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已死?”

03-11

2018/19 秋冬女裝時裝周正式落幕瞭。或許前陣子忙著過年接著又忙著返工返校的你想問的問題是:What?時裝周什麼時候又開始瞭?

這兩年,時裝周這三個字在人們心中的意義發生瞭多少變化,可能是個連圈內人都笑而不語的 " 秘密 ":每逢佳節必時裝周的時期,對一些時裝編輯來說變成瞭 " 有傢不能回 ";以往大牌明星紮堆秀場的場景不復存在;品牌們紛紛嘗試跳脫傳統時裝周日程,改季賣的改季賣,改時間的改時間;男女裝合並的意義大概是因為不景氣而省預算;秀的形式越來越花哨多樣,多樣到甚至讓人忘瞭重點是要看衣服才對 ……

紐約時裝周不惜血本的場景設置和現場表演,其實在倫敦、米蘭、巴黎也已司空見慣。

有人說,傳統時裝周已經慢慢死去,說得好像一曲時尚圈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 果真如此淒淒慘慘?傳統時裝周的變化,說是消亡,還是應該理解為革新?就在不久前這一季時裝周開始之際,8 位與時裝周息息相關的圈內人接受瞭我們的采訪,聽誰的都不如聽聽他們口中關於時裝周的生死之命吧。

Mango

《ELLE》時裝專題編輯

傳統紙媒的時裝編輯,時裝周的意義對他們來說遠重於你我所看到的花花綠綠的秀本身。

"在我印象裡,時裝周曾經隻是雜志編輯、記者、顧客和買手們才會討論的話題,但現在似乎變成瞭全民娛樂。以前,坐在秀場裡的編輯和記者們會拿著筆記本和草稿簿記錄下他們對一個個系列的感受和秀場上出現的細節。現在大傢都在用手機拍攝照片和視頻。

對品牌來說,社交媒體的曝光率也比專業評論人的秀評重要的多。而關於時裝周最多的討論也不是每一季重要的流行趨勢和關鍵的設計元素,很多媒體,尤其是門戶網站,更重視有哪些流量明星去瞭時裝周、去瞭哪場秀、穿瞭什麼去看秀、機場造型 ……這些改變讓時裝周變得越來越無聊瞭,因為似乎沒有人在關心那些設計師們做瞭些什麼。

四大時裝周裡我最喜歡的城市是倫敦。盡管現在倫敦時裝周不像從前那樣那麼有生命力瞭,但是像 Christopher Kane 和 Simone Rocha 這樣的品牌還是值得關註。每次去倫敦看秀感覺最純粹,沒有那麼多和明星、社交媒體有關的話題。秀場周圍的人群也更年輕。最不喜歡的時裝周應該是紐約吧,因為值得關註的品牌越來越少瞭。

Simone Rocha 2018 秋冬成衣系列

時尚行業其實挺傳統的,變化和發展都很緩慢。我覺得在未來 5 年內,時裝周的形式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做時裝秀的設計師和品牌也許會越來越少,更多的牌子會往巴黎跑。時裝周消亡不至於,也許在我們都不需要穿衣服的時候時裝周才會消亡吧。"

Julia

國內知名網站時尚編導

新媒體化的今天,以視頻形式做時裝周內容報道變得越加吃香,同時也是一件並非人人都能抗下來的體力活。

"在時裝周期間工作就是‘不睡覺’,白天開工一整天,所有內容當晚剪輯回傳,還要確保後方剛睡醒的同事們接收到內容,並且確認無誤,再有其他內容溝通。基本上在紐約的話,忙到半夜三四點,早上七點多起來繼續開工是正常狀態。曾經有一次連著 4 天隻睡 2 小時,差不多瘦瞭 4-6 斤。

這兩年感受最大的是,時裝周變成瞭一個更加親民的事件。不是隻有明星大咖才能去看,也不是隻有高貴血統的品牌能辦。紐約新鮮的品牌更多瞭,有的自己想要辦秀的品牌有途徑和資金就可以展示自己的服裝。人們對時裝周的期待也不是覺得有所謂神秘面紗,它走下神壇更加接近生活,這也和新媒體的地位越來越高有關,不隻是在時裝周,整體行業趨勢如此感受都會很強烈,視頻平臺邀約專訪或拍攝更加方便容易,而且很多獨傢內容可以談到。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目前時裝周的模式的確有些跟不上我國觀眾需求的發展。中國國情下大傢都在激烈地對文娛、時尚產業有更新穎的訴求,而時裝周這樣的國際盛事顯然做出瞭很多努力卻依然和國民訴求的加速度不一致。這個是時裝產業的一個綜合問題。我覺得消亡談不上,應該會縮減和變革。未來的時裝周將更加新媒體化,親民化。甚至明天你接到個郵件自己也可以去走時裝周瞭。"

