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李敖去讀書,我們來讀李敖。"
3 月 18 日上午 10 點 59 分,著名文化鬥士李敖去世。
2017 年年底,病情已重的他打算用所剩無幾的時光,辦成兩件事。一是做一檔《再見李敖》的節目,邀請曾與他交手或握手的敵人與朋友,到他臺北的書房一敘,相逢一笑泯恩仇。二是將《李敖大全集》加編一倍之多,立言以求不朽。
他用身體和力行,做到瞭自己說的話:沒有退休的戰士,隻有戰歿的將軍。
下午,李敖的兒子李戡召開記者會,宣佈關於他父親的喪事,一切從簡,不舉行任何紀念活動。
不用說,這一定是李敖所囑,李戡謹遵父命。
事實上,多年前李敖即安排下瞭身後事:死後,肉身交由臺大醫學院千刀萬剮。留一具骷髏懸於骨科房,最好邊上再放一具猿猴骷髏,以使相映成趣。
時間回到 63 年前,當時 20 歲的李敖,迎來人生兩件大事。一是在傢以同等學力考上瞭臺灣大學法律系,二是臺中一中國文系主任、父親李鼎彝去世。
在兩千人送行的喪葬隊伍中,李敖公然 " 忤逆 ":不磕頭,不燒紙。總之,一切舊式的禮俗,一概棄之不理。
但是轉回頭,他用另一種方式,表達瞭對於父親的哀思——將父親生前編撰的兩冊《中國文學史》整理出版,以示告慰。
這就是李敖,這也是典型的李敖式為人處事風格。
大多數人知道李敖,瞭解他彪悍的人生事跡,一則通過盜版書,更多則是通過一檔脫口秀節目《李敖有話說》。
在這檔鳳凰衛視為其量身定做的節目裡,李敖永遠一副上海青幫老大的打扮:到老不變的嬉笑童顏上一幅黑眼鏡,一件黃褐色敞懷大褂,袖子翻卷,手中一根小棒,指指點點,說到激動處,便張牙舞爪。以故,他說:" 我一出道就是流氓,靠打天下起傢 "。
這個節目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廣告語:讓李敖去讀書,我們來讀李敖。
熒幕裡的他,語速不快,但吐字極為清晰,嘴邊經常引經據典,講起故事簡潔生動,發起議論生猛大膽,就是這麼一個夫子自道的老頭,一手撐起一檔主要內容為 " 我的前半生 " 的節目,給許多人以強烈的思想震撼和精神開悟,從聽他說話,到看他文章,再到目睹他一樁樁驚人之舉,完成自己的思想文化啟蒙。
16 歲的許知遠第一次讀到李敖時的情形是這樣的:我記得那一夜,我渴望大聲地呼喊,渴望在我的小屋裡又蹦又跳,渴望對著全班的同學大聲地叫:" 你們知道李敖嗎 ?"
這也是大多數人第一次讀到李敖時的心情。
他太狂瞭。
沒有什麼權威是不能質疑的。所以念中學時,他就敢寫信給史學大傢錢穆的著作糾錯。他也可以在散步時狹路相逢,當面質問曾經的老師、後來的臺灣監察院長,你為什麼不去彈劾李登輝?
錢穆的水平還是被他的神之進步趕超瞭,不行不行;即便自己的文化偶像胡適,曾贊賞其 " 你比我胡適之還瞭解胡適之 ",並在其困窘到把褲子當掉的時候,及時援以一千元支票救急,他還是要說,跑到臺灣以後的胡適,就是在鬼混瞭。
他對自己的寫作太自信瞭。
我們多少都聽過他的一句名言: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內,中國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所有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瞭牌位。
他太清楚這句話會得到的反響瞭:盡管你們會生氣,但我的這個表達方法你不會忘記。
他會利用一切機會,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中文,什麼是好的表達。
2009 年,時隔 60 年,他重回上海,於舊居拾回一片瓦,以作紀念,後來寫下一首詩,最後兩句是:
信知老屋終作土,捧得淒涼片瓦回。
他會耐心給你講解,為什麼寫作 "捧得淒涼片瓦回 " 而非 "淒涼捧得片瓦回 ",什麼是 " 有我之境 " 和 " 無我之境 "。
當然,不能忘記誇一下自己的一筆好字。
就那麼幾分鐘,你真的會感受到中文之美。
他也太勤奮瞭。
他曾以一人之力,一月一本,一本十萬字,一寫十年,創辦瞭 " 千秋評論叢書 "。結果出一本,當局查禁一本,由此創下世界級的禁書記錄:高達 99 本。這在人類文化史上,古今未有。
他還太有想法瞭。
26 歲的時候,他以一篇《老年人和棒子》掀起臺灣六十年代中西文化論戰的序幕,提出傳承和西化的問題,積極為《為中國思想趨向求答案》。一邊《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邊揭露《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現狀》;一邊《繼續給人看看病》,一邊終於得出《中國思想趨向的一個答案》。
