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朋友圈被馬伊琍和袁泉的雙人封面刷瞭一波屏,標題是《一種閨蜜,兩種人生》。
熱播劇女明星們以閨蜜的姿態登上雜志封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采訪裡聊聊拍戲的趣事,相互恭維幾句姐妹情長,輕輕松松就收割瞭流量和話題。
然而馬伊琍和袁泉不走尋常路,通篇沒有以閨蜜的姿態捆綁,各自說的都是自己的人生。
這並不是表明兩人關系不好,相反這兩個性格並不相同的女演員彼此間相互欣賞,戲好、低調、獨立 … 這些共性構成瞭她們不必付諸言語的默契,
袁泉稱呼馬伊琍是 " 馬老師 ",馬伊琍眼中的袁泉則是美到驚艷。
在《我的前半生》熱播時,袁泉收割瞭一邊倒的贊美,相比之下,馬伊琍作為第一女主,反而被劇本和角色漏洞拖瞭後腿。
也是,影視劇再現實,也是寄托瞭大眾夢想的舞臺,仙氣的吸引力,永遠大於 " 世俗煙火氣 " 的真實。
而馬伊琍身上的世俗煙火氣,是根深蒂固的。
日常出街,從來沒人當她是明星。
一雙雪地靴穿瞭四年,破瞭洞才肯換。
她紮根在生活的低調姿態,使大傢忽視瞭她其實是名副其實的收視女王,尤其在格局上有著不同尋常的眼光。
這樣評價馬伊琍並不誇張,從 2002 年出演《還珠格格 3》走紅以來,基本每隔兩年,她就有一部引發社會討論的熱播劇,並且實實在在反應著我國女性切身的問題。
2007 年,《奮鬥》橫空出世堪稱現象級神劇,馬伊琍飾演的夏琳聰明有主見,塑造瞭我國熒屏上少有的獨立女性形象。
2009 年,她在電視劇《婚姻保衛戰》飾演的職業女性,面臨著平衡工作和傢庭的挑戰。
2010 年,《雙城生活》不止是討論異地戀的矛盾,也集中反應出南北方婚戀的差異。
2013 年,《小爸爸》聚焦於親子關系,以富爸爸、窮爸爸的視角討論錢與教育的關系。
2015 年,《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折射的是女性在大城市打拼的不易。
2017 年,《我的前半生》引發瞭傢庭婦女與職業女性的論戰,話題度絲毫不輸十年前的《奮鬥》。
這不僅僅是挑選劇本的能力,馬伊琍最聰明的一點是她從不把自己固化在角色套路裡,既不跟風眼下大女主劇,也不紮在 " 丫頭教 " 裡無法自拔。
從《喬傢大院》裡青澀少女到失婚的中年婦女,馬伊琍坦蕩地接受著年齡增長的事實,按照步調自然轉型,年齡從來不是束縛她演藝事業的緊箍咒。
可惜的是演瞭那麼多獨立的職場女性,但人們說起大女人式的女明星,卻很少會想到她,因為不僅是演技,她的人生格局也嚴重被低估。
四年前的 " 周一見 ",馬伊琍用一句 " 且行且珍惜 " 表明瞭不離婚的態度,一時間,她成為寧死也要守住破敗婚姻的 " 大奶教 " 代表人物,之後隻要有女星選擇原諒出軌的丈夫,馬伊琍就要被拿來盤點一遍。
她也不是那種把野心寫在臉上的女明星,宣傳上從不太多花心思,十年前《奮鬥》火的時候她忙著結婚,十年後《我的前半生》席卷社交媒體,她卻忙著帶女兒過暑假。
久而久之,大傢總誤認為她沒有多少事業心,人生的日常就是圍著老公孩子轉。
然而在 " 周一見 " 過去四年後,回頭看馬伊琍一路走來的蛻變,姐發現她其實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大女人。
