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影後演中國農民,這部抗日神片太彪瞭

11-02

今天要給你們說的這部電影是部抗日電影。

它奇就奇在一幫洋人穿著我們祖輩的服裝,嘴裡唱著英文版《義勇軍進行曲》,還揚言要和小日本鬥爭到底。

在國內觀眾心目中,它可是完爆國產抗日神劇的存在。

《龍種》

Dragon Seed

豆瓣 8.5,不解釋。

因為年代久遠,加上講的是發生在咱們國傢的事兒,人傢爛番茄上都沒這部電影的評分。

要知道,當年它可是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女配和最佳攝影雙項提名欸。

看看國內觀眾看完怎麼評價它。

除瞭獲得奧斯卡提名,當年《龍種》還請來好萊塢當之無愧的巨星,後世敬稱 " 凱帝 "(The Great Kate)的凱瑟琳 · 赫本。

▲曾獲得 12 次奧斯卡提名的赫本是公認的演技派大神

漂亮吧?

然後看看凱醬在影片中的扮相。

雙眼皮兒變成瞭單眼皮兒,服裝到位,而且毫無違和感。

再來看看片中的場景佈置。

如果我不跟你說這是在加州的山谷裡搭的景,你怕以為是到瞭國內吧?

開玩喜呢!這片兒的攝制時間在 1944 年左右,那時國內可是兵荒馬亂哦。

所以,《龍種》究竟是一部怎樣神奇的影片呢?

一言以蔽之,說的就是中國老百姓抗日的事兒。

《龍種》這部電影,根據賽珍珠女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

" 賽珍珠 " 的英文名叫 Pearl S. Buck,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不過因為父母的原因,她從小生長在中國,算上其後的經歷,她在中國生活瞭近 40 年。

在接受采訪時,她經常把中文稱作自己的母語,把養育過自己的江蘇鎮江稱為 " 傢鄉 "。

憑借在中國多年生活的經歷,賽珍珠對中國社會有著超凡的洞察能力。她的另一部反映中國農民的長篇小說《大地》,幫助她斬獲瞭當時的普利策小說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同樣是描寫中國的另一本小說《龍種》,在美國的反響也非常不錯。《時代周刊》認為它 " 生動感人 ",稱其為 " 第一部直露地描寫中國淪陷區人民抵抗日軍的小說 "。

作為《龍種》的編劇之一,賽珍珠和制片方米高梅公司曾嘗試讓電影保留小說中的精華。無奈,當時二戰尚在進行之中,為瞭讓影片起到鼓舞人心的效果,由羅斯福主張成立的戰時信息辦公室(說白瞭和文化審查沒區別)對該片進行瞭嚴格的監督,導致今天我們看到的電影版《龍種》,和主創意圖並不相符。

盡管後來面世的《龍種》讓賽珍珠本人和米高梅公司都不滿意,但這部電影的制作在那個年代絕對是超一流的配置。

除瞭前面說的請來凱瑟琳 · 赫本這樣的一線大腕加盟,影片的制作預算也達到瞭破紀錄的 300 萬美元。

對於如今這個動輒上億的時代來說,300 萬美元也許隻是小巫見大巫,但要知道,這個數目可是當時赫本參與普通電影片酬的數倍!

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毒藥君註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足見當年制作方的用心程度:

" 影片涉及的建築工程是整個米高梅公司歷史上規模最浩大宏偉的。他們在離洛杉磯三十六英裡的聖費爾南多山谷裡的卡拉巴薩斯,建立起方圓一百二十英畝(40 多萬平米)的農莊。五十英畝(20 多萬平米)山坡都變成梯田;十二英寸的管道鋪瞭一英裡(1.9 萬米)多長,以便用五百萬加侖(約 2.2 萬立方米)的水把這地區淹掉,他們建起瞭水稻田,用大麥代表稻米;十座農村房屋在藝術指導賽德裡克 · 吉本頓的監督下興建瞭起來 "

所以,在影片中出現如此規模的實景,也就不足為奇瞭。

無論如何,在戰時信息辦公室 " 突出中國人的抵抗,淡化故事的其它方面 " 的要求下,電影被迫從一個 " 反映淪陷區百姓真實生存狀態 " 的故事,轉變為 " 中國人民英勇抵抗入侵日軍的故事 "。

而這,是導致影片推出後的當年,遭受外界差評的一個主要原因。有人就表示,這部電影是一部 " 糟糕得難以想象的電影 "。

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從我的角度來看,《龍種》雖有主旋律的標簽,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佳作。看瞭那麼多抗日劇的觀眾,能夠給它如此正面的評價,更不可能是空穴來風。

