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9.4,隻有一個場景照樣心潮澎湃

08-01

相信很多人看到標題之後已經猜到熱妹要說的電影是什麼瞭。

沒錯,就是《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這部於 1957 年上映的電影,經過半個多世紀依然屹立不倒。

豆瓣評分 9.4,好於 99% 的劇情片,並且在之後引得一大票翻拍。

除瞭 1997 年美國版、2007 年俄羅斯版,國內也在 2014 年翻拍瞭影片《十二公民》,向這部經典之作致敬。

《十二公民》也得到瞭國內觀眾的一致好評。其中對劇情一些本土化的改編,以及實力派演員的賣力演出,讓這部電影在國產片紛紛撲街的時候脫穎而出,得到豆瓣 8.2 分的好成績。

當然,最主要的成功還是在於還原瞭原作的故事精髓。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重溫一下這部 1957 年出品的經典影片。

一個少年被指控謀殺瞭自己的父親。

法庭選出 12 位普通公民作為陪審團來審理這件案子,原則隻有一個:無論認定少年有罪還是無罪,都需要 12 人全員通過,缺一不可。

12 個人依次來到休息室開始討論案情。他們互相並不認識,職業也各不相同,被選來做陪審員也是偶然。

相比對案情的興趣,他們更想早點結束回傢。況且這個案件看起來人證物證俱在,男孩的罪行一目瞭然,他們的投票實際上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第一次的投票開始,就在大傢以為結果馬上就出來的時候,一位穿白西裝的男子(8 號陪審員)卻投瞭 " 無罪 " 一票。這一行為引起瞭其他人的費解和不滿。

別人詢問他投 " 無罪 " 的原因,是否真的認為被告無罪時,他的回答是不知道。但是,他不想在沒有經過任何討論的情況下就將一個 18 歲的孩子送上電刑椅。

隨後,眾人開始瞭對案情的討論。每個人都提出瞭自己的看法,卻又被白西裝男指出存在的疑點。

隨著對兇器折疊刀的討論,這個看似鐵證如山的案子被撕開瞭一個突破口,情況也開始一點一點改變。

現場討論越發激烈,也不斷有人開始加入 " 無罪 " 的陣營。

12 個人一起將案情不斷重演,細節不斷推敲,疑點越來越多,證詞紛紛被推翻。

最終這件看似牢不可破的案件發生瞭驚天逆轉,12 個人全部得出 " 無罪 " 的結論。

這是一部典型的發生在封閉空間的單場景電影。這種電影的劇情推動可以說全部依靠劇本和臺詞的支撐。

影片的臺詞設計自不必說,邏輯清晰,對案情的討論絲絲入扣,能夠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足以顯示出編劇深厚的功力。

除此之外,影片對鏡頭的運用也與臺詞相互配合,讓人絲毫沒有沉悶感。很難想象這僅僅是導演希德尼 · 魯邁特首次指導的作品。

希德尼 · 魯邁特

劇中的每個人物刻畫得也非常到位。雖然十二個人連名字都沒有,隻以編號命名,我們卻能通過每個人的言談舉止感受他們或火爆、或懦弱、或理性、或輕浮的性格。

邏輯的縝密與臺詞的呼應也值得反復品味,人物所表現出來的舉止也有據可循。

比如脾氣暴躁的二號陪審員之所以一直對被告男孩有偏見,是受他自己與兒子惡劣的關系的影響;

比如 9 號陪審員的老人,因為感同身受,所以能夠輕易指出提供不準確證詞的證人的心理;

還有在 8 號陪審員激烈的言辭下引出的那句 " 我要殺瞭你 " 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這雖然是一部庭審戲,影片的重點卻不是最後的真相,而是旨在宣揚 " 尊重生命 " 這個主題。

經典的作品總是能引人無數次的回味。

對這部電影刷瞭不知多少遍的迷妹,再度重溫時仍會被劇情牢牢吸引,並對其細節產生新的感受。

雖然這部電影當初在上映時並沒有賺到錢,以至於影片主演之一亨利 · 方達連自己的酬勞都沒有全部拿到。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認為這是他出演過最棒的作品之一。

年輕的亨利 · 方達

直至 2012 年,隨著 5 號陪審員飾演者 Jack Klugman 的離去,影片中的 12 位陪審員已無人在世。

但他們所塑造的經典,依然繼續綻放著光彩,也會為後世所銘記。

致敬經典。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