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柏林!
這兩天,表妹受邀,代表毒舌電影來到柏林電影節 ——
今年過節不收禮,看!電!影!
看這兩份冊子,分別列著 20 號和 21 號在柏林各大電影院放映的參展電影。
一天,100 多場。
嘿嘿,可別羨慕壞瞭 ——
大料,還在後頭。
在柏林,除瞭吃吃喝喝,看看電影,表妹還有另一件要事 ——
參加同時在柏林舉辦的第二屆“亞洲璀璨之星”。
為什麼“璀璨”?可不是浪得虛名。
這是一次在柏林向亞洲電影的舉杯。
說起柏林電影節,雖國際化,依然以歐美電影為主,尤其是主競賽單元。
前天晚上,表妹參加瞭一部美國參賽片《別擔心,他不會走遠的》首映禮。
現場金發碧眼居多,盛裝出席,歡呼口哨此起彼伏。
但看完之後,表妹心裡有些犯嘀咕。
這部電影有那麼好嗎?
僅在國內,表妹就看過更好的。
但翻找一下那兩份觀影名冊,亞洲電影果然鳳毛麟角。
就那麼幾部。
坦白講,論質量,亞洲電影絕非遠遠不及 ——
它們隻是缺乏關註。
誰來關註?關註什麼?怎麼關註?
乘著這場前沿影勢,“亞洲璀璨之星”應運而生。
這,又是一次以電影為話題的碰杯。
就在前天,表妹參加瞭“亞洲璀璨之星”高峰論壇。
看照片 ——
中間那幫大咖,從左到右,分別是中國導演張楊、馮小剛、韓國導演金基德、日本制片人市山尚三,以及以色列導演塞繆爾 · 毛茨。
這麼說吧,他們說過的“電影”,比表妹掉過的頭發還多。
一定有人問瞭,一幫語言不通的電影人,又是普通話,又是韓語,又英語,又日語的,不麻煩嗎?
可別操心瞭,人傢帶著使命來的。
金基德說 ——
歐洲主要的電影節,比如柏林、戛納和威尼斯,他們都有自己的選片標準,但這還不能完全代表亞洲電影的面貌和最新動向。
我們必須把那些引起我們自己共鳴的電影,帶給更多的觀眾。
馮小剛也說,亞洲有很多優秀電影,但能夠入圍柏林電影節的,寥寥無幾。
我們認為 19 部好的亞洲電影,帶到柏林電影節 —— 對於亞洲電影和導演的幫助便也更大。
所以,亞洲璀璨之星,便是一個給亞洲電影展覽的絕佳窗口。
當然,這,還是一輪對醇香電影的品味。
該獎由亞洲電影電視推廣促進會、北京電影學院、《看電影》雜志共同舉辦,目前雖人氣不大,但專業性絕對不低。
看看這評委會陣容 ——
金基德(韓國導演,國際電影節常客);
市山尚三(日本制片人,屢次與賈樟柯、侯孝賢合作);
文雋(中國香港全能電影人,演員、導演、制片);
巴巴克 · 卡裡米(伊朗演員,代表作品《一次別離》);
曹保平(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導演代表作《烈日灼心》);
莫裡茲 · 雷多(德國演員,代表作《羅拉快跑》)……
都是電影領域的佼佼者。
他們從亞洲范圍內的 49 個國傢和地區,甄選出 19 部入圍影片,頒發 7 項大獎。
到底眼光落在瞭誰身上?
馬上為你揭曉(放心,絕不是什麼野雞含金量)——
最佳新銳獎:鐘楚曦
她接受瞭表妹的采訪(是專訪哦)。
鐘楚曦在《毒舌》的人氣很高,表妹平時也沒少跟同事議論她。
等到當面同她說話 —— 講真,表妹是有點慫的。
你看這些寫真,這些眼神 ……
不過,一坐下,鐘楚曦就溫和笑瞭起來 ——
真的就像《芳華》蕭穗子。
得知表妹來自廣州,從小在廣州長大的鐘楚曦大方說起瞭粵語,讓異域思鄉的表妹頓時淚眼汪汪。
鐘楚曦說,她是有粵港情懷的。
從小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特別想拍一部粵語電影。
但是現在,想要遇到一部好的粵語電影,不容易。
深受港片浸染的她,也喜歡港片的那股市井氣。她深知哪怕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性格。
在《芳華》,女生宿舍“圍剿”何小萍的一場戲中,鐘楚曦飾演的蕭穗子也在場。
這場戲不在她身上,她隻是遠遠地旁觀,但又不能置身事外。
夾在沖突間的蕭穗子,不停地摸手臂、看窗外。
從肢體語言上來說,這些都是不自然的動作。
摸手臂,不是因為真的冷;看窗外,也不是真的關心雨下得有多大。
都是掩飾。
她知道自己既是另一個“何小萍”,也是霸凌者,但她兩個都不想當。
她的傢庭成分並不比何小萍好多少,這樣的集體霸凌,也有可能發生在她身上;為瞭自我保護,她立場上要站在霸凌者的一邊,可是良心上又隱隱作痛。
這種清醒中的掙紮,讓蕭穗子成為故事最合適的敘述者 ——
她躲在暗中洞悉瞭人性的殘酷,又代表超越那個時代的價值觀,對“何小萍”們表達同情和懺悔。
“人一定要有血有肉”,鐘楚曦說。
“那設想回到《芳華》的年代,你覺得自己的命運會更接近電影中的誰?”
