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保護月的退潮,一大波好萊塢大片正在以一隻手掰得過來的速度向我們湧來。
其中,最受關註的,毫無疑問是諾蘭的新片——
敦刻爾克
Dunkirk
一張海報上,不需要任何紅人名咖的流量加持,甚至連基本的主角名單都沒有。
「克裡斯托弗 · 諾蘭」,一個名字,足矣。
從驚艷四座的處女作《追隨》,到全球爆款的《蝙蝠俠》三部曲,再到燒腦代表作《盜夢空間》,以及被捧上科幻神壇的《星際穿越》。
入行 20 年,諾蘭從來沒有讓觀眾失望過。
一次都沒有。
坊間有一句打趣的評論:
諾蘭說:如果我活得夠長,那麼豆瓣 TOP250 就被我承包瞭。
酷炫花哨的非線性結構,加上偏商業題材的內容選擇,讓諾蘭的電影既能滿足普通觀眾的娛樂口味,又達得到影迷觀眾的高質量標準,因此贏得瞭廣大粉絲的喜愛。
盡管水準有目共睹,但奧斯卡學院派始終不怎麼待見商業電影。
所以諾蘭神作那麼多,卻隻提名過三次奧斯卡:
兩次原創劇本(《盜夢空間》、《記憶碎片》)
一次最佳影片(《盜夢空間》)
其他的都是視聽剪輯等技術獎項,並不直接歸屬諾蘭。
而這一次的《敦刻爾克》,或許將會是諾蘭離奧斯卡最近的一次。
不過他本人並不 care 這些。
影片在 IMDb 上評分 8.4
豆瓣評分也是 8.4
雖然從觀眾評分來看,這個數據是諾蘭作品裡幾乎快要墊底的,遠低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黑暗騎士》(這三部都超 9 分)。
這種感覺就像是學霸偶爾考瞭個 95,就會很低落地說這次考得好差哦。
但《敦刻爾克》在媒體評分上達到瞭 94!
是諾蘭作品履歷的最高分;
也是今年為止已經院線上映的片子中評分最高的。
這說明,普通觀眾可能覺得諾蘭這次沒那麼酷炫狂霸拽瞭,但行傢看得出來,這是少瞭點炫技,但內功實力展現出來瞭。
同時也意味著,奧斯卡那幫老頭老太們明年年初的時候也會點點頭說,這小夥子真不錯。
就在上周,香玉參加瞭諾蘭新片《敦刻爾克》的首映禮。
首映之後,原定計劃的映後導演交流會,是諾蘭與吳京、黃建新之間的對談。(不過最後因吳京時間安排沖突而臨時取消,剩下諾蘭和黃建新兩個人)。
是的,也就是那場在微博上一度引爆幾億小粉紅撕逼的「世紀尬聊」。
無聊的香玉此刻隻註意到瞭諾神佩帶瞭跟宮崎駿同系列的積傢 reverso,大概大神級導演對時間的概念和品味都惺惺相惜。
關於「世紀尬聊」這個話題,後面香玉還會說到,先回到電影上來吧。
片名《敦刻爾克》,指的是二戰歷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當時有超 40 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等待救援。
在一美主演的電影《贖罪》中,也表現過敦刻爾克沙灘上的絕望處境。
那段長達 4 分 27 秒的長鏡頭,更是牛逼哄哄到已經被載入史冊。
而《敦刻爾克》的目標也是一樣的:
打造體驗感,營造出一個不戴眼鏡就能如同身臨其境的虛擬空間。
這一點,諾蘭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
電影的開場,以一聲強烈到足以讓全場觀眾瞬間集中註意力的槍響,直接切入正題。
沒有溫吞多餘的鋪墊,而是如同催眠的那一下響指動作,把人直接拽入瞭影像所構建起來的世界裡。
這種處理手法,分明跟《黑暗騎士》裡的開場搶劫案一模一樣。
短短一分鐘,水平立見。
說實話,在看片之前香玉還有過疑慮,一貫以「燒腦」著稱的諾蘭,面對這麼一個常規時間線的戰爭歷史題材,該如何處理?
會不會因此丟瞭以往的風格?
