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這個詞是怎麼崩壞的

03-13

曾幾何時,成 " 網紅 " 是每個餐廳運營總監的核心 KPI,而現在,大部分餐廳的 PR 看到 " 網紅 " 倆字,第一反應是滅稿,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 " 網紅 " 這個標簽從自傢餐廳撕下來。

可想而知," 網紅 " 這個詞,不但在 KOL 界成瞭 " 沒腦直播 " 的代名詞,在餐飲界也到瞭 " 崩壞 " 的邊緣。

在城市中產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上海網紅餐廳鼻祖 " 趙小姐不等位 " 爆紅的 2013 年,中國掀起瞭 " 網紅餐廳 " 創業大潮。但僅 4 年," 趙小姐不等位 " 在上海的 11 傢門店全部停業,主打情懷和明星效應火爆一時,最終卻在 " 味道差、性價比低、服務潦草 " 的負面評論中一蹶不振。

武康路首席網紅面包房 Farine,爆出過期面粉醜聞後,主理人迅速跑路,旗下品牌 WIYF 冰淇淋和網紅漢堡店 Rachel's,成 " 昨日黃花 "。

從萬眾矚目到人人喊打,不過四年時間

餐飲界有個魔咒——一旦某傢餐廳成瞭 " 網紅 ",那可能就是下坡路的開始。接連曝出雇人排隊、山寨遍地、品質下降等負面新聞," 網紅餐廳 " 這個詞逐漸被拉下神壇,成瞭個中性詞。

曾是上海人民廣場三巨頭之一的 " 光之乳酪 ",現在立等可取;鮑師傅的拳頭產品 " 肉松小貝 " 也有些力不從心,追熱點出瞭一款 " 臟臟糕 ",在蛋糕上抹一層巧克力粉,就像程咬金的最後一斧子。

鮑師傅的 " 臟臟糕 "

5 年過去瞭," 網紅餐廳 " 成瞭 " 華而不實 " 的代名詞,約等於 " 打卡勝地 " 和 " 旅行景點 ",空間拍照友好遠大於坐著舒服,食物擺盤上鏡遠大於食材好味道佳,被脫離瞭(或自以為脫離瞭)低級趣味的食客吊打吐槽。

網紅餐廳 Media Noche 的拍照墻 @instagram

" 網紅餐廳 " 這個詞究竟是怎麼崩壞的?

不吹不黑,我找到雅趣 base 在上海的美食達人@葉醬,用中立的態度去重新審視 " 網紅餐廳 " 這個概念,試著摸清上海各大網紅餐廳的套路,並討論什麼樣的 " 網紅 " 才能在上海灘這片魔幻現實主義的土壤立住腳。

到底什麼是網紅餐廳?

追根溯源,先從概念說起。

" 網紅 " 最初是 " 網絡紅人 " 的縮寫,因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社交網絡的作用下被無限放大,被網民廣泛關註從而走紅的人。

" 網紅店 " 這個詞,最開始流行於淘寶那一批靠 " 網紅 " 帶貨的商傢,後來這個概念被用到線下餐飲,不過引發爆的方式卻完全不同。

不用網紅發微博,無需大號寫軟文,而是通過設計和營銷,把自己的餐廳打造成 KOL,自帶偶像光環。於是一大批 " 野生美食傢 " 不請自來,也就莫名其妙地排起瞭長隊。

美國舊金山的 Media Noche,自帶流量的現象級網紅 ©️voicer

在上海這座豐富多元,又見過世面的城市,網紅品牌當然也要分個三六九等。

1 | 原版引入

萬年不倒的星巴克,詬病雖多但仍一呼百應。上海烘焙體驗店開業時,全城轟動。連星巴克老大 Howard Schultz 都被上海人民的消費能力打動," 星巴克美國本土銷售額平均每周為 32000 美元,而上海開業僅八周,這裡平均每天的銷售額是這個數字的 2 倍。"

星巴克上海烘焙體驗店,人頭攢動

【 相關閱讀 為什麼意大利人為啥不喝星巴克? 】

來自紐約的千層蛋糕 Lady M,開業第一天引來千人排隊,老板被人山人海的大陣仗嚇壞,隻好臨時關店,並在後來推出 " 限購令 "。

Lady M 排隊盛況

【 相關閱讀——今天的 Lady M, 就是昨天的哈根達斯 】

2 | 外埠來滬

如果說 " 原版引入 " 坐穩滬上網紅餐廳的頭把交椅,那外埠來滬的網紅店也曾憑優良性價比圈粉無數。比如北京來的 " 鮑師傅糕點 "、發源廣東的 " 喜茶 "、來自杭州的 " 光之乳酪 ",以及臺灣奶茶 " 一點點 "。

鮑師傅糕點排隊現場

【 相關閱讀—— 肉松是如何打敗豆沙成為餡料之王的?】

前三者號稱人民廣場排隊三巨頭,而 " 一點點 " 則因為價格過分親民而擁有穩定的群眾基礎,和適當的排隊量。

【 相關閱讀——我是你的什麼呀?你是我的喜茶啊 】

3 | 本地老字號

雖然上海是中國最洋氣的城市,但滬上老字號自有粉絲群,包括杏花樓青團、國際飯店西點房的蝴蝶酥、阿大蔥油餅、耳光餛飩、阿文夜市豆漿油條等,主打老上海情懷和傳統口味。

老一代上海人的洋派情懷 ©️馬蜂窩

【 相關閱讀——北京姑娘見上海婆婆該選什麼餐廳? 】

我自己給外地朋友帶手信時,也買過國際飯店的蝴蝶酥,隊伍裡本地人居多,後面幾位上海老阿姨邊排隊邊抱怨," 阿拉小囡老歡喜吃個麼事,叫唔來排隊買 ",自傢兒女的工作學歷情感狀況都八卦一遍,也就排到頭瞭。

去年突發爆款 " 咸蛋黃肉松餡青團 " 的杏花樓,被淘寶、黃牛 200 元 /6 個的天價嚇到,蝴蝶效應持續發酵,自己都有點不知所措。

老字號排起隊來一點不輸洋牌子

那,為什麼是上海?

