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蠣又名蠔,是一種貝類生物,生活在海洋沿岸,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在咸淡水交界處的生蠔肉尤為肥美,肉質豐腴,嫩若羊脂,營養價值堪比牛奶。結合課文可見,牡蠣的特點是是折射出資本主義國傢的拜金實質和人民唯利是圖之本性。"
我仍然記得我的初中語文課上,張老師介紹牡蠣時那扭曲的神情。
我們那一代成都人,在中學時代連生蠔長啥樣都沒見過,更別提生啖其肉啦。我們對牡蠣的全部印象,僅僅來自於課文《我的叔叔於勒》。
" 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裡。"
張老師讀到這裡,明顯能感覺到他的喉結在起伏,作吞咽之狀,有同學舉手問道:" 張老師,為什麼要把蠣殼扔到海裡啊?"
" 小資產階級的通病,自由散漫 ",張老師強作鎮定地回答。
" 毫無疑義,父親是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瞭,走到我母親和兩個姐姐身邊問:‘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 張老師繼續往下讀。
" 不要!不要!" 那是 1998 年,13 歲的我們也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瞭,紛紛舉起稚嫩的拳頭,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控訴起瞭於勒一傢人的虛偽善變,發誓此生一定要和這種腐朽的生活劃清界限。
高中畢業後,我考上瞭生物專業,實事求是地講,這個選擇和當年張老師的諄諄教誨幹系不小,當時滿腔熱血和求知欲的我,一心想要深入研究牡蠣和資本主義的神秘聯系。我當時想,也許勘透瞭牡蠣,就能找到解救全世界三分之二水深火熱人民的方法。
研究生我選擇瞭貝類養殖學方向,師從中科院海洋研究生副所長。
——
我對牡蠣的第一個瞭解,來自於它能自由轉換性別。
牡蠣能夠根據環境轉換性別,至於為什麼要轉換性別?我的老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都沒有研究出結果,我就更沒發言權啦。
有研究人員認為其性別轉換和水溫有關,理由是在月平均水溫為 13-20 ℃時,雄性個體比例高;月平均水溫升高至 20-30 ℃時,兩性比例接近,當水溫下降時,雄性比例又增高。
我曾經問過所長為何水溫低時雄蠔比較多,所長說因為女的比較怕冷。
還有一個研究結果:在養殖場作對比試驗,發現在優越環境條件下,雌性牡蠣占多數,而在營養條件差時,雄性牡蠣占多數。
所長告訴我這是因為女兒要富養。
最後我把所長問得不耐煩瞭,他說你還有啥問題一起問瞭吧!我扭扭捏捏地說,我有一個大膽的問題不知當問不當問 ......
" 什麼?"
" 雄蠔要是在水裡遺精,然後過瞭一段時間它又變成瞭母蠔,那它那些在水中飄零的精子能讓自己懷孕嗎?"
所長沉默瞭,他說你這個問題有點超綱,學術界還沒有進行過相關研究。他建議我將此問題立項,作為我的碩士論文題目。
我謝絕瞭所長的建議。因為我害怕出現這樣一種極端的情況:經過 DNA 檢測,我發現天下所有的生蠔都擁有完全一致的 DNA 序列,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同一隻生蠔的後代,大傢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反復懷上自己的孩子,然後形成瞭今天的龐大種群。
這樣的結果會讓我崩潰的,我是個傳統的男人,接受不瞭這種倫理怪象。
我的第二個待選畢業論文方向是《生蠔為什麼這麼緊》。眾所周知,生蠔之所以蠣殼禁閉,難以開啟,是因為它有著強悍的閉合肌。(見下圖,圖片來自網絡)
而經我考察文獻研究發現,18 世紀之前的生蠔,其閉合肌是遠比現在弱小的,究竟是什麼事情造成瞭那短短幾十年中生蠔的突變?
