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三體》的小說,終於拍成電影

03-19

提起國內的科幻小說作傢,總是繞不過一個名字:劉慈欣

自從 1999 年處女作《鯨歌》問世以來,他已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三十餘篇、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六部;

影視化進程也相當火熱,其中《流浪地球》在今年即將上映,由寧浩執導、改編自《鄉村教師》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同樣正在拍攝當中。

《流浪地球》片場照

當然,還有那部《三體》

宏大的視野、復雜的結構讓《三體》成為比肩世界級的科幻小說系列,第一部的英譯版更是拿下73 屆雨果獎最佳

不過這麼優秀的作品,在 15 年的星雲獎長篇小說類競選中,還是讓《遺落南境 · 湮滅》拿下頭籌。

而這本書到底好在哪裡,在它改編而成的電影裡,或許能找尋到答案——

《湮滅》

Annihilation

除瞭原著之外,電影的導演亞力克斯 · 嘉蘭也來頭不小。

最初以暢銷書作傢的身份進入電影行業,開始他的編劇生涯,先後創作瞭《驚變 28 天》、《太陽浩劫》《特警判官》等科幻類型劇本;

《驚變 28 天》

2015 年推出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機械姬》

極強的戲劇張力、陰鬱冷淡的科幻畫風征服瞭一大波粉絲,也征服瞭諸多評委。

不僅奪得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英國獨立電影、最佳導演、編劇等四項大獎,更是把第二年奧斯卡最佳視效獎收入囊中。

導演與艾麗西亞 · 維坎德 《機械姬》

原著劇本與導演的雙重保障下,《湮滅》自然而然值得期待,事實上電影的成片效果也足夠讓人驚喜。

爛番茄新鮮度 87%,IMDB 評分 7.7,豆瓣評分也達到瞭 7.6。

故事開始於一次生物學傢莉娜 ( 娜塔莉 · 波特曼飾 ) ,他的丈夫凱恩(奧斯卡 · 伊薩克飾)是名士兵,在一次外出行動後瞭無音訊、生死未知。

然而在一年多後,凱恩又突然回到傢中,但卻神色異常、似乎變成另外一個人。

而經由此,莉娜也終於開始接觸到背後的秘密。

一年前,有顆隕石擊中南部海岸邊的燈塔,並由此為中心延伸出一個神秘而未知的區域——

「閃光」

「閃光」外狀

「閃光」的范圍不斷向外擴張,從無人區域逼近城市,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與此同時,軍方不斷派遣軍隊進入「閃光」探查,但整整 11 個隊伍,卻都基本上瞭無訊息

唯一活著回來的凱恩,因為多器官衰竭陷入昏迷。想要拯救他,也唯有再次進入「閃光」,尋求問題的根源;

莉娜毫不猶豫地選擇瞭加入。

而這第 12 次的探尋隊伍也尤為特殊,沒有軍人,更像是個科學考察;

除瞭女主莉娜以外,其他人也是身有長技的女性;比如身為心理學傢的領隊文崔斯,物理學傢安雅 · 索仁森等。

隻是盡管她們做足瞭準備,但進入「閃光」的一開始,幾人就碰上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是所有人似乎都缺失瞭一部分記憶,但在食物的消耗上又能看出她們待過許久時間——

" 我們到達林木線之後,我什麼都記不起來瞭 "

通訊設備也發生異常,無論是無線電、還是傳統的指南針都無法發揮作用

" 無法將信號送出「閃光」"

而在這個封閉的空間裡,事情的變化也愈發詭異。

原生植物與動物都悄然地發生瞭改變,外形千奇百怪的花,事實上原本屬於同一個物種

" 這些花很奇怪,它們全都不一樣,你可以看出來它們不是相同的物種,但他們生長出的分支結構一模一樣,所以她應該是同一物種。"

物種變異的規律無限打亂、速度無限加快:

" 就好像它們處在連續的變異之中 "

越往燈塔中心走,變異也愈發詭異、趨向惡性:

" 像腫瘤一樣 "

未知神秘的變化一直籠罩著考察隊的所有人,像是一把懸在她們頭頂上的劍;

這種無形的壓力,終於在她們看到上一批考察人員的錄像後達到頂峰。

因為莉娜一群人發現,詭異的變異不僅僅發生在植物身上,更是流竄在每一個處於「閃光」中的人。

高能 GIF 預警

控制生物形體和物理結構的基因,原本在漫長的歲月裡才能形成的變異,卻被極端地縮短在短暫的時間裡。

於是,醫護人員喬西能看到自己手上的指紋不停地在變化;士兵切開肚子,內臟在肉眼可見的世界裡不斷地流動、似乎有瞭生命。

關鍵是,這種基因的快速突變不僅僅在個體之間,更是流竄在不同物種。

像人身上快速生在出樹葉的枝條、梅花鹿頭上長出梅花,樹木卻又纏繞成人型模樣。

而「閃光」背後的秘密似乎也呼之欲出,這是一個可以折射一切的地方——

「閃光」是一個棱鏡,把所有東西都折射瞭

不僅僅是光和無線電信號

還有動物的 DNA、植物的 DNA

所有 DNA

看到這裡時,燒麥已經不由得對這個設定驚嘆不已,但《湮滅》的精彩遠不止如此。

開放式的結局能夠給觀影者更加意猶未盡的體驗,所以也不做後面的劇透。

這裡想談談《湮滅》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的優秀之處,首先是影片節奏和氣氛的營造

導演在《機械姬》中陰鬱的氣氛,這部電影裡也一以貫之;

「閃光」內充徹著的神秘與未知,還有未知所帶來的恐懼、絕望,則是滿滿克蘇魯神話的味道。

另一部克蘇魯電影《迷霧》

在這種絕望和恐懼的氛圍中,視覺效果上的表現又讓電影的神秘增添瞭相當多的美感。

影片中DNA 可以無視物種隔閡相互影響的設定,催生出一大部分有些暴力美學的「殘酷美」——

像人類屍體上生長出的各種植物;

被人類同源異形基因影響,已然纏繞成人型的植物;還有成長成樹木形狀的水晶等等,讓人不忍直視卻又欲罷不能。

《湮滅》本質上也是個外星人侵略地球的電影,但與《獨立日》《變形金剛》不同,侵略的方式更高級、更殘忍卻也更迷人

「閃光」像是外星人的實驗室,他們在這裡創造新的東西,然後逐漸取代舊的事物與人類。

整個過程令人恐懼、殘酷,卻又極為美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電影最終所表達的內核,而好的科幻電影最後討論的其實都是哲學問題。

丹尼斯 · 維倫紐瓦的《降臨》在時間的非線性上展現出一個內斂深邃的內核,而《湮滅》則在 "DNA 的不斷折射 " 這個想象力背後,延伸出對 " 自我存在 " 的思考

當凱恩意識到自己的肉體與思緒不受約束地變化,他對自我存在的認知已然產生懷疑,問出的這段話其實也是影片的表達與思考:

" 如果我不是凱恩,我是誰?我是你嗎?你是我嗎?"

靈魂的存在也許就是自我認知的根基,而當靈魂和思緒能夠被取代,或許人也不能稱之為人。

所謂的「湮滅」,大體是如此。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