馬伊琍出生在上海的工人傢庭,從小父母就教育她學會獨立,馬伊琍在高中畢業考入瞭上海電視臺的綜藝舞蹈隊後,就開始自食其力養活自己。
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她當過北漂,拍過雜志,熬瞭七年才出頭,可以說一路走來她靠的都是自己。
周圍的朋友喜歡稱呼她為馬司令,因為她有主見,有想法,知道自己要什麼,哪怕是和大多數意見相反,也敢於堅持。
比方說現在的女明星都熱衷於機場尬拍,馬伊琍完全不趕這波潮流,她隨隨便便的穿衣風格被部分網友吐槽像 " 黃臉婆 ",卻我行我素,絲毫不在意惡意評論。
小事如此,大事上她更是選擇讓自己做主。
最初她放棄閨蜜劉孜介紹的金融小開,和小 5 歲又沒什麼名氣的文章戀愛,公眾一致不看好,她卻頂著壓力結婚瞭。
好不容易兩人的姐弟戀圈瞭一票好感,沒想到文章的出軌門鬧的轟轟烈烈,網友罵他渣男,期待馬伊琍趕緊離婚,沒想到馬伊琍沒撕一句,就選擇原諒他瞭。
這一舉動惹惱瞭不少網友——公眾人物免不瞭要接受公眾的心理投射,很多人不喜歡馬伊琍,是因為她沒有做出 " 表率性的選擇 "。
但無論外界質疑的聲音多大,馬伊琍再沒有做出過回應,不聲不響地翻過這一章。
她按時按點復工拍戲,如常地在微博分享生活,漸漸地照片中有瞭文章的身影,生活在她不動聲色中回到瞭正軌。
歸根結底,一段關系是否值得維系,任何人都不能替別人判斷。
" 周一見 " 過去瞭 4 年多,馬伊琍現在的狀態是她獨立選擇的結果。
除瞭堅持自我,馬伊琍的強大還表現在,她夠真實。
她可以不介意影響形象,敢於分享自己真實的觀點——哪怕這些觀點不完美,但她願意袒露內心的勇氣,是值得稱道的。
她會坦然地分享當媽媽後的變化,比如生下女兒 6 個月就要進組拍戲,她一度舍不得到考慮放棄做演員。
有的人覺得這是給女權抹黑,但她想的,是通過自身的遭遇為其他媽媽們鼓勁。
哺乳期間拍劇,被拍到胸型不好的照片,她言辭懇切地發表長文,描述當背奶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呼籲大傢給予母乳媽媽們更多尊重。
為瞭爭取給背奶媽媽們更多保護,她甚至在微博上曬出過素顏哺乳照,呼籲公共場合能給媽媽們獨立的喂奶環境。
她顯然不是最美的,不是形象無可挑剔的,也不是政治最正確、話說的最漂亮的。
但她的真,和在職業上實際付出的努力,沒有多少喊口號的人能趕得上。
馬伊琍能堅持自我,離不開實質性的精神強大,而精神的強大,也離不開她的自我修復能力。
人能往前看,是因為能放下過去,輕裝前進,自我療愈。
療愈的開始則起步於自我審視,在解決每個問題時尋找成長的途徑,修復問題,完成對自我的滋養。
為什麼說,文章出軌後,馬伊琍選擇原諒他不是面子工程?不是身不由己?不是委曲求全?
證據就是,她沒有把問題一股腦推在文章身上,每天以淚洗面或博取同情,而是認真反思自己在夫妻關系中是否也有疏漏之處。
人真正的勇氣是向內看,去面對痛苦。
這一點,恐怕很多形象比她偉光正得多的人,都未必能去面對。
在反思中,馬伊琍慢慢發現,在一段關系裡,太過強勢的性格未必是好事,她對很多事情的苛刻要求,會給別人造成壓力和負擔,進而給自己造成傷害。
她學會瞭適時的示弱和妥協,這並非是為取悅另一半作出的姿態,而是她認識到太過強勢的性格連朋友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朝夕相伴的伴侶?
