瞭相同的劇本——不叫 " 神奇女俠 " 的都賠瞭,我們數一數都有誰吧,《加勒比海盜 5》,《變形金剛 5》,《猩球崛起 3》,《蜘蛛俠:英雄歸來》,都是有名有姓的大 IP,因為擁擠的檔期,沒有一部撐過兩周,集體遭遇瞭 60% 以上的票房縮水。

發行方趕忙翻開日歷,在大片擁堵的 " 暑期檔 " 外尋找空當,手快的公司迅速圈中瞭春假和秋假,孩子們這兩周不用上學,父母似乎也沒那麼忙。於是乎,《美國隊長:冬兵》,《小醜回魂》,《黑豹》率先進線,在這場搶車位的遊戲裡成瞭最大贏傢。

勝出的這三部影片,都是受眾基礎廣泛的 IP 改編,而且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陷入片荒的觀眾們在假期如饑似渴,他們 " 很恰當 " 地出現瞭。

《環太平洋 2》將於 3 月 23 日上映,可能是上半年最尷尬的檔期

如果《黑豹》和《環太平洋 2》換個檔期,難說還能不能追上《泰坦尼克號》的票房,特別是考慮到屆時《死侍》和《星戰前傳》都得來分一杯羹。(不過,《黑豹》有著令人驚訝的傢庭觀影號召力,既然能把迪士尼的《時間的皺折》拖下馬,說不定有手腕搞定暑期)

剛才說《黑豹》們是 " 手快 " 的那一批,是因為制片公司們矯枉過正——大傢集體躲避高峰之後,2018 年的暑期反而更寬敞瞭。漫威和皮克斯的神神鬼鬼,恐龍公園跑出來的爬行動物們今年夏天肯定要繼續作妖,但相比於前兩年,這個暑期的空間非常很充足——我們看看今年十二月的片單吧:《海王》,《X 戰警:黑鳳凰》,《無敵破壞王 2》,隨便哪一個都夠受的。

不難想象,制片公司已經在盯著今夏這塊肥肉,到時候空降一個《敦刻爾克》級別的沖奧作品 …… 嘿嘿

3." 暑期檔 " 本來就是我們 YY 出來的 ……

一個有想法的導演出現瞭,拍出來的東西很不錯,然後他被請去拍 " 大片 ",再然後他拍的東西他媽都不認識瞭——現在的導演都是這麼過來的。舉個栗子,喬什 · 特蘭克,拍瞭一部還可以的《超能失控》(戴恩 · 德哈恩主演),然後就整瞭個 4.2 分的《神奇四俠》;再舉個栗子,科林 · 特雷沃羅,《安全沒有保障》剛剛覺得有戲,他就跑到《侏羅紀》去拍恐龍瞭。

戴涵涵的《超能失控》,左一邁克爾 · B · 喬丹在《黑豹》中飾演埃裡克

穩紮穩打的導演越來越少瞭,越來越多的人走瞭兩步就想跑,不管玩不玩得轉,都要先搞個 " 大片 " 掛上名字再說。

相比於擠破頭的奧斯卡,流量大片的投入產出比高得多," 明白人 " 早摸清瞭個中利害、紛紛加入流量大軍。然後,張牙舞爪的 "IP" 就像外星入侵者一樣統治瞭整個電影市場,衍生和再衍生系列成瞭制作的第一選擇,反正——選片時人們都不帶腦子,有認識的先看認識的,沒認識的先看長得像認識的 ……

更諷刺的是,剛剛這條 " 最優路線 " 已經被證實有效,即便是拿到瞭最佳原創劇本的《逃出絕命鎮》,其影響力也無法與同題材的 IP 改編《小醜回魂》相媲美,更是被《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的 7.45 億美元票房甩出幾條街。

《黑客帝國》系列,首部於 1999 年 4 月上映

新生代的影迷們可能對下面說的兩部電影沒什麼概念:1999 年最具影響力的兩部大片《黑客帝國》和《第六感》,一部四月初上映,一部八月底上映,都不是嚴格意義的 " 暑期檔 "。彼時 " 暑期檔 " 的定義較現在寬泛得多,說白瞭就是夏天放的電影。

到瞭 21 世紀以後," 暑期檔 " 才慢慢變成瞭爆米花式巨制的代名詞。影人們為此已經重啟瞭很多 80、90 年代的項目,像《回到未來》和《大白鯊》等經典都被再次搬上銀幕,老片中可供開掘的空間越來越少。但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勇敢者遊戲》們的成功都證明瞭這條路仍具有可行性。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 1999 年吧,那一年 " 暑期檔 " 的定義才剛剛興起,那一年五月誕生瞭一部堪稱典范的 " 暑期檔電影 " ——《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人們在夏日裡排著長隊、組團到影院把這部電影二刷、三刷,樂此不疲。

《星戰前傳:幽靈的威脅》曾經風靡一時

如今,北美把他們的金字招牌 " 暑期檔 " 取消瞭,實話實說,或許我們記憶中的 " 暑期檔 " 早就不在瞭。電影公司們一面在日歷的空缺位置下註,一面留著五月、六月、七月的底牌,他們已經把這手 " 爆米花套路 " 打得爛熟,但是像以前那樣技驚四座的操作怕是再也見不到瞭。

好吧,承認吧,其實不是 " 暑期檔 " 霸占瞭日歷,而是從前頂著炎炎夏日、在影院門口排隊的期待和興奮——再也沒有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