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 · 塔倫蒂諾,好萊塢最著名的流氓小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小混混,往往以奇絕的口味和出格的電影視聽語言驚艷觀眾和影評人。他那部尚未公佈片名的新片,聚焦在瞭發生在好萊塢的曼森殺人案之上。目前,人們除瞭知道影片取材於曼森殘忍地謀殺瞭著名導演羅曼 · 波蘭斯基當時的妻子莎朗 · 塔特的著名案件之外,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可就在最近,《綜藝雜志》的首席記者 Kroll 報道出瞭一個巨大的新聞:波蘭斯基將會出現在昆汀的這部影片(暫且稱為《曼森》)裡,並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雖然 Kroll 沒有說明這個角色是誰,或者與波蘭斯基本人有多少聯系。
但這個消息還是令人感到震驚,畢竟波蘭斯基是這起案件的當事人,而且他尚未離世。該案件發生在 1969 年 8 月 9 日至 10 日,波蘭籍導演羅曼 · 波蘭斯基懷有 8 個月身孕的演員妻子莎朗 · 蒂和她的 4 位好友以及園丁的兒子慘死在比佛利山的豪宅裡。
莎朗 · 泰特,美艷絕倫的好萊塢明星;丈夫羅曼 · 波蘭斯基,著名的好萊塢導演,因為丈夫遠在歐洲拍片,已有 8 個月身孕的莎朗邀請 4 位朋友到自己比弗利山莊的豪宅度周末,這本該是個快樂的周末。然而就是他們的名氣為他們帶來瞭殺身之禍。1969 年的 8 月 9 日,泰特懷孕 8 個月的胎兒隨母親被活生生地勒死;4 位在她傢度周末的朋友也難逃一劫,更殘忍的是,他們都死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這起案件震動瞭全世界。隨後被逮捕的曼森在接受采訪時的表現,令人毛骨悚然。他似笑非笑、似癲非癲。肢體語言極其古怪。他絲毫不後悔也不懺悔自己的罪行,他甚至認為自己在做一件 " 天啟 " 的事情。這個 " 暴徒形象 " 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也對好萊塢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後世電影中,眾多殺人狂的角色,都是以曼森為原型創造的。而且,希斯 · 萊傑在《黑暗騎士》中塑造小醜這個角色的時候,就以曼森為直接的參考對象。
把波蘭斯基放置在影片中,是昆汀的一步險棋也是一招好棋。其危險之處在於,波蘭斯基在 1977 年的 " 性侵案 " 之後,一直和美國政府躲躲藏藏。雖然當年的事件,早已成為瞭羅生門,但隻要有他的風吹草動,媒體定會舊事重提。
所以,出現在本片裡,對波蘭斯基而言,似乎是一個不必要的麻煩。而有益之處則在於,波蘭斯基能夠參演影片,也昭示著他對於過往的和解與釋懷。
站在昆汀的角度上,讓波蘭斯基來出演這部電影,一方面可以提升整部影片的真實感。畢竟昆汀此前的所有電影,都是以誇張和戲說的風格獲得贊美的。這一次,他要從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自然要在風格上做出一定的妥協。而找到當事人來出演,似乎是最好的曲線救國,以自證 " 符合事實 " 的方式瞭。
而另一方面,與波蘭斯基相關,也能讓影片獲得額外的關註——尤其是波蘭斯基的角色。和這個角色的戲份多寡。自從有瞭《八惡人》遭泄的事件,昆汀這回學聰明瞭,他從不透露任何關於影片的信息。這也就給瞭人們大量的討論空間,影片所獲得的額外的關註度和流量,可謂大觀。
1977 年,波蘭斯基涉嫌強奸一位名為薩曼塔 · 蓋莫的 13 歲少女。翌日他就被逮捕,並被投入瞭監獄。不過,波蘭斯基的律師團設法走瞭認罪減刑程序,最後波蘭斯基隻在監獄裡呆瞭 42 天。當時審理該案件的大法官勞倫斯 · 立頓邦德給波蘭斯基下瞭驅逐令。
在波蘭斯基看來,這就足夠瞭。他跳上自己的奔馳,跑到瞭洛杉磯機場,並飛到瞭倫敦,就再也沒有回到美國。眾所周知波蘭斯基迷戀年輕的少女,並且鐘愛於調戲人妻。在著名八卦記者羅伯特 · 施耐肯博格的《穿幫》一書裡,他就描寫瞭波蘭斯基大量的讓人感到齷齪的 " 調戲女性 " 的八卦。
2002 年,著名的《名利場》雜志刊登瞭關於 1969 年 8 月中下旬的一次私人聚會的報道。在那則報道中,妻子死瞭沒有幾天的波蘭斯基,在眾目睽睽之下,調戲一個挪威女模特。《名利場》的作者帕拉慕寫到:" 好色成性的波蘭斯基來到她的桌前,一隻手滑向她的大腿。他高談闊論,誇誇其談,甜言蜜語。他說他可以把她培養成另一個莎朗 · 泰特 "。
此時,波蘭斯基應該沉浸在喪失妻子的悲慟之中,所以他的這種言行,更加令人感到低俗和惡心。雖然波蘭斯基起訴瞭《名利場》,並在英國獲得訴訟的勝利。對此,《名利場》的主編格萊頓 · 卡特建議英國政府應該重新修訂一份《誹謗法》。
所以,之於波蘭斯基《曼森》的另一個巨大的難題是,在整個好萊塢 " 反性侵 " 的浪潮下,波蘭斯基的舊事依舊會被重新提及。他在 " 曼森案 " 中受害者傢屬的形象,似乎沒有人願意關心。而他的性侵案,或許才是媒體所熱衷的熱點。
波蘭斯基躲過瞭納粹,躲過瞭曼森。自 1978 年以來,洛杉磯法律對他也鞭長莫及。但波蘭斯基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傢夥,或者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傢夥。
暴力、性醜聞和鋪天蓋地的討論、討伐,永遠如影隨形地跟著他。但他卻活瞭下來,藝術生涯也並未因此而結束。而在事件過去瞭 40 餘年之後,人們總算可以坐下來,重新咀嚼並且反思 1970 年代狂風暴雨式的社會運動所帶來的一切——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