我在 18 世紀浩如煙海的史料裡註意到瞭這個名字:賈科莫 · 卡薩諾瓦,意大利大情聖,歐洲陳冠希,自稱一生中有 116 個情人,其中不乏葉卡捷琳娜大帝這種顯赫人物。
賈科莫 · 卡薩諾瓦
據說卡薩諾瓦為瞭維持自己的性能力,每天要吃 40 個生蠔。
歐洲的生蠔大概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瞭對人類的疏遠,它們的求生欲導致自己進化出瞭更堅韌的閉合肌,雖然這對為瞭吃能夠造出個戴森球的人類來說不算啥技術難題,但是畢竟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加強瞭對自身的保護。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卡薩諾瓦的畫像放在一盤生蠔面前,然後用有道詞典裡的意大利語發音反復播放 "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這盤生蠔當時就怒瞭,以至於我把他們放到烤箱裡烤瞭 20 分鐘都無法將殼撬開。----- 在殺父之仇面前,生蠔們突破瞭自己的生理極限。
我的第二個實驗被稱作 " 薛定諤的蠔 ",生蠔作為宏觀物體,和基本粒子具有一種近似的屬性:在觀察之前,生蠔可能處於開殼和閉殼兩種狀態,但人類一旦進行觀察,生蠔的未定狀態立刻塌縮為閉殼。------- 是不是很像薛定諤那隻不知死活的貓?
至少在攝像機發明之前,人類是永遠不可能得知一隻生蠔的開閉狀態的,因為你看見生蠔的同時,生蠔也看見瞭你,它一定會閉殼。
後來我用攝像機完整記錄瞭生蠔的日常生活,發現在無人狀態下,它們殼的開閉就跟人眨眼睛一樣尋常,一旦有人進入視界內,所有的生蠔都會立刻塌縮成閉殼。---- 和基本粒子具有波的屬性不一樣,生蠔的這種性質是因為它看穿瞭生活。
我頓時有點討厭卡薩諾瓦這個人,你說你亂搞就亂搞吧,為啥對生蠔這麼狠,害得現在人類和生蠔搞這麼僵。
我對 18 世紀之前的那個田園時代悠然神往,那時候沒有喊麥、沒有霧霾,開生蠔也沒這麼費力。
後來我還是放棄瞭這個研究方向,因為越是深入研究,就越覺得人類對它們不住,每次開蠔時,我就能感覺到那小小的閉合肌裡蘊含著的強大力量,乃是數百年來的血海深仇。這讓我不寒而栗,甚至後來我都不敢吃生蠔瞭。
這個後果很可怕,好在我及時懸崖勒馬,改換瞭研究方向,畢竟為瞭吃我可以出賣靈魂,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的第三個論文方向,是《論生蠔和環境保護》。生蠔的鰓可以吸水,它的黏液能捕獲浮遊生物和微粒,再吃下去。就這樣,它們在吃飽的同時也凈化瞭水裡的沉積物和藻類。一英畝礁群上的牡蠣一天可以過濾水 2400 萬加侖。
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地的生蠔具有不同味道的原因,咸味、黃油味、甜味、金屬和淡味的,甚至是香瓜、黃瓜或者福建人味。那是因為它們吃進的海水和食物味道不同的原因,和自身品種無關。
同時,生蠔在礁石上聚集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抵抗巨浪,能夠從波浪中吸收最多 93% 的能量。這減少瞭海水侵蝕或洪水帶來的財產損失。
有人甚至考慮用生蠔代替亂石堤和防水壁,從而降低花費。--------《進擊的巨人》裡人類用巨人築墻,現實生活中人類用生蠔築墻。
每當洪澇災害來臨時,人們在堤壩上邊抗洪還可以邊吃生蠔,豈不美哉。
可事實上,人類是一個完全不懂得感恩的物種。--- 前段時間丹麥海灘生蠔大量繁殖,丹麥人非但沒有感謝生蠔們凈化瞭他們的海域,還試圖引進中國人來消滅生蠔。
