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位比英國女王“值錢”的女性

01-26

在外旅行,我們總是喜歡身邊存一點當地貨幣傍身,以防萬一。那些被印在紙幣上的一張張面孔,仿佛是一個國傢的名片,向世界彰顯著本國的文化。可以把臉蛋兒印在自己國傢的紙幣上,可以說是一種無上的榮譽。

雖然在貨幣上,男性肖像占著絕對多數,但在男女平等的今天,一張張雋秀的女性面孔也出現在瞭一些國傢的貨幣上。在澳大利亞——這個女性有著絕對自由的國度,有這 4 位女性,可比英國女王 " 值錢 " 得多。

- 1 -

內莉 · 梅爾巴

Nellie Melba

你可能在澳大利亞大大小小的餐廳裡都看得到 " 梅爾巴 " 的名字,比如 " 梅爾巴面包 "" 梅爾巴桃子 " 等等,這些全都是澳大利亞人民為瞭紀念這位女性而給食物起的名字。綠色的 100 澳元正面就是內莉 · 梅爾巴。

出生在維州的梅爾巴是傢中的長女,從小學彈鋼琴和風琴,母親是她音樂的第一任老師。梅爾巴 6 歲便開始在雷蒙德公眾大廳演唱。如果你問當時的澳大利亞誰最知名,那答案必定是梅爾巴。還在私立女校讀書的時候,她的歌唱天賦就已經嶄露頭角瞭,並獲得瞭大利著名男高音彼得 · 切基的贊揚。

26 歲時,梅爾巴登上瞭佈魯塞爾的舞臺,首演的劇目就是威爾第《弄成》中的吉爾達,隨後跟著劇團到倫敦、巴黎、米蘭、紐約與其它重要城市進行演唱,獲得極大成功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有這樣純凈的聲音。

寥寥數年,梅爾巴就成為瞭當時最為出名、最熟練的女高音之一,除瞭在英國科文特花園皇傢歌劇院得到上賓待遇之外,也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歌劇女高音。當然,你如果問梅爾巴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是哪一個?我想會有很多人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普契尼《波希米亞人》中的咪咪。

如果隻是因為歌唱事業上取得的貢獻,就能出現在 100 澳元的紙幣上,你也許會不服。在一戰的時候,梅爾巴自掏腰包為母國澳大利亞籌組瞭戰時慈愛基金,因為在戰時的貢獻,梅爾巴被頒授瞭爵士級司令大英帝國勛章。

1927 年,梅爾巴成為瞭第一位出現在 " 時代 " 雜志的澳大利亞人。隨後,她還在墨爾本創立瞭墨爾本音樂學校,如今改名為墨爾本音樂紀念學校,讓更多對歌唱有天賦有興趣的人,能夠有機會和她一樣登上國際的舞臺。

你也許以為,梅爾巴的脾氣不太好,有些自負,偶爾出言不遜,時不時的有緋聞圍繞在她的身旁,還和查爾斯 · 內斯比特 · 弗雷德裡克 · 阿姆斯特朗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但這些都不影響她成為 100 澳元上的人物,她可是澳大利亞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女高音。

她值得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走在墨爾本的大街小巷,除瞭紙幣之外,墨爾本大學的音樂廳被稱為梅爾巴音樂廳;還有堪培拉郊區的梅爾巴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她的肖像也出現在澳大利亞的郵票上;悉尼市政廳有一個大理石浮雕,銘刻著 " 記住梅爾巴 ";墨爾本的 EastLink 高速公路上的一條隧道以她的名字命名。

即使遠在倫敦,在聖保羅教堂的音樂紀念禮拜堂內,也有一扇紀念梅爾巴的彩色玻璃窗;她也是科文特花園皇傢歌劇院的大樓梯上僅有的兩位大理石半身歌手之一;昔日她在泰晤士河畔的傢門口也有一塊藍色的紀念牌。

- 2 -

埃迪絲 · 科恩

Edith Cowan

如果說梅爾巴出生一個音樂傢庭,父親又是建築師,傢境優渥的話,那麼出現在 50 澳元背面的埃迪絲 · 科恩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草根瞭,她出生在西澳州首府佩斯以北地區的一個普通傢庭中。這世界就是有這樣倔強的人,即便出身平凡,也想為身邊遭受不幸的人做點什麼。

埃迪絲就是這樣倔強的人,在她那個年代,身邊的婦女和兒童尤其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政府不鼓勵女性接受教育,這和我們中國昔日的 " 女子無才便是德 " 如出一轍。埃迪絲深深地知道,能夠接受教育對於女性生存境遇的改善有著極端重要的作用。

既然她想到瞭,她就這麼做瞭,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倡導女性權益的工作和活動中去。她還為此專門參加瞭一個婦女俱樂部,並力爭成為瞭這個俱樂部的主席。積極倡導、推動女性的選舉權,關心婦女兒童的社會權益和保障,仿佛成瞭她 " 應該做 " 的事情。

如果沒有她的努力,也許今時今日的澳大利亞沒有我們看到的這麼自由,如此尊重女性的權益吧。那位前不久在議會上一邊奶孩子一邊討論議題的女議員,真的應該感激這位前輩所做的努力,為她們帶來瞭如此平和的澳大利亞。

從事性工作者的女性也在她的關心之列,她對全體婦女的福利和待遇尤為關註,這其中也包括醫療方面的保障,通過她的努力,促成瞭珀斯市艾德華德國王婦女醫院的落成。同時,她還建立瞭一個兒童保護團體和兒童特別法庭。

一戰爆發後,埃迪絲也不僅僅隻是為瞭婦女兒童而努力瞭。她奔赴瞭前線,為戰士們收集食物、衣服和一切有用的東西。她還作為紅十字主席,參加到瞭救助上著的工作中去。因為她總是不知疲倦地為自己的國傢奔走著、工作著,1920 年英國為她頒發瞭勛章。

