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墨聞
" 正月裡,不剃頭,正月裡剃頭死舅舅 "。這封建迷信太毒瞭。
今天是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傳統當中可是一定要理發的。
民國時期,就曾經有一部電影《假鳳虛凰》(1947),因為在鏡頭裡面有一些理發師不太光輝的事跡,結果理發師成群結隊到電影院門口,哭天搶地,如喪考妣般地進行抗議。
拍攝這部電影的文華公司在當時可是文藝小清新的電影公司,一看這陣勢嚇著瞭,又是賠錢,又是刪改鏡頭,才把這個事件給平息下去。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同時是理發師題材的電影,卻擁有不一樣的待遇。像《人民日報》這種權威型的報刊還曾專門發文表揚瞭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就是《女理發師》。且看《人民日報》當年如何報道:
十一月十八日上午,上海著名的南京理發公司,新來瞭一位女理發師。她就是著名的電影演員王丹鳳。原來她是到這裡來體驗生活的。十二月初,她就要開始拍攝一部喜劇電影《女理發師》。在影片中,她扮演女主角三號女理發師華傢芳。在幾個月前,她就開始學習理發技藝,拜名理發師劉瑞卿為師,並且還到理發培訓學校,和女理發師、女藝徒們一起生活 .
解放前,中國曾出現過一部醜化和侮辱理發師的電影《假鳳虛凰》,激起瞭當時理發師們正當的憤慨和抗議。就在王丹鳳現在體驗生活的南京理發公司,那時爆發瞭罷工,理發師包圍瞭電影院,要求禁映這部影片。現在即將開拍的這部《女理發師》,歌頌瞭理發師的崇高職業。
《女理發師》講述的是上海的傢庭婦女華傢芳(王丹鳳飾演)想學理發,遭到丈夫(韓非飾演)商業部門賈主任的極力反對。華傢芳乘丈夫因公出差的姐會,參加瞭理發工作,並練出瞭一手好技術。
不久,華傢芳收到丈夫要回傢的信,心猿意馬理亂瞭某位顧客(顧也魯飾演)的頭發,遭到抱怨。賈主任下火車與多年不見的朋友老趙(顧也魯飾演)敘舊,得知對方嫌棄其妻是餐館服務員後,口不對心對他進行瞭一番狠狠的教育。 丈夫回來後,她一直瞞著丈夫去上班,丈夫向同事吹牛說他妻子是小學教師。
一天,賈主任慕名來到三八理發室,指定要有 " 三八紅旗手 " 稱號的 3 號理發師為他理發,華傢芳蒙上口罩,將丈夫深度近視眼鏡摘下來,巧妙地避開丈夫視線,給他理發。賈主任滔滔不絕地闡述婦女參加服務行業的意義,並對 3 號理發師的技術大加贊賞。正在賈主任對華傢芳的技術大加贊賞時,前來采訪 3 號理發師的記者破門而入,賈主任才發現 3 號理發師正是自己的妻子,弄得他狼狽不堪,被迫表示支持妻子的工作。
說起這部電影,從開拍就大有故事可聊。且看上圖的廠標,各位觀眾可能有些陌生。這個天馬電影制片廠目前已不復存在,要說這個電影廠的前世今生,那又是一大段的軼事。
1950~1952 年,上海長江電影制片廠、昆侖影業公司、文華影業公司、國泰影業公司等 8 傢私營電影企業聯合組建為國營的上海聯合電影制片廠。電影業社會主義改造,要比其他行業的改造順利,並且早於其他的行業。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好比 1952 年,全國院系調整一樣,到瞭 1957 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又進行瞭拆分。故事片廠分設三廠,江南廠、天馬廠、海燕廠,除故事片廠、還有科教片廠、美術片廠、演員劇團、電影樂團等單位。
雖然分工越來越細,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伴隨著電影工作者的調整,一方面,把 " 舊上海 " 的電影工作者調離,比如說韓蘭根、殷秀岑調整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另一方面,又把新鮮血液註入 " 舊上海 " 電影系統,形成 " 新上海 " 電影系統,比如美術片導演特偉、錢傢駿來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使得動畫電影在中國形成瞭中國動畫學派。
《女理發師》是一部喜劇片,在新中國 " 十七年 "(1949-1966)的電影史中,喜劇片的發展可算是一波三折。