表妹問完後,鐘楚曦不假思索地回答:
“還是蕭穗子”。
隨後,提及喜歡的演員,她列出的名單裡,國內有張曼玉、章子怡、舒淇、周迅等;國外也有茱莉亞 · 羅伯茨、娜塔莉 · 波特曼、魯妮 · 瑪拉、梅麗爾 · 斯特裡普 ……
聽出來沒,這些女演員都有共同點。
獨立、有個性、不隨大流。
也許,坐在表妹面前的,會是下一個中國的大女主。
而在此之前,“亞洲璀璨之星”給瞭她一個率先的肯定 ——
新銳。
最佳編劇獎:嚴歌苓
嚴歌苓老師告訴表妹,《芳華》之後,它的電視劇版也即將推出。
不同於電影的刪繁就簡,電視劇版會擴充情節,著墨於何小萍和劉峰二人的情感線。
為此,她把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說也融合瞭進去。
記得,《芳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是,老實人為什麼總是被當作時代的犧牲品?
表妹也就這個問題請教瞭嚴歌苓。
在《芳華》小說中,劉峰、何小萍、何小萍的父親、蕭穗子的父親 …… 似乎都能看到相同的遭遇:好人受難,善良被欺。
為什麼?
嚴歌苓說,她更想探討和理解的是,一種宗教境界的善良。
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在被辜負時,依然會選擇善良。
就像劉峰,吃虧或不吃虧,占便宜或不占便宜,這不在他的考量內,因為在他看來,一個善良的心靈才是最寶貴。
他已經得到瞭最寶貴的東西,怎麼還會拿它去換其它的東西呢?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的犧牲是理所應當的,所以《芳華》才需要正視那些被犧牲掉的人。
說到嚴歌苓的小說,它們已經成瞭最受中國導演信賴的素材庫。
從早年被李安看中的《少女小漁》、陳沖拿下金馬獎的處女作《天浴》,到張藝謀的《歸來》、馮小剛的《芳華》,乃至已經被曹保平買下的《白麻雀》。
大傢都信任她的故事。
嚴歌苓說,她現在對時間的分配,一年寫小說,一年做編劇。
“寫劇本前會大量看經典電影,而寫小說時會多讀詩歌。”
前者是為握住電影質感,後者是為回到語言的錘煉。
表妹還追問,會不會想做導演?
嚴歌苓回答 ——
想做好自己最有天才的事情。
這樣勤懇、穩重而敏銳。
無怪乎她是最佳編劇。
最佳制片人獎:張楊
(《岡仁波齊》)
不光制片人,張楊也是《岡仁波齊》的導演。
獲獎感言裡,他這麼說:“評委會把最佳制片人頒給我這個導演,看來還是舍不得這部電影。”
幽默之外,不得不承認,《岡仁波齊》的確是 2017 年的一場電影奇跡。
成本約 1200 萬,票房回報率達200%。
嗯,表妹在用商業數據來衡量一部聚焦朝聖的藝術電影 ……
這的確像是文不對題。
但換個角度,這樣的數據,不也證明瞭《岡仁波齊》在大批影迷心目中的魅力。
最佳女演員:茱蒂蒙 · 瓊查容蘇因
(《天才槍手》)
在論壇外的德國寒風中,表妹一眼認出瞭茱蒂蒙。
與表妹緊緊相依的羽絨服相比,她身著一件單衣單裙,面帶微笑,大方而自然。
原來在街拍。
這位“高級臉”,因《天才槍手》在中國熱賣,她也大受關註。
這麼說吧,看她第一眼,可能會忘;看她十眼,可能再也移不開目光。
一如她在《天才槍手》演繹的天才小琳 ——
自信、獨立、雷厲風行。
握筆,也像把著利劍。
這不,能壓倒顏值的氣場,就是傳說中的演技啊。
最佳男演員:張震
(《繡春刀 2:修羅戰場》)
修羅戰場,一定困著人。
張震飾演的沈煉,就是其中之一。
要欣賞這個人物,你得明白,他決不是個英雄 —— 每一次出手,都是無奈,都是情急。
要詮釋修羅戰場中的困獸,最要抓住的是一對矛盾的特質。
他的疲憊,和他殘存的鬥志。
隨手截張劇照。
最佳導演獎:塞繆爾 · 毛茨
(《狐步舞》)
這是毛茨的第二部電影。
在此之前,《狐步舞》已經獲得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銀獅獎評審團大獎。
爛番茄新鮮度100%。
有影評人如此說 ——
一部形式上極妙的作品。它不單在自己的結構和節奏中散發著強烈的自信,還包含著今年(2017)最動人,最難忘的意象。
嘖嘖,每一個字,都在稱贊導演的功力呢。
評委會特別獎:馮小剛
在這個異常紅火的賀歲檔,我們發現,作為首先提出賀歲片這個概念的馮小剛,反而暌違多時瞭。
《芳華》是他又一部走心的作品。
故事是關於他和嚴歌苓共同經歷的文工團生涯,但他們二人的“芳華”,又很不一樣。
