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京基層公務員的自白

03-07

我國約九成公務員是科級以下的基層公務員,他們的工作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媒體卻鮮有描寫。我請到一位入職七年的北京公務員,讓他聊聊在北京幹基層工作的樂與愁,這裡面有不客氣的吐槽,也有為人民服務的覺悟。說的都是實在話。

文:壯壯

公務員就是個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想沖進來。

2011 年,在網上看到北京市 XX 街道辦公務員招錄公示名單時,我還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背景沒關系的我經過筆試面試的層層廝殺,成功上岸。當時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我,一學歷史的外地文科男,終於拿到瞭體制內的門票,在北京紮根瞭!

沒進去之前,北京的公務員於我有著種種光環,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仕途發展佳,傢鄉人羨慕的眼神和恭維的話語一度讓父母覺得倍有面兒,但幾年下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句話,北京市的基層公務員,沒那麼差,但絕對也沒你想的那麼好。

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工作,我習慣含糊地以「公務員」糊弄過去。

有那不知趣的,非要深入挖掘到哪個單位,於是我嘴裡便蹦出「街道」二字,這種情況下,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接茬,「哦,就是居委會的吧!」

「嗯嗯 ... 反正也差不多。」如果他能看到我的內心戲碼,那無數的小飛刀肯定會讓他立即閉嘴。

鑒於大部分人對街道和居委會傻傻分不清的現實,今天我就借機科普一下: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是最基層一級的政府,其有編制的工作人員就是公務員,比如我;社區居委會則是居民自治組織,其有編制的工作人員並沒有公務員的身份,屬於社工。

作為街道的下一層級,居委會的工作更加接地氣,全都是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所以更繁瑣,上門入戶是常事,加班加點也跑不瞭,而社工的待遇非常一般,普通社工也就三千多吧。幾年來一直傳說要提高社工待遇,但好像遲遲沒見落地,心疼自己的同時,更心疼我的社工兄弟姐妹們。

千萬別想當然地認為在街道上班的都是大媽,其實,街道每年招進來的年輕人不少,但來瞭的年輕人都想被遴選走。

應屆畢業生因為沒有兩年基層工作經驗,隻能報考街道這樣的基層崗位,比如我,當時想著先進瞭體制內再說,然後再考到市裡,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沒多久,一紙通知橫空出世——在職公務員不得報考國考和市考,基層公務員往上走的路徑就這樣少瞭一條。

這種情況下,遴選似乎變成瞭唯一的出口——新招錄的街道公務員工作滿 5 年後,在單位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參加市級遴選和國傢遴選。國考和市考,你是在和體制外的人員交手,有先發優勢,而遴選則是內部過招,強強對話。每年北京市放出來的市級遴選崗位並不多,還有諸多專業上的限制,國傢遴選更是難於上青天——全國各地公務員都可以參加國傢遴選,高手雲集,競爭酷烈。

遴選上不去,那麼隻剩下在本單位熬年資瞭,我們單位多的是幹瞭十幾年的小科員,就算你熬夠瞭年資,並且競聘成功,升到副科長、科長,也就是多個一千來塊錢工資,而且這點錢不白拿,給你的活兒也多瞭不少,市儈一點說,挺不劃算的。

在此,給想進體制內的同學提個醒,凡能報考市裡就選市裡,退而求其次就區裡,最好別選街道,活多錢少晉升慢,誰來誰知道。特別是男同志,要是傢裡沒有能在北京買房的資本,進瞭街道,可能會像我一樣,為娶不娶得到媳婦而憂心忡忡。

街道的工作不好幹,特別是北京的街道,雖然級別不高,但誰讓你在北京呢,在北京當公務員,你就必須有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政治素質,更強的奉獻精神,因為首都無小事。

街道都幹點啥?作為最基層一級的政府,街道管的是一個轄區吃喝拉撒方方面面的事兒,區裡有多少委辦局,街道就有多少對應的小科室——民政、房管、城建、綜治、城管等等。小到辦理一張老年卡、為孩子上學開具借讀證明、社區安裝健身器材,大到征地拆遷、拆違控違、整治群租房 ... 都算上,而且你這個地界兒上沒人管的事兒最終都會跑到街道頭上。

有一次,社區裡一名失獨老人腦梗病危,把求助電話打給瞭經常上門探視的社區居委會,由於無法聯系上老人的親屬,街道便和居委會同志一起擔當起「傢屬」的重任。

當時我作為街道值班人員,跟著上瞭 120 急救車,發現裡頭一股惡臭,老人大便失禁,拉瞭。我們便在籠罩著臭味的急救車裡呆瞭半個鐘頭,差點沒吐瞭,把老人送醫院後,我們輪流守夜看護,幾天後老人不幸去世。

街道又把遺體送到殯儀館,辦壽衣、遺容、火化,最後我看著面容清癯的老人被推進焚化爐,給他鞠瞭一躬,老人生命的最後一程,竟是我這個陌生人送走的。那時候有個感覺,就是街道工作雖然微不足道,也掙不到啥錢,但是不可或缺,沒有街道,世界就亂套瞭。

街道還因為夾在區政府和老百姓之間,很多工作不好開展。區裡的委辦局基本不需要直接面對老百姓,發發文件,下下通知,最多再到街道調研一下,而街道可是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的,千萬別小看群眾工作的難度,就拿整治「開墻打洞」來說吧。

在北京,很多沿街老樓都存在開墻打洞的現象,地段好點的老小區普通兩居室一月租金有五六千,但如果開墻打洞,改成底商出租,房東每年可以到手二三十萬的門臉租金。可想而知整治「開墻打洞」的難度——這是從人嘴裡奪食的買賣。