《龍種》的故事主線,圍繞南京城西郊外的農民林譚一傢展開。故事發生的時間,在南京大屠殺前後(1937 年)。盡管小說中一些精華且重要的部分,按照當時的政治形態被拋棄。但應該看到,電影的內核,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仍舊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作為村中少數開明人士,林譚雖為農民出身,大字不識幾個,但其為人處世之道,絲毫不輸給所謂的精英階層。

中日開戰前,林譚和村中的村民一樣,隻是個安於現狀,一輩子勤勤懇懇的人。他雖沒什麼野心,但對待傢人倒也百般照顧。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擔當的東方式爺們兒。

然而戰爭讓他看清瞭現實的殘酷。期間,他親眼目睹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在一場場自衛反擊戰中成為一個嗜血的屠夫。他曾經嘗試說服對方不要殺人,但在那個年代,民族存亡的危機感,多少讓林譚此時的言行帶瞭些西方聖母式的思維在裡面。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農民雖然思想整體開化程度還不夠,傢國觀的缺失也的確是一個事實。但即便如此,傢園受到外敵侵犯,以牙還牙的本能性反擊,乃是人性中非常正常的一面。正如他的兒媳小玉(凱瑟琳 · 赫本飾)所言:

當戰爭開始時,它就已經完全改變瞭每一個人。

雖然以第三方的人道視角來審視中國民眾遭受的苦難,讓這部電影多少顯得有些理想主義,但正如我之前所說,《龍種》之所以可以被視為佳作,就在於它對人物的出色塑造上。

盡管林譚以及片中諸多人物偶爾會蹦出 " 西方式思維 ",但 " 深明大義 " 這一人類共通的屬性,在林譚這個人物身上同樣也得到瞭體現。

影片尾聲,已經參加遊擊隊的二兒子建議父親組織村民燒掉自傢房屋和農田,一來可以斷掉日軍的食物補給,而來可以到大後方支援前線抗戰。一開始老頭兒是拒絕的,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的一番表態,把這個人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林譚雖然也有頑固的一面,但他並非是冥頑不化之人。面對新湧入的思想,他也會去思考、去判斷。他熱愛自己的傢鄉,但他同樣也意識到,自己長期待在這裡隻是不停為日軍供給糧食,實際上是在養虎為患。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能忍痛背井離鄉,才能換來抗戰勝利。如此一來,你還能說有如此覺悟的老林隻是個沒有文化的鄉巴佬嗎?

文化,與識字多少沒太多關聯。

此外,在表現人性矛盾的方面,電影《龍種》也做得很不錯。林譚的大女婿在戰爭期間迫於生計,被迫投日成為漢奸。盡管自己成瞭賣國賊,但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把村莊已成為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情報透露給日本軍方。甚至在其被日軍槍殺後,他還堅持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安排好傢人的退路。

反觀林譚的親戚,情況就不那麼樂觀瞭。出於嫉妒,林譚三表哥的老婆為瞭改善自傢生活質量,不惜把情報出賣給林譚的大女婿,以期得到回報的做法,則多少印證瞭一句話:

內鬼有時候多出自內部,而不是外部。

人性的復雜,在這兩個人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除瞭角色的塑造立體,影片還對諸多發生在彼時中國的社會現象進行瞭生動還原。

比如小玉這個人物,作為一名農傢女子,在她身上覺醒的獨立意識是前所未有的。事實上,在影片中,她正是象征著新一代女性形象對舊制度的反抗。而這也與五四運動以後,人們要求解放女性的觀點不謀而合。

又比如,在反映先進思想之餘,影片還不忘呈現半封閉村落的落後觀念。比如,女人不聽話就該被男人打、女人不該頻繁獨自外出、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本分、包辦婚姻(相親的遠祖)理所當然。

如此種種,你能說它不夠 China style 麼?

另外,影片中反復穿插的英文版《義勇軍進行曲》也是一個亮點。

當年負責英文版作曲的保羅 · 羅伯遜,把這首激昂的樂曲改編成數個悅耳的主題曲,可以說是相當拼瞭。

當然,最難得的一點,是影片對中國百姓形象的積極反映。看看現在的好萊塢電影,別說中國人瞭,對亞洲人的銀幕角色,都很少有積極描述。

反觀他們的前輩,這種情況讓人汗顏。在欣賞《龍種》的同時,我不由得想到 D · W · 格裡菲斯的《殘花淚》。

雖然在那部影片中,導演把中國人同樣塑造成細眉,抽大煙的猥瑣形象。但其後的反轉,與當時西方對中國秉承的固有偏見有著本質不同。

我想,《龍種》之所以被大傢奉為抗日神片,還有一點,來自於其對當時戰爭態勢的客觀描述。影片中,你既能找到堅決的抵抗分子,又能找到如大女婿這樣,為求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的茍活之輩。這些角色都豐富瞭當時的社會面貌,從而形成一個更有說服力的抗日群像。

的確,作為中華兒女,要懂得自我尊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而不是用娛樂去消費苦難。你說對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