� �

真正的心態開放

上海算是中國第一個走出人情關系,逐漸進入 " 陌生人社會 " 的當代城市。在這樣一個到處都是陌生人的環境中," 以消費來彰顯身份、尋求群體認同 " 格外重要。

作為最先開放對外通商的城市,上海的 " 國際化進程 " 又好又快發展,無論是老一輩還是小年輕,對 " 異域風情 " 都相當開放,甚至有些盲目。所以,對大部分上海人來說,隻要是 " 原版引入 ",便能自帶光環,激發上海人的好奇心。

拳頭產品 shake burger 來滬必火

Lady M、Chickalicous 、精品咖啡 Blue Bottle ,星巴克烘焙工坊,毫無例外,在上海的第一槍都相當漂亮。就連美國精品漢堡品牌 shack shack 也看著眼紅,表示將在上海開設中國首傢門店。

排隊是一種日常

北京人骨子裡對排隊恨之入骨,倒也不是 " 延遲滿足 " 能力弱,隻是覺得 " 犯不著 "。聽說什麼再好吃,也很難讓老北京們傻傻等上半天。

但上海人可以。

為瞭一口肉松青團或一塊鮮肉月餅,心甘情願排上四五個鐘頭是上海人的日常。貼心溫柔的上海男人,排隊 N 小時買一杯網紅芝士茶,送到女朋友辦公室,是一種極有面兒的 " 上海式浪漫 "。

排隊仿佛已經成瞭上海人的基因,隊排得越多,你就越像一個上海人。在上海,隊排得越長,這傢餐廳就越有吸引力。

" 不能錯過 " 的心理

我在北上廣三地都居住過,上海人在物質方面的攀比心確實最強。以前是比穿戴,有瞭網紅餐廳之後是曬美食,成本低,佛系還環保。

尤其對白領上班族來說,曬名牌包太招搖,風頭蓋過老板那是職場大忌。這時候一杯喜茶的 " 低調炫耀價值 " 恰到好處,曬一杯茶,那是生活的小情小調,成本低,沒風險,還政治正確。

雖然 " 害怕錯過 " 是一種普遍心理,但對上海人來說,人傢知道我不知道,人傢去瞭我還沒去,人傢吃過我沒吃過,實在是太丟面兒瞭。

什麼樣的 " 網紅 " 能在上海屹立不倒?

如果說 " 高顏值 "、" 拍照友好 " 是一傢餐廳在其他城市 " 網紅 " 的門檻,那麼在上海,還有個最基本的底線,就是 " 品質在線 "。

品質在線

在北京國貿、三裡屯、中關村的三個朋友約飯,選餐廳最重要的因素是距離折中,交通方便。而在上海,每個人會分別提議 3 傢餐廳,並在群裡從環境、服務、食材新鮮度等方面互相 diss 一下彼此的選項,討論半小時以上,才能做出 " 究竟去哪兒吃 " 的決定。

畢竟,「愛吃、懂吃、講究吃」是老上海骨子裡的基因,代代傳承,也是新一代上海人的 " 政治正確 "。

這也是上海和北京的眾多差異之一。

【 相關閱讀——如果你不知道在上海去哪吃,這裡有雅趣美食大 IP「殳俏」的私人推薦 】

對上海人來說,把菜燒好,把衣服穿好,把傢裡收拾好,這些才是生活品質的象征,而能分辨食物的口味材質,懂得品牌的內涵定位,當然也是 " 有文化 " 的體現。

所以光有高顏值、設計感的餐廳,在上海火一陣子還有可能,火一輩子,還是得靠 " 品質 "。

性價比

上海雖然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洋氣的城市,但也是中國最精明的城市。

對北京人來說," 千金難買我開心 "。光這一點就養活瞭很多 " 華而不實,細看華都不華 " 的餐廳。

但對於上海人來說,無論多有錢,但對花錢的態度還是理性的,精打細算,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認為講究 " 性價比 " 是見過世面的表現。

門庭冷清的太古匯,隻有喜茶門口有人排隊

去年 2 月喜茶入駐上海,到現在剛好一年多,它創造瞭 " 最長 6 小時等待、上百元黃牛價、保安維持秩序 " 等多個神話。雖然也被懷疑饑餓營銷,但上海人對它的品牌認可絲毫沒降,北京、上海自然不必說,就連深圳的一些門店,到現在依然門庭若市。

新品 " 芝芝黑提 ",真材實料,南非進口無籽黑提,奶蓋厚實新鮮

能在上海火,除瞭食物本身品質在線外,更重要的還是性價比——能開在興業太古匯、來福士、龍之夢、美羅城這樣的高地價商圈,卻賣著不到 30 元的人均。畢竟星巴克烘培工坊一塊普通的切片蛋糕,都要 88 元人民幣。

精明的上海人如何選擇,不言而喻。

星巴克烘焙工坊的蛋糕

在上海,網紅餐廳如果不想曇花一現,那就必須遵從市場規律,創造 " 與價格相符的好品質 ",才能征服上海人挑剔的味蕾,以及精明的頭腦。

這也解釋瞭為什麼上海成瞭外國品牌進軍中國的第一站,畢竟在北京火爆的餐廳到瞭上海可能會完蛋,但經過上海檢驗的餐飲品牌,基本走到哪裡都不至於曇花一現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