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都敢翻拍,這勇氣我欣賞不來

01-26

《英雄本色 2018》,撲街瞭。

上映一周,票房都沒有破億,豆瓣評分也隻有可憐的 5.1 分,不叫好也不叫座。

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從主角人選確定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不可能成為下一個經典,不,別說是經典,就連經典的一半估計也達不到。

畢竟王凱不是狄龍,馬天宇也不是張國榮,王大陸更不是周潤發,演技被甩多少條街大傢心知肚明,隻是那股子江湖豪情,令後來者望塵莫及。

你可以從中依稀看到《英雄本色》當年的影子,卻難以看到當年的精氣神。

導演丁晟從一開始就選擇瞭翻拍的對象,也許他是該系列的死忠粉,但不代表就能成功駕馭。

影片幾乎極盡所能的模仿,從攝影到配樂,從臺詞到致敬,處處可見,足見誠意十足。

開篇就一個空境展現大海的蒼茫,而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攝影效果,也被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浪子漂泊無定的生活環境,在海鷗來來去去的特寫中,抒寫著一言難盡的浪子情懷。

如此開頭,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會是一部意境雄闊的電影作品,戲中人和戲中事,會在沖突之中展現出強烈的戲劇張力。

事實卻是,敘事的格局,越到後來就越來越窄,並沒有滿足觀眾們對他的期許。

翻拍經典,講究的就是一個新瓶裝舊酒,酒瓶是可以千變萬化,沒問題,但是酒必須還是那口酒,也還是那個味道,才能給人餘味無窮的酒勁兒。

是的,劇情上幾乎跟原版一模一樣,沒有改動,但是情節上的感覺完全出不來,越看越尷尬。

就拿攝影來說,確實有些當年的氣象,不過把故事地點從香港放到內地無疑就是一個糟點,內地真沒什麼合適的地方可以展開合情合理的敘事。

哪怕到老版背景音樂響起的那一刻,依然不能給人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我們看著王大陸,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周潤發的畫面,此間的觀感,隻能用光怪陸離來形容瞭。

說實話,音樂是真好聽,經典的旋律依然在,隻是當年的英雄們已經漸行漸遠。

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就算方方面面做足瞭功夫,也沒瞭香港電影的靈魂。

《英雄本色》詮釋的是落魄英雄的最後一搏,是天涯浪子的回頭是岸,也是兄弟之情的義薄雲天,如此悲愴的情懷,才是成就英雄們的不同凡響。

拍的好,那叫抒情,會使人感到追憶潸然,拍的不好,那就矯情,分分鐘讓人抓狂,而這樣的戲份也絕非一般演員和導演可以駕馭,必當結合各自的人生經歷,方能噴薄而出那股子情緒。

回眸 1986,吳宇森還是爛片王,周潤發還是票房毒藥,狄龍也是從巨星墜落二三線,他們也曾見過繁華,也曾見過落魄,劇本的編寫也某種程度上進行瞭情緒的再現。

什麼叫兄弟?我喊你是兄弟,你就是兄弟?不是王大陸的一根筋,也不是王凱的低音炮,更不是馬天宇的咆哮帝,而是發自內心,由內而外的傾訴與吶喊。

三十多年過去瞭,但是那句經典臺詞依然擲地有聲——

我等瞭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 瞭不起,而是想告訴別人,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回來。

狄龍飽滿的情緒,內心復雜的波動,都通過潸然淚下的眼神感動瞭熒幕前的觀眾,此間的表演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絲毫不會有違和感,演技反倒不是重點,重點是由內而外的真情實感。

同樣的臺詞如果放在新三人組的身上,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說兄弟誰是兄弟?編劇妄圖用後現代的背景,去包裝那個已經消逝的故事,當真是癡人說夢,那一抹濃稠到化不開的義氣,早已與時代脫軌。

如今的 90 後是不會為瞭一部情懷滿滿的商業電影買單,哪怕有王凱和馬天宇這樣相對熟悉的流量明星,也不能勾起心中絲毫的共鳴。

《英雄本色》的烙印是童年中揮之不去的經典回憶,懵懂之中的印象,也能留給當年的男主角們,戴墨鏡的周潤發,不當大哥好多年的狄龍,已經一腔熱血的張國榮。

與其說新版輸在瞭演員的選擇上,不如說是人物塑造有問題,而且是致命問題。

老版《英雄本色》的劇情說白瞭,哪怕是 1986 年的香港也不是一等一的精彩,港片黃金時代隨便拿出一部好電影,都不會比吳宇森的代表作差到哪裡去,大傢記住它,是記住它人物的血肉豐滿。

古往今來,英雄怕偉光正,因為太虛偽,同時英雄之間也怕搞基賣萌,因為太低俗,老版成功避開瞭兩大雷區,人物看來特醇厚。

不禁讓人想來,所謂悲劇英雄,就該是狄龍和周潤發的模樣,有過高潮,有過低谷,有過拼命,有過犧牲,哪怕最後一無所有,那股萬丈豪情也令人心生向往。

而這也是老港片能成為經典的靈魂,如此方能勃發出動人心魄的生命力。

新版呢?呵呵。

能看出丁晟已經在極力模仿吳宇森的風格,動不動就給落日滄海的空鏡,時不時就是當年的追憶,面朝大海的豪言壯語,再插入經典的配樂,煽情的塑料感果然十分飽滿。

對,影片最大的問題就是極盡所能包裝出的外殼,再也架不住當年男人義氣像海洋的故事內核。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特別擔心,情節連帶著角色在一步步崩壞,你明知道這是一個糟糕的致敬,偏偏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補救,隻能唉聲嘆氣,無可奈何。

特別是最後一段,為瞭英雄基情,處理起來讓人匪夷所思。

為瞭吃子彈而發生槍戰,鮮血淋漓盡致,揮灑一地,長達數分鐘的慢鏡頭裡有著你來我往的火並,三位男主角僵硬的臉部特寫,也伴隨配樂的煽情如許變得基情滿滿。

王凱倒在血坡中,對死敵大約如是說道:我的命你盡管拿去,但是請放過我的兄弟!

與此同時,馬天宇和王大陸一路爬行,好不容易三人才靠在一起,肩並著肩,手握著手,此間的感覺,大男生如我,尷尬癌直接晚期。

類似的情節,如果放在 30 年前,再由 30 年前的觀眾去欣賞的話,共鳴感應該很好很強大,而在這個流行娛樂和解構的互聯網時代,一切試圖致敬經典的翻拍,最後都有可能變成一場嘀笑皆非的慘敗。

如今的影視圈,翻拍確實是一門值得冒險的買賣,容易制造話題,方便自帶流量,但是在毀經典的道路上,同樣也是沉醉不知歸路。

片名所謂的《英雄本色 2018》本身就是一個荒誕的命題。

與其說它屬於 2018,不如說它隻屬於那個香港電影最黃金的 80、90 年代。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