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戛納,有部片雖然提名金棕櫚獎,獲得最佳編劇,但爭議很大。
有人說它隱晦,有人說它毫無邏輯。
但,如果真看懂瞭它,無疑是部佳作。
作者:派爺
來源:電影派(ID:dyp833)
原標題:喊瞭無數個 WTF,這部驚悚片簡直「要命」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兩年前有一部文藝片《龍蝦》。
故事發生在虛構的未來社會,法律規定——
單身的,必須在 45 天內找到對象。
失敗者將會被變成一種動物,流放到大自然。
連對象都找不到?那還當什麼人。
「單身狗變真狗」的設定,觸動瞭大眾脆弱敏感的小神經。
在社交網絡上成為當季「爆款」。
同一位導演的新作,去年又登上瞭戛納電影節。
還是熟悉的風味:
充滿諷刺的寓言故事,不明覺厲,細思恐極。
驚悚程度更進一步,甚至誕生瞭「2017 十大恐怖鏡頭」之一。
來一起品品這部「年度 WTF」神作。
《聖鹿之死》
海報的驚艷程度,在去年全球電影裡可以排到前三。
主演除瞭導演的老搭檔科林 · 法瑞爾(《龍蝦》男主);
還請來女神妮可 · 基德曼,不惜為本片全裸出鏡。
這是一個發生在當代美國的「醫鬧」故事。
少年馬丁的父親幾年前死在手術臺上。
男主是當時的主刀醫生(下文簡稱醫生),對醫療事故負有直接責任。
多年來,馬丁對醫生糾纏不休。
心懷愧疚的醫生一會給他送手表,一會帶他去醫院參觀,還請他到傢中做客。
醫生情竇初開的女兒,也迅速對他產生瞭好感。
眼看就是認女婿合傢歡的節奏,事情卻陡然詭異瞭起來。
馬丁禮尚往來,邀請醫生去他傢吃飯。
醫生和馬丁的母親第一次見面;
對方竟然對醫生一見傾心,動手動腳。
性感少婦投懷送抱,換別人估計沒這麼把持得住。
然而——他老婆可是妮可基德曼啊!
醫生潔身自好,逃出瞭馬丁的傢。
幾天後,馬丁親自來找醫生,大大方方向他「推銷」自己的母親。
兒子介紹親媽給別人當小三,這事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從此以後,醫生開始有意疏遠馬丁。
正片這才剛剛開始。
醫生的小兒子毫無預兆地——癱瘓瞭。
站不起來也走不動,一圈專傢檢查、會診,卻查不出任何病因。
馬丁這時找上門來,向醫生宣佈他的「詛咒」。
一,你的傢人會一個接一個出事、死去,分為四步:
下肢癱瘓;拒絕進食;雙眼流血;死亡。
二,解決的辦法隻有一個:你必須親手殺死其中一個傢人(妻子、女兒、兒子),全傢人才能得救。
三,我是來復仇的;你讓我失去瞭一個傢人,你就必須承擔相同的痛苦。
醫生研究瞭大半輩子科學,完全沒把馬丁的鬼話放在心上。
故事的走向你們肯定都猜到瞭——
詛咒接連應驗。
兒子不肯吃飯,醫生急得往他嘴裡硬塞。
女兒跟著癱瘓瞭,同樣開始絕食。
終於,馬丁口中「死亡的預告」敲響警鐘——
兒子的眼睛不停流血。
到瞭醫生必須做決定的時候。
徹底崩潰的醫生,把決定權交給上帝。
他把妻子、女兒、兒子都綁在椅子上,蒙上頭套。
醫生也給自己戴上頭套,原地旋轉,隨機開槍,開頭的那一幕出現瞭——
全傢人的「死亡大輪盤」遊戲。
導演蘭斯莫斯的作品,氣氛大多陰暗、壓抑。
絕望的黑色情緒總能不動聲色掌控全局,把觀眾憋得一口氣上不來。
《聖鹿之死》這部心理驚悚片堪稱典型。
沒有大尺度的爆炸性鏡頭,平靜的畫面卻鬼氣森森。
整個故事充滿詭異色彩——
醫生的兒子和女兒究竟為什麼癱瘓?
我的答案是:沒有理由。
導演讓他們癱瘓就得癱瘓。
有強迫癥的觀眾估計會被這個答案逼瘋。
除瞭驚悚的詛咒情節,影片還埋著一條隱蔽的暗線。
先別忘瞭明線:
馬丁對醫生「以牙還牙,以命抵命」的復仇。
醫生當初手術失敗不完全是意外,他在手術前違反規定,喝瞭幾杯。
馬丁對醫生一傢的詛咒,就像是《電鋸驚魂》系列那些致命的遊戲陷阱。
法律報不瞭的仇,隻能動用「私刑」。
而「以牙還牙,以命抵命」的理念,早已記載在基督教《聖經:舊約》當中。
因此,馬丁就象征著「神」;
而莫名其妙應驗的詛咒象征著「天意」。
天意不需要理由,命運隨時能給你致命一擊。
醫生的兒女突如其來的癱瘓、疾病,正是印證瞭這個道理。
至於暗線,就更壓抑瞭。
當生殺大權掌握在醫生這個一傢之主手中。
妻子女兒兒子三選一;
他一念之間,其中一個就得死。
生命受到威脅之際,原本和諧的傢庭突然變成瞭「塑料親情」。
丈夫偏愛女兒,妻子卻偏愛兒子。
母親認為女兒可能會威脅到兒子的性命,變得惡毒起來。
親媽秒變後媽。
再後來,她開始為自己做打算。
對丈夫表決心:
孩子沒瞭不要緊,我們倆可以再生一個。
暗示你讓兒子死還是女兒死我不管瞭,我得活著。
女兒自認為深受父親寵愛,一定會活下來。
冷淡地囑咐弟弟:
我的隨身聽弄丟瞭,等你死瞭就把你的隨身聽給我吧。
甚至醫生本人。
他心裡早就有瞭打算,最後幾乎是通過作弊的方式殺死瞭預想中的親人。
人性的殘忍和扭曲,十部有鬼的恐怖片都比不上。
極端的情節抒發瞭導演的才氣,也一次次帶來爭議。
別人來拍人性的陰暗面,通常是陌生人;
更殘酷的,拍同學和同事。
《聖鹿之死》把一傢人逼到死角;
都是血肉至親,為瞭個人利益照樣互相殘殺。
很極端,很難以接受;
但未必就不存在。
從標題到情節,導演都借助歐裡庇得斯的希臘神話「聖鹿獻祭」為參照。
對現代人大開嘲諷。
遠古的神話中,有人選擇為傢庭犧牲自己,感天動地;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現代,卻隻剩下赤裸裸的利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好的心理驚悚片,背後都是一個個人性悲劇;
《聖鹿之死》的野心,講述瞭一出全人類的悲劇。
這樣的電影看得人崩潰;
卻同時使人清醒。
偶爾,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折磨」。
想看的,翻托邦字幕組官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