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最 real 的紀錄片,可惜停播瞭!

08-11

在思考瞭一根煙的時間之後,蟬主還是想跟你們說一說這部紀錄片,

畢竟它賺足瞭我的眼淚,也讓我想起瞭,我早已遺忘的傢鄉。

《客從何處來》

這應該是央視做的最 real 的一部紀錄片瞭,但最近我才發現,它還是被停播瞭。

原因,我不得而知,就不瞎幾把猜瞭。

回不去的叫傢鄉

從 2014 年開始,央視就開始做一部叫《客從何處來》的紀錄片,第一季的嘉賓有曾寶儀、馬未都、易中天、陳沖和阿丘。

雖然這部尋根之旅的真人秀節目有點類似於 BBC 的《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但可以說央視版《客從何處來》,絲毫不遜色於 BBC。

而就在第一季收官之後,前年推出的第二季《客從何處來》也是有很不錯的評分。

它好就好在,太真實。

每個人都行走在大歷史之中,他們都曾將創造歷史,參與歷史,也成為瞭歷史。

第二季的參與的嘉賓有蕭敬騰、鈕承澤、撒貝寧,佟麗婭、謝娜、金士傑。

雖然可能有不可抗因素讓金士傑的那一集尋親節目到現在都沒有更新,但隻在幾句話的片頭裡,蟬主就決定,這部紀錄片一定要等下去。

每個男人活著

應該吃苦 應該寂寞

應該被放逐

在這部紀錄片裡,每一個嘉賓通過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去尋找自己的祖先,通過祖輩做過的事,到過的地方,去勾勒與自己隔瞭幾代的祖先的模樣,和性格。

從而得到理解,寬慰,和解,救贖。

曾經有一句歌詞,回不去的叫做傢鄉,也許這也是我們極力想去尋找它的意義吧。

每個人沒有故事,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理 解

在第二季裡,最讓人意外的就是雨神蕭敬騰的出場,

在阿嫲在世的時候,他正值叛逆期,是一個油鹽不進的壞孩子。

就在節目組問,你記得爺爺叫什麼的時候,他想瞭半天,說你這樣會讓我覺得很不孝。

但是想瞭半天,他說,阿公就叫阿公啊,我們很少叫他名字的。

當蕭敬騰開始順著阿嫲的故事往回追尋,找到阿嫲去世前擺攤的街,

看著街坊還收著十二年前他阿嫲去世時攤子上的貨,蕭敬騰蹲在雜貨間裡,哭瞭。

他不知道是為誰說的一句對不起,他才發現自己是那麼不瞭解為瞭整個傢操心的阿嫲。

也就這個時候,他才覺得自己當時有多不好。

蕭敬騰在追隨阿公的線索時,發現阿公曾經在六十六年前,還被陷害還被栽贓進瞭監獄,但就算是想調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時, 監獄的檔案隻保留五十年。