但整部片子看下來,香玉隻能承認自己還是太天真。
誰能料到,他會從海陸空的行動時間差上面做文章。
再一次打亂時間和空間,繼續花樣玩非線性敘事,挑戰你的大腦運轉速度。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你諾神還是你諾神。
龐雜的人物信息、背景資料,影片中都做瞭留白。
一方面,是因為「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故事在英國太有名瞭,幾乎是傢喻戶曉的程度,並不需要做更多贅述。
另一方面,切掉無用的龐雜信息,會更有利於把力量凝聚到一起。
所以影片中沒有任何女性角色,兒女情長的段落更是沒有存在的必要。
因為對於一個站在生死場的士兵來說,他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想過去或者未來,而是爭分奪秒、提高警惕,抓住任何一個可能求生的機會。
當他們站在這片沙灘上望著對面的傢鄉時,腦子裡其實就隻有一個想法:
「我要活下去」
當然瞭,作為中國觀眾或許對這一歷史並不熟悉,但這並不會造成任何理解和認同上的障礙,甚至會是一件好事。
因為不知道結局,反而更容易帶入情緒。
況且求生的欲望是本能的,希望和絕望這種東西的感知力與國別無關。
而對於知道結局的人來說,這部電影依然讓人震撼。
就像你明明知道《泰坦尼克號》會沉下去,但你還是會被傑克和肉絲的愛情感動地一把鼻涕一把淚。
故事不是重點,「感覺」才是。
諾蘭在訪談中也一再地強調他對於「感覺」的重視,在對《敦刻爾克》的處理上:
我不希望把《敦刻爾克》拍成另外一部戰爭片,這是一個關於撤離的故事,所以我是把它當成一個關於逃離的懸疑驚悚電影,而不是戰爭片。
相比於去年《血戰鋼鋸嶺》的史無前例地還原戰場的血腥可怖,《敦刻爾克》顯得「和諧」太多。
幾乎沒有血腥暴力場面,德軍更是沒有露過一個鏡頭。
PG-13 的定級,真的很老少皆宜。
為的就是能營造出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氛圍:
所以我不顯示敵軍的面孔,這樣的話我們就好像自己是沙灘上的士兵一樣感覺到威脅,我覺得看不到敵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我希望讓觀眾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你可能隻是在很遠的地方能夠瞥見一些敵人。
但恰恰因為這種躲在暗處的威脅,不知道何時會突然發起的攻擊,反而讓緊張感和恐懼感加倍強烈、令人窒息。
突如其來的空襲,一聲爆炸就讓沙灘上密集地人群倒下去一片。
救援的船隻一次次靠岸,但每次都是離岸沒多遠就被魚雷擊毀。
上一秒被救援的士兵還在慶祝自己的重生,下一秒就在慘叫聲中葬身火海。
每一次希望,迎來的都隻是更大的絕望。
香玉有註意到一個細節,敦刻爾克的沙灘上有著極其大量的白色泡沫狀物體。
就像這樣 ↓↓↓
我很好奇那是什麼,回頭查瞭一下:
這種海水泡沫的形成與海中的有機物質有關。大浪將空氣吸入水中,與有機物質產生化學作用後就可能形成泡沫,而有機物質的來源可能是從河裡流進的淡水帶來的化學物質、死亡植物、腐爛的魚類等。
簡單說,是由於海洋中的腐敗不潔物質產生的。
和電影聯系一下也可以理解為,是因為海裡的屍體太多瞭 ……
記得片中有一位長官說:
要開始漲潮瞭。
下屬問他是怎麼發現的,長官說:
因為士兵們的屍體都被沖回岸上瞭。
對話陷入瞭沉默。
不反思、反戰的戰爭電影,都不配被稱為優秀。
從反戰意識明顯的《全金屬外殼》、《現代啟示錄》;
到展現人性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
燃燒經費的宏大場面,從來不是為瞭讓戰場變成酷炫牛逼讓人恨不得上去試一試的英雄擂臺,而是要讓其變成荒誕絕望的地獄。
《敦刻爾克》就是一個十足的地獄,人人都隻想逃離。
映後的導演交流會上,因為吳京的缺席,最後隻能變成瞭諾蘭和黃建新的「尬聊」。
聊些為什麼堅持膠片、為什麼要用非線性敘事等老生常談的話題。
然而擔當主持的周黎明老師卻拋出「小鮮肉」話題:
在《建軍大業》和《敦刻爾克》裡,你們都用瞭很多的年輕的面孔,以前都沒有表演經驗的年輕演員,你們是希望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感還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
《敦刻爾克》中雖然也有湯姆 · 哈迪、基裡安 · 墨菲等老搭檔。
但更多的都是年輕的新人面孔:
清一色的 90 後大男孩,而且大多數沒有多少電影經驗,可以算是「素人」瞭。
諾蘭給的答案是:
對我來說,我不想犯好萊塢大片的錯誤,就是找一個 40 的演員演一個很年輕的角色,因為我覺得在戰爭當中的沖突非常真實的,有很多十八九歲的小孩上戰場去打仗,所以需要找一些年輕的演員、新鮮的面孔來呈現這些角色。
他也確實做到瞭這個效果,這些穿著顯得過於寬大衣服的少年們,臉上都稚氣未脫。
接著黃建新老師接瞭一句:
這個想法跟《建軍》用年輕演員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
然後就立馬扯開瞭話題。
不好意思,香玉當時沒忍住,笑出瞭聲。
沒有作品和粉絲基礎的「新人」與經驗不足但粉絲龐大的「鮮肉」,我想大傢應該還是分得清的。
至於吳京的缺席,香玉就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瞭。
因為我相信像吳京這樣一個善謙虛、勤學習的好導演、好演員,對於諾蘭這樣的優秀導演,一定也是抱著尊敬的態度。
畢竟,從商業片的角度來說,諾蘭確實有著太多地方值得國內的導演們借鑒學習。
而《戰狼 2》這部片子對於國產電影的裡程碑式意義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問題就出在,就總有那麼一些不知道說是腦殘粉好呢、還是鍵盤俠好呢的人,喜歡帶節奏、刷存在感。
尤其有一些言論,狹隘地實在是惹人恥笑。
網上言論太多瞭,說諾蘭蹭吳京的熱度,大傢自行搜吧,香玉覺得還是不掛出來瞭。
我並不是針對某一方粉絲,而是在說雙方撕逼的粉絲都該反思。
香玉不理解,那些撕逼的人是不是隻有好壞對錯一個答案?
他們的世界和心胸得有多狹隘,才會覺得隻能通過 diss 對方,才能來凸顯自己的價值?
說到底,還是書讀太少。
畫瞭條實線把自己圈瞭起來,那自然是看誰都跟自己作對瞭。
話題有點扯遠瞭,不管怎麼說,《敦刻爾克》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目前被香玉預定為今年的院線最佳。
戰爭片,不是隻要打打殺殺就可以瞭。
最重要的,還是人心。
等會兒,我還會去二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