黃悄然

BABYGHOST 品牌創始人及設計師

設計師作為面對時裝周最近也是最直接深入的核心人群,每一次時裝周對 TA 們來說,都像是一次畢業作品展示。

"對我來說時裝周就像考試吧,說實話一點都不期待啊 ……身邊的朋友們也大部分是這個行業的,所以一接近時裝周就都進入焦慮緊張狀態,有時候真的是寢食難安,真的和期末考試前一樣 ……記得我們調整成即秀即賣那年暫停瞭一季的時裝周,我內心偷偷地各種放松和竊喜,有一種你們都在考試而我名正言順逃課的暗爽的感覺。

上一季別人傢在趕設計,BABYGHOST 在忙著拍微電影。

現在時裝周變化越來越大,這說明我們活在一個有很多變革很多嘗試很多新鮮事物很多不一樣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對創造者來說難道不是最好的時代嗎?媒體接受度更高瞭,你大概可以做任何酷的事情,感覺我們越來越可以名正言順地不按常理出牌瞭。

BABYGHOST 2017 秋冬和 YOHO!GIRL 一起在紐約舉辦的電影放映秀現場

我不認為時裝周會消亡,就是會極其的多元化,總之核心不會變吧,就是考試啊,你說考試會取消嗎?換來換去隻是換形式,並且提高難度而已。慢慢地開始,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給你復習,大傢必須更加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顧客,不能跟隨別人,必須走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Victoria

某知名大牌公關

每逢時裝周不僅要和媒體打交道,更要服侍好每一位被請來大駕光臨的明星大咖,大牌公關眼裡的時裝周有苦也有甜。

"品牌 PR 總體來說就是民工和丫鬟吧。從時裝周開始前就忙得焦頭爛額,排座位排明星確定編輯大人們的行程;開秀前在秀場門口翹首以待,宛若怡春院姑娘;除此之外有大大小小的會議,預覽活動等。計劃總趕不上變化,除瞭秀之外,每次都會發生很多計劃外的突發事件,隻能見招拆招。

時裝周本身的確變化頗大,對品牌來說有新的突破和嘗試是好事,但也可能陰溝裡翻船,坑與挑戰並濟。對媒體來說,以前可能目的比較單純吧,就去看看秀寫寫報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帶著 " 金主的關愛 " 去,看秀之餘還有很多其他任務,報道內容也是以金主為中心。再說到嘉賓,現在是各種 KOL,自媒體以及小明星一股腦湧向時裝周,大紅大紫的明星被固定品牌 " 包養 " 後活動局限性反而大瞭。

我骨子裡還是崇拜時裝周的,這是時尚圈每年兩次的盛會,也是流行的趨勢標桿,沒那麼容易消亡。隻是那個 " 高高在上的時裝周 " 在受到新的傳播方式影響後,變得讓更多人可以輕松看到,相對 " 平易近人 " 瞭許多。未來的時裝周應該會更加多元化吧(可能同時更加商業化)。不過不管時裝周發生怎樣的轉變,公關永遠是為時裝周服務的勞動人民。"

Alice Xu

國內知名買手店 OOAK 創始人及買手總監

時裝周最直接的服務對象,說到底其實是千千萬萬的買手,當 TA 們看完新一季的秀,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該進什麼樣的新貨瞭。

"我大約從 2011 年開始參加倫敦時裝周,當時整個時裝周還是幾乎面向行業內的人,比如專業媒體、買手,而社交媒體和博主行業遠沒有現在發達,中國面孔也並不多,街拍還基本上都是真街拍。從性質上來說,現在的時裝周已經逐漸從面對行業內人士的一個 industry event 過渡為全民參與的一個狂歡節啦。

站在買手的角度來說,關系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幾季前一下子開始流行的 "See Now Buy Now" 模式,這真的是很顛覆傳統服裝行業的一個變化。另外,訂貨從原來相對封閉的一個工作變得更為 "open" 瞭。較之以前我們的訂貨依據除瞭下一季流行趨勢外,最重要無外乎歷史銷售數據;現在一場秀結束,社交媒體上廣大消費者、KOL 們的評價喜好幾乎同時就出現瞭,也會對我們的訂貨產生影響。至於這些變化能持續多久直到下一次變革的到來,以及是好是壞,我覺得現在其實還不好說,但我最不喜歡的就是一塵不變,有變化才會有機遇。

我覺得時裝周不會消亡,但是‘時裝周’所代表的含義以及形式勢必會改變。最近聽一位 Vogue Italia 的編輯朋友說她剛做過統計,現在全世界有近 200 個時裝周瞭!令人震驚!可能未來是每個國傢各個大城市的一個必備旅遊文化項目吧。"

