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挫《三體》,這故事後勁果然大

03-18

"我不知道它想要什麼,或是不是想要?"

2014 年,入圍 " 星雲獎 " 的《三體》,惜敗下場。但大劉並未沮喪懊惱,反而對冠軍贊嘆不已。

" 在神秘莫測的世界中探險,意境詭異而幽遠 ……"

就如他的感言一樣,這部最終拿下 " 星雲獎 " 的,正是傑夫 · 范德米爾所著《遺落的南境》系列。

而幾日前,改編自系列第一部《湮滅》的同名電影,正式放出資源。

這一下,整個科幻影迷圈炸開瞭鍋。

豆瓣評分 7.5,IMDb7.4,爛番茄新鮮度 87%

這些評分並不重要,關鍵在於,這樣一部電影,來自原本被認為無法改編的小說

不著急進入影片,先來看看原著到底有什麼特別。

作者傑夫 · 范德米爾,國內鮮為人知,但在如今的幻想文學界,卻是如日中天。

他是典型的多產作傢,不僅身兼紐約時報暢銷作者,也是教師與出版人。十餘次提名世界奇幻獎,多次入圍並獲得雨果獎、星雲獎、史托克獎、國際恐怖協會獎。

諸多桂冠下,最為難掩的,是他作為" 新怪譚運動 "的旗手身份。

何為新怪譚運動?理解它的基本含義,我們才好真正進入其作品與改編電影。

他自己總結," 一種以都市為舞臺的架空世界小說,顛覆瞭傳統奇幻中常見的概念演繹,以復雜真實世界為起點,創造出兼有科幻與奇幻元素的設定。" 就是說,新怪譚運動下所誕生的一系列風格相近作品,雜揉大量類型小說的核心元素同時,又有所創造,著力於對幻想世界本身的描繪

基於此,我們甚至可以想見,為何《湮滅》最終獲得星雲獎。這並非文本內容上的孰高孰低,而是范德米爾借其作品,拓寬瞭科幻大類型的邊界,從根本上延續增強瞭它的生命

但等你看瞭原著或電影,就會發現它遠遠不止單純的科幻而已。雜揉其中的奇幻色彩與恐怖風格,還有令人咋舌的視覺奇觀,宛如超現實主義的狂歡。

用一句話來形容原著,就是作者在試圖描述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存在

這種存在來自地外,它目的不明,來源不明,所作所為難以理解到讓人瘋狂。為瞭體現這種難以捉摸的曖昧氣質,作者並未采用平鋪直敘的文本處理,整個小說充斥連篇累牘的心理描寫,基調沉悶壓抑,文字飄忽不定,詭異與支離破碎的情節足以讓習慣瞭快節奏的讀者抓狂,絕非那種茶餘飯後的消遣之物。

而眾所周知,文學作品改編絕非簡單復制粘貼。電影從體量到敘事系統,都無法完整容納一部數十萬字的小說。這就仰賴導演編劇如何選擇與排列原有情節,從一個特定角度出發,重新解構因果關系

放眼整個好萊塢,能完成如此艱巨任務的人選屈指可數。權衡再三,制片方找來瞭亞歷克斯 · 加蘭

這位曾以處女作《機械姬》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與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的導演,其豐富的科幻編劇經驗,與詭異混合優雅的極簡風格,正適合呈現如此特別的作品。

更何況,還有娜塔麗 · 波特曼飾演主角。曾經的小殺手,如今已成長為超實力派,成熟自信優雅一身兼備。

當然,原著黨對該片也是眾說紛紜,畢竟就連導演自己也承認,並未真正看完原著。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全新故事欣賞,絲毫不會折損其魅力

鋪墊已經夠多,現在正式進入故事。

影片伊始就浸潤在壓抑與神秘基調裡,女主角莉娜面容憔悴,身處密室,四周玻璃墻外,滿滿當當身著防化服,全副武裝的看守。他們看女主的眼神,有如什麼令人發毛的東西。

原來,波特曼飾演的女主莉娜,身為專職研究基因的生物學傢,她深愛的丈夫,一年前被派去參加秘密任務,從此杳無音訊。

就在她準備面對現實,接受愛人已經離去之時,她曾日思夜想的那個人,突然毫無征兆回到傢裡。

雖然對方言談舉止有些不對勁,但欣喜之情壓下瞭懷疑之心。就在莉娜準備對其失蹤的一年刨根問底之時,對方卻突然口吐鮮血人事不省。

而就在去往醫院途中,兩人卻被軍方強行劫持。直到蘇醒過來,莉娜才發現她卷入瞭一個驚天秘密。

原來,莉娜的丈夫凱恩,這失蹤的一年時間,都在調查一個被稱為"X 區域 "的神秘所在。

那裡曾是位於海岸線不遠的國傢森林保護區,後被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物體擊中,沒過多久,怪事便層出不窮。

先看外觀,整個區域被凝膠狀物質籠罩,就像一層保護罩,外表浮現出浮油一般詭異色彩。不是氣體也不是液體,甚至不能被稱為物質化的實體。

自己領土被如此之物占據,國傢自然無法袖手旁觀。但政府先後派出 11 支調查隊進入,卻無一人安全返回,除瞭莉娜昏迷不醒的丈夫凱恩

而更大的麻煩在於,隨著時間推移,X 區域的范圍正不斷擴大,就像是肌體裡的癌細胞,不斷增殖並吞噬周圍健康的組織。

為瞭拯救自己所愛,也為瞭搞清楚 X 區域的秘密,莉娜自告奮勇,加入瞭下一批調查小隊。

他們的任務很簡單,進入 X 區域,找到隕石墜落的原點,取得必要數據,然後返回。

但在他們左腳離開正常世界,右腳踏進未知領域那一刻起,各種匪夷所思的怪事便接踵而至。

首先,眾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身處 X 區域腹地,但卻全然無法回憶起,從跨入邊界到現在為止的那段經歷,好像這段記憶突然蒸發瞭一樣。

