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sir 和大傢一樣,看電視最煩的就是加廣告。
尤其是一些熱播劇,恨不得播 10 分鐘正片,給你加 20 分鐘廣告。
而最近幾年的軟廣更是讓人防不勝防。
例如,主角喝個飲料還得 360 度轉個瓶子。
開車之前,鏡頭總要掃過一下前面的車標。
這還都是輕的,有的片子裡主角直接拿起產品說瞭廣告詞。
喂喂喂,請不要在廣告時間插播電視劇好嗎?
話又說回來瞭,作為品牌商,為瞭不讓觀眾感到反感,在植入上也是煞費苦心。
然而卻有一部電影反其道而行之。
你不喜歡電影裡插廣告,他卻用硬廣拼成瞭一部電影——
《有史以來賣得最好的電影》
The Greatest Movie Ever Sold
相信自己的眼睛,片名就是這麼長,這麼拉風。
導演摩根 · 史柏路克,好萊塢裡最喜歡劍走偏鋒的制片人和編劇之一。
影 sir 之前曾經推薦他主演的紀錄片《大號的我》。
在那部片子裡,這哥們為瞭證明快餐對身體的影響,硬生生吃瞭整整一個月的漢堡,最後胖瞭 20 斤。
這部片子裡,他又打起瞭廣告的主意。
以前說起廣告,那就是電視機裡的 30 秒,可現在 " 廣告 " 的概念已經遠遠不止這些。
就拿廣告大片《變形 X 剛》來說,那些植入在劇情裡的品牌也都會在實體推出一些和電影有關周邊產品。
可這樣的聯合營銷真的有用嗎?
於是摩根決定以此為契機,拍攝一部關於 " 硬廣 " 和 " 軟廣 " 的紀錄片。
但最大的問題是,電影一分錢預算都沒有。
所以,他決定效仿那些好萊塢大片,給自己拉贊助,並承諾在電影裡給贊助商們打廣告。
給錢最多的品牌,還將得到片子的冠名權。
在請教瞭好萊塢的同行之後,他拉上助理開始瞭這趟瘋狂之旅。
話不多說,摩根直接奔赴超市。
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他詳細記錄著包裝袋上的客服電話。
然後一個又一個地打過去詢問合作意向。
結果很慘烈,不是斷然拒絕,就是石沉大海。
其實也不難理解,跟那些動輒上億美金投資的大片相比,摩根在業內的名聲太不值得一提瞭。
而且他還是藝高人膽大的典型代表,圍繞著他也有很多爭議。
不過,堅持總有回報,上百個電話之後,他終於接到回應。
第一個聯系摩根的品牌是 Ban。
科普一下,在美帝,這個品牌主要是賣腋窩除臭劑的。
呃 …… 紀錄片裡出現除臭劑的植入?
圓桌會議上,摩根展示瞭自己的方案。
一個鏡頭繞過去,他緩步走進衛生間,打開藥櫃,ban!
采訪別人的時候,也可以在旁邊放上一瓶。
再不行,臺本裡也可以加上兩三句。
看似很誇張對吧,但摩根真的做到瞭。
在采訪昆汀關於廣告植入的看法時,他真的就偷摸在這位好萊塢頂級導演旁邊放上瞭一瓶 ban……
昆汀:老子信瞭你的邪!
很快,披薩品牌也找到瞭摩根,他們願意提供拍攝以及采訪的場地,
但要求摩根在片中隻要出現吃飯的鏡頭,隻能吃他傢的披薩。
而最終的冠名權則被石榴飲料 pom 以高價拿下。
所以說這部電影真正的名片應該是《Pom:有史以來賣得最好的電影》。
給瞭錢那就是大爺。
於是接下來的所有采訪片段裡,摩根旁邊總會放著一瓶石榴飲料。
可品牌商對於這些還不滿意,他們要求摩根不但隻能喝自傢牌子的飲料,而且對於鏡頭裡出現的其他飲料都要進行處理。
於是,鏡頭又回到瞭摩根走到超市裡的場景,當他拿起 pom 飲料時,其他品牌自動抹上瞭馬賽克 ……
采訪消費者保護團體的代表時,摩根本來是在和他探討廣告對於消費者的影響。
可然聊著聊著,摩根脫下瞭自己的鞋,繼而話題就跑偏瞭 ……
這強勢插入,真的一點都不尷尬呢 ~
消費者代表:我就靜靜地看著你裝 X……
其實電影裡接受采訪的人士基本都被摩根給坑瞭,
除瞭昆汀被莫名其妙 " 代言 " 瞭腋下除臭劑,電影裡還有一段是采訪一位反廣告專傢。
按照之前和航空公司簽訂的贊助合同,摩根隻能將拍攝地點選擇在機場休息室。
當這位專傢前腳剛批判完植入多麼不好,大廳裡突然響起廣播:
"XXX(專傢的名字),感謝您選擇 XXX(贊助商)航空公司 ……"
專傢:我隻能尷尬而不優雅地微笑瞭 ~
事實上,廣告植入早經是好萊塢商業電影不成文的規定。
預算越來越多,資金越追加越大,對於電影本身來說,如果能通過一些植入降低成本,無疑是個無措的選擇。
然而過多的商業植入卻嚴重影響瞭導演的話語權。
這個場景完全沒有必要,但卻不得不拍,還要把 logo 拍得比主角的臉還吸引人。
這種現象不僅限於影視圈,音樂圈、流行圈、到處都是。
看視頻要加載廣告,刷個微博要看廣告,出門公交車上全是廣告。
可以選擇不看嗎?
不可以,除非你去睡覺。
別看摩根總是插科打諢,一副不正經的心態,可他真的就給電影拉來瞭投資。
剛開始是小品牌,漸漸地,一些中高檔品牌也找上瞭門。
又是贊助衣服,又是贊助車,拍瞭個電影,摩根差點走上人生巔峰。
怎麼就差點呢?
因為那個時候電影還未上映。
贊助商又發揮作用瞭,他們將摩根的臉和電影片名就被全部印在瞭飲料,披薩,車,衣服,除臭劑,洗發水上。
幾個月之前,他還是一個為瞭拉贊助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的熱鍋螞蟻,
可現在,他卻是十幾個品牌指定的電影代言人。
為瞭顧及到金主們的利益,他還想瞭個妙招——將所有的贊助商全部穿在瞭身上。
這陣仗,把主持人的眼睛都亮瞎瞭。
而且這小子居然還采訪到瞭川普,這營銷本事也是沒 sei 瞭。
最終靠著摩根的不懈努力,他成功為電影拉到瞭 150 萬美金的投資。
是的,這 150 萬全部來自品牌贊助商。
而他們的產品則無一例外都以廣告植入的形式出現在電影裡。
真 · 廣告大片。
從開始的四處碰壁,到最後的電影成功上映。
摩根在《大號的我》之後再次讓人看到瞭他鬼馬才能。
從拍攝角度說,電影並沒有多麼創新。
但從嘗試角度來說,摩根的藝高人膽大實在是讓影 sir 佩服得五體投地。
啥也不說瞭,影 sir 也去拉贊助去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