同樣是在 1920 年,她的努力和堅持,或者說是倔強和執著有瞭回報。她的提案得到瞭西澳議會的通過,婦女可以參加議會競選。而她,則以西佩斯地區候選人的身份開始角逐議會議席,並獲得瞭勝利,成為澳大利亞史上第一位女議員。

- 3 -

瑪麗 · 萊蓓

Mary Reibey

主基調為紅色的 20 澳元,正面印著澳大利亞船運大亨瑪麗 · 萊蓓。1974 年,才 17 歲的瑪麗和一名低級軍官結婚。婚後,夫婦倆和所有人一樣,在政府授予的土地上開荒種地,看著老天的臉色,養活一傢人。可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

是的,她是孤兒,或者說流浪兒更貼切。她因為莫須有的 " 偷馬 " 罪,流浪逃逸,後來被當作罪犯流放到瞭今天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好在,在澳大利亞落地生根的她不僅找到瞭相守一生的那一半,也開始做起瞭發傢致富的生意,除瞭購買更多的農場之外,他們還經營煤炭、木材以及皮貨買賣,把生意一直擴展到瞭塔斯馬尼亞以及太平洋群島,甚至印度和我們中國。

夫妻倆的婚姻走到第 17 個年頭,丈夫不幸病逝。瑪麗不僅承擔起瞭撫養 7 個子女的責任,也扛起瞭他們倆共同創下的生意。在當時,她已經算是澳大利亞很出名的富商瞭,產業和生意在不斷地擴張。

丈夫去世後的第二年,她在悉尼的喬治大街開設瞭新的倉庫;1817 年,她的船運公司有得到瞭擴大經營;1828 年,當她準備逐漸淡出商業活動時,她已經在悉尼和澳大利亞其他地方有著很可觀的資產瞭。

隻具有商人這個身份,是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出現在澳元紙幣上的,瑪麗真正能被悉尼人,甚至是澳大利亞人尊敬的原因,是她在商業活動之餘,還參與大量的慈善工作以及教會和學校的教育工作。但命運跟她開瞭一個巨大的玩笑,她的 7 個孩子中有 5 個孩子先她離開瞭人世。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種撕心裂肺般的疼痛,遭受一次就已經是常人所無法承受的打擊瞭,瑪麗遭受瞭 5 次。最終,在 1855 年,她也因病離開瞭人世。值得一提的是,在 20 澳元紙幣上,瑪麗那一面的背景是於 1805 年建造的 " 水星號 " 帆船,這也正是瑪麗經營的帆船之一。

而背景中的建築正是瑪麗位於悉尼喬治大姐的倉庫,透明視窗中的圖案正是與航海分不開的指南針圖案,在面額數字 "20" 和透明視窗之間,是瑪麗的手寫簽名。

- 4 -

瑪麗 · 吉爾默

Mary Gilmore

我想,即便是你活到 100 歲,也總有那麼一位兩位老師能讓你牢牢記在心裡。但出現在 10 澳元上的瑪麗 · 吉爾默,是值得整個澳大利亞人為之銘記的那位老師。1865 年 8 月 16 日,瑪麗 · 吉爾默出生在新南威爾士州的考塔瓦拉,1883 年,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在澳大利亞的歷史上,有著一大把作傢和詩人,但是能夠為社會事業和改革做貢獻的其實不多見。能因為自身文學成就和社會事業方面的積極貢獻、被封為女爵的,可能隻有瑪麗 · 吉爾默瞭,她也是整個澳大利亞發展史上第一位被英國皇室封為女爵的人。

19 世紀末,澳大利亞整個社會透著激進主義潮流的氣息,也許因為自己是一位老師,吉爾默很擔心這樣的情況會影響到學生,除瞭強烈要求進行改革,親身組織新澳大利亞運動,她還舉起瞭筆桿子在雜志上撰文。1908 年,她應《澳大利亞工人報》的邀請,為報紙的婦女專欄進行撰稿,這一寫就是二十多年。

在她為《澳大利亞工人報》寫的這些文章中,有著鮮明的改革觀點,還囊括瞭婦女的選舉權利、養老、兒童福利、對土著人的態度等諸多領域,這二十多年的書寫,靠的正是那一份堅定。也正是這一份堅定,使得這一專欄受到瞭前所未有的歡迎。

寫專欄的同時,她也發表瞭一系列散文和詩集,向世人講述她的童年生活和記憶。1937 年,她成為瞭澳大利亞傢喻戶曉的知名作傢,也正因為她的傑出著作和積極貢獻,英國皇室將她封為女爵士。

在二戰期間,吉爾默發表的愛國詩篇,牽動瞭澳大利亞人的心,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也對這兩首詩贊不絕口。此外,吉爾默是澳大利亞作傢協會的創建人之一,積極參與瞭悉尼新聞學院和土著人協會等團體工作。1961 年,澳大利亞工會為瞭感謝她的支持,在舉行五一遊行時,推舉她為 " 五月女王 "。

她的筆桿子自舉起那一日起,就一直在不停地撰寫著,直到她去世。1962 年 12 月 3 日,瑪麗 · 吉爾默辭世,全澳大利亞為她舉行瞭國葬。這是繼亨利 · 勞森後,第一次為作傢舉行國葬,可見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吉爾默多麼受尊重。

你可能不知道,全世界那麼多國傢,澳大利亞是女性最愛的旅遊目的地 Top 10 之一。相信不僅僅是因為澳大利亞的風景可以吸引到愛美的你,更是因為這裡給女性的滿滿的尊重和優待。是時候跟著贊那度去看一眼澳大利亞瞭哦!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