街道工作組要聯合工商、城管、公安、社區居委會和物業的同志,挨傢挨戶瞭解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能用強——如今大傢的維權意識都很厲害,動輒拍視頻發網上,手機錄音投訴。有商戶看見工作組的人影,大老遠就關門溜瞭,沒辦法,隻能一趟趟跑,跑上一百趟,總有趕上的時候。那段時期,我們上班就是一座座地「掃樓」,有強烈的生命流逝感,時間都去哪兒瞭?都跑腿跑沒瞭。

遇到房東或商戶確實存在實際困難的,還得幫著想辦法。比如轄區內一位 80 多歲的老人,接到「開墻打洞告知書」的時候,情緒十分激動,以「當官的欺負老百姓」為主題給我們來瞭一頓字正腔圓、酣暢綿長的京罵,與我同去的小姑娘都委屈哭瞭。

後來瞭解到老人是因為老樓樓道狹長,照明不好,才在自傢墻上打洞,方便進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借著重陽節看望老人的機會,和老樓長老街坊一起來到老人傢中,提出重新整修舊樓道,安裝新的樓道燈和扶手,這麼著,老人同意瞭恢復開墻打洞前的原貌。

除瞭日常工作,街道還經常加班。平時工作日晚上得值班,周末、節假日得值班,街道很多同志,工作十幾年,一直是在值班巡邏中過的大年三十。而且,因為北京外事活動、重大政治活動多,每逢這些活動,街道就得停休,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去年的兩會、一帶一路論壇、十九大、冬季消隱,重大活動就沒停過,整整四個月「5+2,白加黑」連軸轉,大傢夥兒都是咬著牙堅持,畢竟你幹的就是這份工作,這一點政治覺悟還是杠杠的!我們單位有老同志就累得住瞭院,他沒發過一句牢騷,出院後又默默地投入新一輪的工作中。

我想不通,大部分公務員明明不像大眾想象那麼輕松、悠閑,但在輿論場中,這個群體總是被描繪得十分光鮮亮麗,常常遭到指責、誤解,較高的社會地位?我看也是幻覺,明明我們就是輿論場中的弱勢群體!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做著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我們中大多數人清清白白,付出、奉獻瞭很多,但卻經常被無視,打在我們身上的標簽多是「混日子、刮油水、中飽私囊、權力交易」,唉 …

都說公務員待遇好,但北京公務員絕對不屬於這個好待遇的 T 隊,據我瞭解,江浙、廣東、天津等幾個和北京經濟發展程度差不多的地區,公務員的收入才算得上好待遇!

北京公務員們身處皇城腳下,幹的活多,拿的錢少,比如我,小科員,工作七年,每年七七八八到手加起來 11 萬左右,而據在江蘇某四線城市工作的同級公務員朋友透露,她到手的都比我多個兩三萬,不用說你也知道,北京和一個四線城市的房價差瞭多少倍,置身於全國房價最高的首都,如果不靠父母資助,靠公務員這點死工資,買房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有人說瞭,公務員靠的不是工資好嗎,那您覺得我們還能靠得上什麼?

分房?這對於北京基層公務員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瞭,現在就連中央部委的公務員也面臨著分房難題——房源太緊,好單位都得排個十來年隊,邊緣一點的部委單位可能差不多退休的時候能享受到吧。

公費醫療?不好意思,北京市公務員和公司人一樣,都是交北京市醫保,早就被排除在公費醫療之外瞭。

職級晉升?基層公務員,絕大部分人隻能止步於科級。

至於所謂的發東西,八項規定以後,北京絕對是執行得最嚴的地區之一,從我進瞭街道,但凡節日,一個元宵、一個粽子都沒見過,隻要過節,紀委就得開節前教育會,重申八項規定的種種,以前隻要過節就發東西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瞭,我也隻能從老同志們那裡聽聽以前發的福利,過過耳朵癮——比如春節發的米油肉海鮮一個小冰箱還不夠塞的,勞動節發的勞保生活用品單身汪能用大半年,母親節父親節都有大蛋糕 … 這些福利全都拜拜瞭。更誇張的是,連傢裡孩子辦酒席也成為紀委嚴格監督的事情,就算親傢有錢想搞隆重點,體制內這邊的傢長也不忘囑咐,低調低調,最好就是悄沒聲息辦完,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話說回來,福利待遇也是有一點的。應屆畢業生解決北京戶口,但現在有 5 年最低服務期限;一般都管早午飯;有的街道、區市級單位,能為非本地未婚公務員提供宿舍,雖然可能是地下室,好幾個人住一間,但對於到手工資幾千塊的小年輕公務員,能省下房租也不錯瞭,但是!絕非每個單位都有這樣的好福利。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你隻能報考街道,不妨先打探一下這個街道有沒有宿舍。當然,最被大眾認可的公務員福利,就是穩定,隻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一般情況下都能順利退休,不用擔心因年老不中用會產生的失業問題,而退休後的待遇也還不錯,但畢竟我離退休還很早,具體有多少,確實不知道。

不過近兩年,原本十分穩定的公務員隊伍也出現瞭松動,我就聽說瞭好幾個辭職的,區裡、街道的都有,說實話,我挺佩服那些跳出來的人,他們有勇氣走出體制內,有一技之長,能在社會的大熔爐裡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大部分基層公務員幹的都是溝通交流、綜合協調、寫公文材料的活兒,沒有練就某一項突出技能,對外面的世界常抱有畏懼,且年紀越長,對穩定性的顧慮也越多,踟躕著一年年也就過去瞭。

但無論離開,還是留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願離開的得到更寬廣的人生舞臺,留下的少點不甘,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