吳佳燁

模特

整個時裝周體系裡,數量最龐大的群體應該就是模特瞭,時裝周的變化對她們來說是被動的,但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早期經濟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中國模特每走上一場秀如同打仗一樣難,因為對亞洲面孔的需求少之又少,能在秀場爭取到一席之地對於模特職業生涯是不可多得的 high light,現在來說變成瞭百花齊放的狀態,無論各種風格條件都有機會在時裝周稍有展露,算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大趨勢吧,從品牌開始啟用素人開始,模特走秀的黃金年代已經逐漸遠去瞭。

和手機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一樣,秀場適時的跳出固定框架對於時尚愛好者來說是一種吸引眼球的好辦法,否則一成不變地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做同樣的事情,會漸漸地讓大傢審美疲勞,多一些改變也讓大傢對於時裝的目光不僅僅停留在如同例會形式一般的那麼幾個月份。

也許這就是未來呢?

新媒體出現是拉動全民對於時尚的關註性,但是真正的時尚是需要距離感的,同時也需要儀式感,將來的時裝周關註度會多還是少至今都無可確認,但對於品牌來說,成衣以走秀的方式發佈還是一個必須的存在,打個比方就像是無論學霸還是學渣,都免不瞭期末考這個過程,所以時裝周不能消失吧,但可能融入更多高科技的的東西,比如 VR 之類更有趣的展現方式。"

Kenny Chen 陳鵬宇

攝影師 / 自媒體

參加過將近 10 次紐約時裝周,拍過無數的街拍、明星和 KOL,對時裝周攝影師來說,每到這一個星期都是最辛苦也是最幸福的時刻。

"時裝周對於我來講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攝影並且賺錢和去各種有趣的 party。最讓人激動的事情就是在時裝周各種活動中有機會可以遇到業界最厲害的人物,所以你隨時都要準備好,因為你一轉身可能就是 Bella Hadid。現在攝影師們都變得更全能瞭,比起以前的混亂,現在大傢都習慣瞭秀場外街拍,秀場內跟熟人聊天,看秀分享到 Social Media,更加 chill,更加 enjoy 時裝周這個 experience。

這兩年紐約時裝周的大牌缺席確實蠻令人失望的 , 但是也有一些新鮮感,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季會發生什麼。紐約的多變其實給瞭很多新品牌機會,經常有些秀沒去之後發現其實很厲害。我覺得傳統時裝周消亡倒不會,更多的是進化。Social Media 能夠幫助品牌取得成功,但無法真正取代傳統意義上時裝周的價值。

如果真的有一天時裝周沒瞭 …… 街拍攝影師應該都去拍 fashion party 瞭吧。街拍和拍活動這兩個性質最相似,都要求攝影師反應很快,技術都要很過關。"

顧葉麗

Ontimeshow 創始人

Ontimeshow 創立於 2014 年 10 月,是一個依托於上海時裝周體系內的大型展會,時裝周的變化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在悄然發生。

"我覺得時裝周的變化就像是自然的規律客觀存在,有新生勢必也存在著淘汰。隻要我們對穿衣還有需求,這些多年存在的法則還是依然存在,變化的是不同的呈現方式和貼上不同的名稱標簽。

就這些年舉辦 Ontimeshow 的情況來看,在各個細分領域包括整體零售市場都有變化:線下零售在面對消費者的時候面臨更多的挑戰。例如:品牌風格定位、品牌獨特的差異化、購物全方位體驗感。設計師品牌更多元化。除瞭服裝全系列,出現瞭更多專註在單一品類、配飾、生活方式的品牌。不管是服飾還是配飾,越來越多非常專業的後起之秀。

國內時裝周會對歐美成熟體系運作方式有所借鑒,但是每個國傢的國情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消費習慣有差異,需要我們在逐年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進步和自我更新。時裝周的存在必合理,隻是發佈方式和形式會不同,但不會消亡。更多的跨界會發生,不會局限於自己行業本身的圈子,想象空間很大!"

顯然,大傢並不相信時裝周正在 " 消亡 ",甚至還有些樂觀和期待。一系列的動蕩和變化更像是一種蛻變和重生前必然會歷經的 " 陣痛 ",有人會因此感到不適應,有人會發出悲觀的信號,然而這並不會阻止變革的步伐,因為這個世界在變化,傳統時裝周的存在形式也必須跟著變化。

然而,無論是邀請熱點人物看秀,還是變換各種新型媒體呈現形式,時裝周的最終目的,還是應該要回歸到專註於時裝本身,也許這才是我們今天討論時裝周未來存亡的終極意義吧。

Fashion Week Forever!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