意識到自己會犯錯,以前眼裡容不得沙子的她,現在也肯給別人犯錯的機會。
▲馬伊琍說曾在高鐵上見過把洗手間弄得臟亂差的男乘客,她沒有去揪住不放,因為吵鬧一通於事無補,不如替他收拾幹凈,就當方便自己和其他乘客。
在《我的前半生》宣傳期見到的馬伊琍,獨立自主的底色還在,但整個人比照之前柔軟寬容瞭許多。
她笑著說如今出門在外的口頭禪是 " 不好意思,對不起 ",願意主動多去體諒別人,遇到的糟心事就比從前少瞭許多。
她甚至拉著幾個閨蜜好友成立瞭一個自諫群。
遇到問題就會在群裡尋求意見,不是為瞭獲得支持和心理安慰,而是讓她們站在外人的立場,客觀地去看這件事是否她做錯瞭。
敢於認錯不僅是婚姻相處之道,也是她教育女兒的準則。
教育方式是個特別難的課題,沒有人生下來就懂怎麼做媽媽,怎麼教育孩子。
馬伊琍面對的困難,走過的彎路不比其他新手媽媽少。
有工作時白天要拍劇,晚上還要哄無法入睡的女兒,三個月的時間內從沒睡過一個整覺。
教育女兒的方式一度也出現偏差,她是被父母用棍棒教育長大的那一代,潛意識裡繼承瞭老一輩 "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 ",對待女兒非常嚴厲。
大女兒一歲多時把米飯扣在頭上玩,馬伊琍生氣地讓她把米飯全撿起來,還打瞭她的手心。
怕女兒養成壞習慣,她一度嘗試坊間的各種教育理念,還試過女兒哭瞭也不抱,生怕把她養的嬌氣。
漸漸地她發現大女兒並沒有因此變優秀,反而變得越來越敏感,她開始意識到自己做錯瞭。
等生下二女兒,馬伊琍一改之前嚴母的教育方式,她發現最好的教育就是從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善良和愛,還有獨立的種子。
想要達到這個目標,不是能通過說教和拔苗助長就能做到的,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她不再糾結於工作時沒辦法陪女兒,讓女兒看到自己為工作付出的努力,才是教會她獨立的最好方式。
除此之外,她也慢慢放開焦慮的情緒,盡量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因為女兒看到媽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樂趣,才能學會有品質的生活,進而努力去豐富自己的世界。
馬伊琍說現在的她會把女兒當做一面鏡子,通過做母親開始第二次成長,學會瞭換位思考。
馬伊琍把在這件事上得到啟發,用在瞭事業和生活上,激發出瞭她更強烈對生命的熱情。
在演戲上,她願意去嘗試更多的戲路,以前瞧不起、不想演的羅子君,現在的自己會嘗試站在她的角度看世界,去理解她的心酸冷暖。
正是因為能看到自身的問題,並在承認改正的過程中激發出更強的生命能量,遭遇事情再多,她也沒有被生活擊倒,反而因為內心的不斷成長,錘煉出一種明達的心性。
▲竇文濤稱贊現在的馬伊琍足以做他的導師
這種心態也寫在臉上,相比於小 9 歲的文章,她反而看上去更從容年輕。
現在的馬伊琍,說女人四十多歲才是最好的時光——經濟獨立,思想豐富,可以從容地安排生活,整個世界在自己的腳下。
實話實話,不是所有的四十歲女性都有她的底氣。
馬伊琍的自信來源於從年輕時開始的成長和積累,身體和精神不斷在接受新事物,自然保持著年輕狀態。
最後 if 姐想說:
馬伊琍在《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句臺詞讓姐印象深刻,她說 "在事業與婚姻中,人都要做一個獨立的自我。有些事情前半生發生,總好過後半生瞎折騰。"
人生的許多問題都是這個道理,年輕時看的是天分,年長時拼的是閱歷與見識,趁著心有餘力時盡早學習成長,好過於中年危機時長嘆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