同時,整個 X 區域並非寸草不生,這裡植被繁茂鬱鬱蔥蔥,但有如仙境一般的光影下,卻蟄伏著無法用人類現有知識體系解釋的異狀。

比如這裡的花草,看來與外界別無二致,但就莉娜的經驗來說,它們都以同樣的形態生長,應屬於相同物種,無法用生物學觀點解釋。

途中襲擊小隊的巨型鱷魚,居然長著如同鯊魚一般的單排牙齒。

甚至還有能夠說人話的巨型食肉猛獸,以及長成瞭人形的灌木植物。

X 區域裡的生物圈是如此繁茂,一切欣欣向榮,一切又不可理喻

而隨著小隊的步履前進,越來越多的發現,隻帶來越來越多的謎團。

比如在廢棄建築中,小隊成員們發現瞭上一批探險者的遺留物。其中有一張存儲卡,內裡視頻令人作嘔。

鏡頭中,莉娜親眼看到自己的丈夫,用匕首切開瞭另一名隊員腹部,那腹腔中蠕動著如蛇一般的不明生物。

其後,他們才得知那名隊員的下場更為淒慘。他半倚在泳池墻壁上,從遠處看來像是某種超現實主義繪畫。

但等鏡頭拉近,他的身體如受難聖人般攤開,蔓延的五彩菌絲,好似瘋人隨手潑灑的顏料。

為瞭避免削減觀影樂趣,劇情部分就到此為止。雖然前半段看起來隻是有點玄乎的傳統冒險電影,但越往後來,遠非吊人胃口那麼簡單。

無論 X 區域到底是什麼,我們至少可以想見,這裡原本的自然法則已完全顛覆,就像有什麼強大力量,以惡作劇一般的心態,把進入其中的一切生命,都當成實驗室裡的小白鼠。

不可否認,電影對原著小說進行瞭大刀闊斧的修改。

無論是人物設計還是劇情結構,甚至懸念與場景都可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但就如小十君一貫觀點,所謂忠實於原著與否,並不能作為評價電影本身優劣的標準,那些帶有負面情緒的隱喻,隻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假定文學優於電影,囿於先入為主的自大而已

就《湮滅》本身而言,它到底為何令人驚艷才是值得討探的問題。

如之前所說,《湮滅》融合瞭科幻、奇幻與懸疑等類型,拓展瞭幻想作品的外延,也延續瞭追問深刻命題的內涵。

首先,由《機械姬》原班人馬打造的 X 區域,不僅有對經典科幻美術風格的致敬,也以奇詭的想象,讓整個觀影過程,籠罩在一種磕瞭藥般的迷幻感中。

無論室內室外、森林洞穴、人造天然,所有場景都在視覺上挑戰觀眾的一貫認知。所用色彩,所選光影,所佈背景,有如瘋人腦中才會出現的異境。

未完全脫離現實經驗前提下,顛覆瞭一般人的想象極限。甚至其中最為詭異離奇的,也透出一種病態美感。

同時,片中不止一次提到癌細胞的增殖與突變

這一直接隱喻,讓不過 2 小時的故事,有瞭三重可供解讀的空間

最外一層,就是X 區域與整個地球的關聯

它像癌細胞一般慢慢擴散,最終將如燎原野火般吞噬一切;

第二層則是X 區域內部

未知存在的到來,使周圍生物的基因突變。我們雖然無法得知它是以何種手段實現,但能夠明確的,就像癌細胞一樣,當基因被人為修改後,生物也將由此異變,無論有益還是有害;

最裡一層,就發生在人物身上

整個 X 區域有如生命體一般,與每個侵入它的角色一一對照。

這裡引出 " 自毀 " 這一關鍵詞,雖然人人都渴望健康長壽,但都或多或少采取著自毀行為。抽煙、酗酒、惡劣習慣,它們就像癌細胞一樣,好像隻是偶然啟動瞭什麼開關,就馬不停蹄奔向滅亡;

換句話說,《湮滅》之所以如此奪目,正是因其突破瞭常規套路。而這種創新之舉,又並非耍耍小聰明,刻意而做作的顛覆。

它沒有簡單把外來生命放在人類對立面上,也沒有以人類中心主義塑造方便觀眾理解的未知物種。它就是偶然出現,偶然啟動,無關乎道德,也無關乎善惡,甚至連搞清其目的都很難。而這種被 " 他者 " 控制與毀滅的恐懼,正來源我們對自我難解本質的絕望。

電影也沒有將註意力全放在摧毀人類的自以為是上,像所有一流科幻作品一樣,它依然在努力追問那個終極命題——我是什麼?

過去的幾十年間,人類在腦科學與基因科學上的突飛猛進,並未解決追問本質意義的天然渴求。同時當我們發現,自己其實是被神經元與電信號操縱的軟弱傀儡時,這種恐慌也讓人越發懷疑自由是否存在。

就像電影中被改造的生命,是什麼能夠把 " 我們 " 與 " 他們 " 分開?一切是否隻是程度問題?這一系列哲學命題,都曖昧難解。

這種終極追問,能夠逼瘋最堅強的靈魂。如古老的思想實驗" 忒修斯之船 ",從不同角度得出的答案也莫衷一是。而我們總是避免思考過於龐大的東西,似乎隻是稍稍碰觸一下,之前所確信的一切,就會碎若瓦礫。

但所幸,不是所有人都畏懼提問,如《湮滅》,如它偉大的前輩們。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