十七年初期,在中國影壇上,流行的是 " 諷刺喜劇 ",以呂班的《不拘小節的人》《新局長到來之前》《未完成的喜劇》為主的三部曲,結果被誤判為毒草。一直到建國十周年之後的獻禮片中,才出現瞭以《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為代表的歌頌型喜劇。
隨後,上海電影制片廠又制作瞭一批生活型的喜劇,這一類喜劇的特點就是大歌頌、小諷刺。《女理發師》就屬於這一類。這一類喜劇還有謝晉的《大李、小李和老李》等。
《女理發師》所起到的作用是歌頌瞭在城市當中的服務業人員,批評瞭對服務業人員瞧不起、看不上的等級觀念。電影中對於理發師的尊重,強調瞭職業不分高低貴賤,隻是分工的不同。就好比《新華字典》中寫的一樣:" 張華考上瞭北京大學;李萍進瞭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經過瞭諷刺喜劇、歌頌型喜劇的階段,生活型喜劇除瞭在內容和主題上有瞭一定的變化,還在鏡頭語言上,有瞭一定的創新。比如,在攝影的構圖出現瞭一些非常規的視角,且看下圖:
以及在電影中,對於 " 鏡子 " 的妙用:
電影中還出現瞭相似圖像的匹配性剪輯,比如下面的兩段視頻尤為突出:
不得不提的是兩位著名的演員。當年,王丹鳳、韓非等人在香港已經拍攝瞭一些作品,並且還有一些名聲。但是他們兩位還是毅然地選擇回到上海從事演藝事業。
1945 年以前韓非他的中心還是戲劇舞臺,戰後他成為當時電影圈著名的喜劇演員。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太太萬歲》《哀樂中年》《誤佳期》等。等到韓非從香港重返上海影壇之後,適合他的角色就越來越少的,比如在《幸福》中飾演好逸惡勞的年輕工人,《女理發師》中飾演思想陳舊的幹部,都是一些需要改造的對象。
而他本人和劇中的人物差不多,都是需要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的。在《女理發師》最後的一個鏡頭中,鏡子裡面的韓非的表情或許就是他在那個時候內心真實的寫照——哭笑不得。
在《女理發師》中,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 " 現代性 " 的表現,那就是 " 女性能撐半邊天 "。在新中國的意識形態中,女性的地位不斷提高,女性絕不會依附於男性而生活,她們希望通過自身努力來獲得獨立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在舊上海的電影系統中,王丹鳳往往會飾演一些弱勢的女子,而在新上海電影系統中,她扮演的都是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得自我的價值的女性,比如在《護士日記》中的護士,以及《女理發師》中的理發師。
在當時,中宣部部長陸定一提出 " 電影工作者應長期努力,同工農兵結合,為工農兵服務。知識分子最大多數是擁護社會主義,但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員要去幫助他們到工農兵群眾中去,體驗生活,在相當時間可以和工農兵結合,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出好影片。"
因此,天馬廠派王丹鳳前往南京的理發店學習理發,和理發師生活在一起,這才出現瞭上文中《人民日報》的報道。
不得不說,這麼多年過去瞭,再回頭看看《女理發師》中的王丹鳳,實在是美得不可救藥。
去年,久未出面的王丹鳳出席瞭在第 20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的舞臺上,坐著輪椅的王丹鳳領取瞭組委會頒發給她的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此時的她,已經 20 餘載沒有公開露面。
在《可凡傾聽》這檔節目的錄制現場,作為王丹鳳迷妹的孫儷來到瞭錄制現場,王丹鳳直言孫儷比她漂亮。
看著這位風華絕代的老藝術傢,筆者真的是感慨萬千,好想穿越到那個時時代。要是像王丹鳳這樣的理發師來給我理發,別說是禿頂,就算是光頭,我也每天都要去理發。
一條電影課 |《大壞狐貍》:把普世的道理包裝成蠢萌又調皮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