阿公的故事,也就這樣不瞭瞭之。

在蕭敬騰的傢族故事裡,因為傢鄉老人的離世,並沒有辦法有著故事跌宕起伏的展開,但每一個普通人,都是這樣,歷經瞭歷史洪流,最終被吞沒。

那些最普通卻又努力生活過的痕跡,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追 溯

在這個系列裡,讓蟬主最難過的就是阿丘的故事瞭。

阿丘的母親是馬拉西亞人,從小阿丘就很少聽母親說她以前的故事,也是因為怕影響不好。

而終於因為《客從何處來》阿丘終於問出瞭他媽媽小時候的故事,

還在馬來西亞的時候,阿丘的母親還很小,一傢人生活幸福。

但在一天夜裡,她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被帶走瞭,第二天聽說被殺瞭。

從此阿丘母親和她幾姐弟成瞭孤兒,也被從被姨母帶回,隻留下一個大姐在馬來西亞。

阿丘就為瞭尋找自己的外公外婆,也想為他們正名,踏上瞭馬來西亞。

但就在馬來西亞見到他的大姨和表哥,也說不出一個確切的結果。

終於在一個歷史學傢那瞭解到,當時英軍和遊擊隊有著正面沖突,而遊擊隊的戰場正好是阿丘外公外婆生活的地方,

而當時也有很多報道,稱華人被遊擊隊無辜殘害。

所以很有可能,他們的外公外婆也是因此而喪命瞭。

當他們來到外公外婆曾經生活的橡膠林瞭,阿丘收到瞭來自攝制組歷史小組的一封信和照片。

上面是外公外婆曾經還沒有下南洋時的老傢,

一隻簡單的大木櫃就是外婆的彩禮。

從老傢的親戚回憶裡,外公外婆在結婚後不久,借錢去瞭南洋。

最後,錢是還清瞭,可人就是再也沒有回來。

阿丘和表哥站在那片血親生活與此,又在此死去的橡膠林裡,兩個大男人默默的抽泣著 ......

仿佛能看見他們在此割樹膠,在此勤勞的生活,在此流血,在此慢慢的死去。

最後在阿丘要走的時候,表哥給他的一封信裡,阿丘才得知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回到祖國,也是因為姨媽為瞭湊夠弟弟妹妹回傢的路費,被姑婆賣給別人傢做勞力。

這是一個姐姐的選擇,也是一個窮人的選擇。

因為在雇主傢無緣的打罵,讓她得瞭抑鬱癥,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痊愈。

但表哥信裡最後的一句話,並不帶有一絲抱怨。

他說,這十天的旅程,讓我們知道瞭我們從哪裡來,也知道我們為什麼是一傢人。

回 歸

像這樣顛沛流離的故事還有很多,但,人不論如何,再怎麼艱難的路,都要回傢,都要跟傢有所聯系。

在鈕承澤的故事裡,就更是如此,父親鈕驊 18 歲離傢參軍,跟隨國民黨去瞭臺灣,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

鈕承澤說,那是我父親最痛苦的日子。他一封封的給傢裡寫回傢書,滿是後悔和懊惱。

直到父親得瞭漸凍癥,再也沒有辦法寫傢信的時候,還是讓護工在旁邊用字母板花很長時間拼出一句短短的話,寄回傢中。

在當時臺灣和大陸還不能三通時,鈕承澤的父親還寄去日本,讓日本的朋友轉寄去中國。

《客從何處來》的節目組特意找到他父親的日本朋友,讓他說說當時的感受,

他說:我觸碰到瞭被歷史撥弄的親人之間相互牽掛的情感。

不管是什麼時候,人是想著葉落歸根,就算是多危難的時候,都會想著傢的方向。

至 親

在顛沛流離中,祖輩們的傷痛、離散或是風光時刻,都是在這支血脈裡的故事,當我們一步步回溯著上一輩的故事時,那種心酸,也隻是一句過去瞭,過去瞭,隻要活得好就行瞭。

就曾寶儀這次回傢時,見到傢裡的四奶奶,因為自己的外公很小來到臺灣,隻留下四爺爺四奶奶在傢照顧老人。

而遇到災年沒有口糧時,四奶奶出去要飯,養活著一傢老小,照顧著整個傢。

四奶奶把這件事告訴曾寶儀時,這個在奶奶面前的小丫頭早就已經泣不成聲,

四奶奶還特別囑咐她,別告訴你外公,別老來我這,他聽到這件事會難過。也就是至親的人才會不讓付出成為親情負擔。

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這首詩的開頭本來就是一件悲傷的故事,當被孩子追問,客從何處來時,更是一件讓人欲哭無淚的感覺。

客從何處來,不僅僅是別人對自己的追問,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追問。

中國的發展,從農村開始,到農村結束。

直到我們背離瞭自己的傢鄉,遺忘瞭自己曾經在鄉村的土地裡,祖祖輩輩為此安貧樂道的生活瞭一輩子時,

我們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往何處而去,早就成為瞭在他鄉的異鄉人。

城市的進程和現代化,讓我們逐漸成為瞭無根的浮萍,我們忘記瞭自己曾經是哪裡人,祖輩是誰,連爺爺奶奶全名是什麼,都不願意去打聽瞭。

尋根,這件事看上去並不那麼的時髦,但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突然,蟬主想傢瞭。

ps:汁源在各大視頻網站都有,我看誰再跟我要!

希望能重新開播的點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