馮小剛說,電影是“圓瞭自己一個夢”。
“拍這個,就是這段生活給我的印象特別好。”
80 年以後對一個少年來說,再也不可能有這種享受瞭,可以不上課,讀的書絕對是因為有興趣才讀。85 年之前社會上還沒有什麼更有意思的事可幹,那個時候文工團還是有一種優越感,穿軍裝,所有部隊的待遇都有,但是又不需要去拉練。在文工團,周圍都是跳舞的女孩,唱歌的女孩 ……一個烏托邦。
《芳華》,是馮小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他曾透露過自己的“心願清單”,前三部,《天下無賊》《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
而到《芳華》,心願已瞭。
那,下一部會回到賀歲片或喜劇上來嗎?
馮小剛說,現在好像回不去瞭。
因為 ……
“沒太大意思。”
現在看到的喜劇都沒有什麼想象力,靠演員誇張表演、形體、表情,一驚一乍,乃至扮醜。但我認為有意思的喜劇是,特別嚴肅地在講一件荒謬絕倫的事。
但不得不說,喜劇還是更容易賣一些。當年,他兩個星期就寫完《非誠勿擾》劇本。
比起單純追逐票房上的成功,現在的馮小剛更感興趣的似乎是口碑。
他多次談到一個詞,逆襲。
口碑改變票房,最近一年中,這種現象已經發生過很多次。
比如《岡仁波齊》《二十二》《芳華》。
現在中國電影正在發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觀眾越來越尊重誠意十足的電影,對沒有追求隻為賺錢的電影,予以拒絕和抵制。
馮小剛還特地提到瞭一部新片,《紅海行動》。
早在電影上映前 4 天,他提前看瞭片,就在朋友圈提醒賀歲檔其它幾部大片,小心瞭。
“一道硬菜。”
果不其然,《紅海行動》從一開始排片被壓制,隻有 10%,到幾天前,已經逆襲到瞭日票房冠軍。
“觀眾的口碑,給以為掌握瞭市場規律的人又上瞭一課。”馮小剛說,這種事他尤其喜聞樂見。
還在懷疑麼?
這些電影,絕對會改變世界看往亞洲電影的視野。
好瞭,是時候采訪一下“亞洲璀璨之星”的主辦方 —— 亞洲電影電視推廣促進會的秘書長沈東軍。
他這樣解釋與柏林的淵源:
與柏林電影節主席是十多年的好友,連續兩屆亞洲璀璨之星都受到柏林電影節的關註,期待有更多優秀亞洲電影進到柏林電影節展映。
的確,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三大電影節的最高獎,就是在柏林(1987 年《紅高粱》)。
當然,來自毒舌的表妹也非浪得虛名。
“既然有意幫助中國電影,為什麼很少投資制作,而選擇舉辦 ‘ 亞洲璀璨之星 ’?”
沈東軍很坦率地說:制作電影,有風險。
如果沒有能力拍,而非要拿錢去拍,未必能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
他要“幫助”,但他選擇另一條路。
舉辦“亞洲璀璨之星”。
我們促進瞭這些電影的曝光,讓世界人民知道瞭它們 —— 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也得益於我們獨特的資源。
能夠把更多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帶給世界。
這,或許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沈東軍接受毒舌專訪
亞洲璀璨之星,目前是第二屆,客觀來說,它的影響力還在蔓延。
但它的品相,自目前看來,已跟那些捆綁流量明星的野雞電影獎涇渭分明。
還是那句老話,獎項再小,也要自重。
到頭來,真正配得上獎的,始終是作品,而非人氣。
在這場頒獎晚會,表妹尤其記得一個細節。
評委之一的金基德在給馮小剛頒獎時,馮小剛先鞠瞭下躬去,幾乎同一時刻,金基德也彎下腰來 ——
兩位資深電影人,即便言語不通,也在相互欣賞和尊敬中,展現出瞭亞洲電影人共同的風范。
學習,交流,進步。
這種好與好的擊掌,不就是最大的璀璨。
說瞭這麼多,想不想一覽“亞洲璀璨之星”的高光時刻?
戳 ——
| 時長:00 分 10 秒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漢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