我在論文結尾作出如下結論:正如同《進擊的巨人》裡人類創造巨人用於戰爭需要,結果被巨人反噬。結合生蠔的美味、凈化海水、阻擋水災等天使般的特性,我認為生蠔是史前文明人為創造的生物,如果我們繼續肆虐下去,恐將遭到生蠔的殊死反撲。
最後我的論文沒獲得通過,所長說我學的是生物專業,不是社會學,讓我將研究方向回歸到生蠔的生物屬性上面去,而不是成天糾結於人類和蠔類的外交關系。
最終,我將論文題目定為瞭《牡蠣的利他屬性》,這看上去是在研究生蠔的群體行為,實際上我的初衷是研究生蠔的社會屬性 --- 吃。我想知道為何生蠔在秋冬季最為可口。
大傢都知道,北半球的吃蠔季是 9 到 12 月,南半球則在 4 到 7 月。有人認為冰冷的海水中細菌含量較少,所以這段時間的生蠔最適合生吃。--- 但這跟味道和口感沒有關系,頂多是更加衛生而已。
我在研究中發現,之所以春夏的生蠔肉質不好,很可能是因為生蠔在 4 月進入交配期,它們為瞭吸引異性,拼命減肥,故而脂肪含量降低,吃起來就像在嚼雞胸肉。
為瞭找到支撐我這一假設的論據,我對發情期的生蠔進行瞭跟蹤觀察,在其間我發現瞭不可思議的事實:生蠔是人類之外,唯一真正具備利他主義的生物。
我們知道,很多動物都有看上去無私的行為,比如一種叫Desmodus rotundus 的蝙蝠。
群體穴居的蝙蝠在某些個體未找到食物的情況下,會吐出自己的食物分給它們。
但實驗表明,這不是一種純粹的幫助行為,而是類似囚徒困境的博弈," 利用重復的博弈打破相互背叛的僵局 ",這就是這類 " 利他 " 行為的實質。
簡單地說:你餓肚子的時候我幫瞭你,當我找不到食物的時候你也得幫助我。
又例如某些昆蟲在交配完成後,雄性會當場被雌性吃掉,這種犧牲純粹是為瞭讓雌性獲得能量完成懷孕和生殖,以保證物種延續,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 " 無私 " 的利他行為。
而我認為,生蠔具有真正的利他主義。
我在跟蹤發情期生蠔時發現,同一片海域的生蠔,其交配頻率是大相徑庭的。
某些生蠔拼命地日,某些生蠔則對打炮完全沒有興趣,其他生蠔在身旁徐徐蠕動,它完全置若罔聞。
我把性交頻率高的生蠔和性冷淡生蠔分開做瞭體檢,發現前者的健康和強壯程度普遍超過後者,一開始我認為是機體強健導致前者性欲更強 --- 就和運動員由於大量的運動和健身,使得雄激素分泌過剩,導致性能力高亢一個道理。
後來我在對照中發現兩個事實,一是那部分性冷淡的生蠔即使不落入人類之口,其平均壽命也比炮王生蠔們短得多。
第二個事實更讓我震驚,一個炮王生蠔要是生瞭病或者受瞭傷,它立即就會變成性冷淡生蠔,而其性欲的下降和傷病本身沒有任何關系。
我得出一個結論,生蠔們在漫長的同人類鬥爭史中,發現瞭交配期的自己不適合食用的事實。
於是,生蠔群體就作出瞭這樣的選擇:老弱病殘的生蠔主動放棄交配,讓自己的肉質變好,適合食用,從而被人類吃掉,而那部分年輕強壯的生蠔則在看似狂歡的交配中偷生。
隻有我知道,交配隻是生蠔的保護色。
在論文答辯時所長問我,生蠔何不全部投入交配?那樣所有的生蠔都不適合食用,豈不是能集體活過春夏。
我反問所長,傳說中青藏高原上的驢群和狼群打架時,常有老弱之驢強行突圍狂奔,你知道這是什麼行為不?
所長說我知道,這是在用自己當誘餌,分散狼群主力,過去的人類在突圍戰中也常這麼幹,這是真正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我說,生蠔也是如此。
" 你的意思是,生蠔陽痿,是一種誘敵?"
" 是的。"
" 也就是說,生蠔先進化出瞭自由變性,以保證死得隻剩一個瞭也能自體繁殖,然後又進化出瞭主動陽痿以保留有生力量。這一切僅僅是為瞭從人類的血盆大口中生存下去?"