可以這麼說,李敖的出現,完美契合瞭我們對於一個理想中的知識分子形象的想象:
他善辯,語不驚人死不休。他風流,每一個女朋友都漂亮。他寫渾身刀片的文章,與政治黑暗勢力單打獨鬥,他一次次被打壓,一次次絕地反擊。
他對敵人,纏鬥到底,永不服輸。他對朋友,千金散盡,別人投之以木桃,他必報之以瓊瑤。最後,他的敵人一個個死去瞭,他活瞭下來。
你看他幾乎所有的照片,沒有愁眉,隻有笑臉。但他又十分清楚,自己正走在一條通往烈士之路上。
2005 年,當年最轟動的一個文化事件,莫過於李敖的 " 神州文化之旅 "。他在北大、清華和復旦,分別做瞭三場主題為 " 金剛怒目 "、" 菩薩低眉 " 和 " 尼姑思凡 " 的演講。
這三場演講,李敖或多或少,都談到瞭兩個字:務實。甚至從來以自由主義者著稱的他,公然宣告,我要《憲法》,不要自由主義。
而這也是李敖區別於我們印象中的知識分子最特別的一點,他是一個非常迅捷而徹底的行動派,在理想主義的光環下,我們大多數人都沒看到李敖務實的一面。
他當預備軍官期間,有感於軍妓制度的腐壞和非人道,通過明查暗訪,寫瞭一篇五萬字的宏文《軍中樂園的血與淚》,為那些一輩子捐軀戰場的老兵和受到殘酷性虐待的軍妓,聲張正義。
但他從不滿足於沒有行動力的聲援。於是後來發生的臺灣慰安婦事件中,面對日本欲用每人(當時臺灣尚存 49 名慰安婦)50 萬的價碼息事寧人的羞辱行為,李敖立即做瞭一場 " 百件收藏品拍賣 ",將拍賣所得 100 萬美金盡數捐獻給慰安婦。斷然打翻日本人的如意算盤。
後來李敖更通過一系列玩票性質的政治活動,表達自我。
例如,他曾拿出 200 萬參加臺北市長選舉。目的不是為瞭當選,僅僅是為那些無權無勢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勞苦大眾們,講幾句公道話。
2000 年,他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當年和他一起競選的有,宋楚瑜,連戰和呂秀蓮等。其他人的表格上,學歷及競選理由一欄都填的密密麻麻,他隻有一句話,表達他的政見:
勃起臺灣,挺進大陸,威爾剛世界。
後來,當選臺灣議會立法委員的李敖,更是用 " 對著自己的照片宣誓 "、" 當眾噴灑催淚瓦斯 "、" 舉著自己的裸照表明立場 " 等鬧劇式的舉動,大膽表達和捍衛自己的 " 不同政見 "。
他不但要表達,還要讓自己的表達引起對方重視。
所以他說這屆立法委員不行,於是將 230 名立法委員悉數告上法庭;他覺得美國孬種,變著法子讓臺灣從他們那兒買武器太卑鄙,於是就狀告美國總統小佈什。並且著書《陽痿美國》,披露之,批判之。
有些人會說,以李敖的百無禁忌和出位言論,放在大陸,恐怕沒有好下場。言下之意,還是臺灣的政治輿論環境太過寬松。
謬矣。其實李敖經歷瞭多的是,一次接一次的 " 沒有好下場 "。前一晚還陪著一起散步的中學老師(真實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二天即被秘密逮捕、消失不見瞭,這樣的事,難道還不夠恐怖麼?
1976 年,大陸轟轟烈烈的十年文革結束。與此同時,遠在臺灣的李敖,也剛從監獄出來。在此之前的一連 14 年,他也正經歷著 " 一個人的文革 ":白色恐怖期間,坐瞭七八年的牢。
坐牢時,李敖問監獄裡的頭頭,能不能看書,答,不能。又補答,隻能看《蔣總統全集》。李說,那就他吧。於是放到馬桶旁,一邊拉屎,一邊看老蔣,不亦快哉。出獄後,卓然而成權威的蔣介石研究專傢。
這就是李敖的人生姿態。他吃過大苦,但不以為苦。所以第二次坐牢,這邊剛出獄,那邊看守所所長跑過來寒暄握手,他照樣笑嘻嘻配合著拍照。但四個小時後,一篇四萬字的《天下沒有白坐的黑牢》立時登報,抖盡監獄黑料,天下嘩動,一舉引發瞭臺灣好幾個監獄的越獄、暴動事件。
許多年以後,曾主持查禁他的著作的國民黨上將,給李敖寫瞭一封信,不無懺悔之意。
"當年如果從寬處理,對於自由民主,或有正面催化作用。"
李敖的一生,正如其名,是笑傲的一生,也是傲骨錚錚的一生。真正的知識分子,應如關漢卿口中的那粒 " 銅豌豆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可幸的是,李敖做到瞭。可惜的是,大多數知識分子沒做到,也幾乎不指望他們能做到。
但與其說李敖是一個知識分子,我覺得,他的狀態,更接近於我們傳統的 " 士 ",所謂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在這條弘毅的大道上,李敖單槍匹馬,負著累累傷痕,走到瞭最後。
但渾身傷疤的李敖,非常性感。
互動話題
你怎麼評價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