" 越瞭解生蠔,我就越不瞭解人類。"
最後這句話,我寫進瞭我的畢業論文摘要。從那時起我就堅定,我的生物學傢職業生涯還未開啟就已結束。因為我學生物的初衷是瞭解生蠔,進而找尋到解救三分之二人類的方法,而現在我已經瞭解瞭它全部的故事,並且得到瞭答案:人類沒救瞭。
我沒必要再繼續研究下去瞭。
但我和生蠔的故事並未就此終結。
回到成都,我開瞭全成都第一傢生蠔館,起名 " 於勒小館 "。我的館子隻賣生蠔,世界各地的生蠔,法國的吉拉多奶香濃烈,澳洲的 Tasmania 甜如蘋果,日本的 Senpoush 口感嫩滑,巴西的聖卡塔琳娜細膩鮮美。
反正大傢都沒救瞭,還是吃才是正事。
每年春天,我的於勒小館都會閉館小半年,改賣羊腰子。因為我不忍在那個時節吃掉那些舍己誘敵的偉大生蠔,有人偏愛陽痿生蠔是他的事,我做不到。
去年 12 月,正是館子生意最好的時候,某天深夜,在打烊前來瞭一個老年客人,帶著他的兒子。
我隻覺這戴著金絲眼鏡的老頭十分面善,但又想不起來是誰,於是我躲在櫃臺裡偷偷觀察。
我聽見他問兒子,知不知道這傢餐館為啥叫 " 於勒 "?,兒子說不知道。他說:" 爸爸當年當語文老師的時候,印象最深的課文就是那篇《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裡面,於勒叔叔窮困潦倒,以賣牡蠣為生。牡蠣又名生蠔,是一種貝類生物,生活在海洋沿岸,特點是 ......" 說到這裡他頓瞭一下," 好吃 "。他盯著手裡的生蠔說道。
我終於認出瞭他,他就是我當年的語文老師張老師。
張老師沒有認出我,而是繼續給兒子上課," 這課文我至今都能背得,尤其是這一段:
" 爸爸,為啥要把蜊殼扔進海裡?" 兒子提問,
" 原湯化原食。" 張老師邊吞下一大坨蠔肉邊含糊不清地回答。
張老師您變瞭,您也開始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瞭,我在心裡默默地念叨。
我們都會變的,不是麼?
最後,在這個不適合吃生蠔的季節,我來給大傢演示一下正確的吃蠔方式。
1. 準備好一盤生蠔(這裡選的是法國的吉拉多)、開蠔刀和檸檬。 � �
2. 作為一個前生物工作者,不忘在開蠔之前設計一組對比實驗,以驗證我前文所述。將卡薩諾瓦的照片放給生蠔看,生蠔的殼閉得比馬德堡半球還緊,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可能撬得動分毫。� �
3. 換成貝爺的照片,生蠔也松不到哪裡去,仍然撬不開。� �
4. 換成人民幣,生蠔依然不為所動,可見生蠔富貴不能淫。但後來有朋友批評說這個結論不嚴謹,因為這是法國生蠔,不認識人民幣。� �
5. 最後,我打開動保網站,向生蠔宣佈我是個動保人士。這下感覺有戲,我似乎都能聞到蠣殼縫隙裡傳來的海水味兒。� �
6. 如果你不擅使開蠔刀,又不想吃熟生蠔,有一種折中的方法:用微波爐高火加熱 15 秒,這樣生蠔瞬間死去,閉合肌變松弛,但由於受熱時間較短,蠔肉大部分還是生的。也可以使用烤箱,將烤箱調到 250 度熱風加熱,當預熱完全後,猛的打開烤箱,熱風會奪路而出,撲面而來,這時將生蠔放到風口,它會被瞬間燙暈過去,然後就能輕易地掰開瞭。� �
7.當然,我這種 old school 的男人是不會采用這種投機取巧之法的,我堅持小刀撬開(初學者請戴手套或者用毛巾包住生蠔,以免誤傷到手)。� �
8. 擠上檸檬汁,擱在冰塊裡保鮮,然後就開吃吧。� �
9. 生蠔和魚籽是絕配。� �
10. 最後祭一下蠔祖卡薩諾瓦,你為瞭打炮改變瞭一個物種。因為你的獸性,反而讓生蠔進化出瞭人性。看來不是你選擇瞭生蠔,而是生蠔選擇瞭你。� �
—本文來自雅趣好朋友[ 拳王的故事 ID: quanwang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