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否認,香港,曾是全中國最潮的地方。無論是歌曲,電影,還是明星," 香港 " 這個標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意味著高級。
看 TVB 電視劇要比看《渴望》高級,粉香港明星要比粉內地明星高級。香港人的服裝潮流影響過幾代人的審美。但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香港娛樂圈的審美就開始崩壞瞭。
首先是香港明星的穿衣打扮。不要以為不會穿衣服的隻有鄧紫棋一個,港圈不會打扮的女星大有人在。
五官精致、膚若凝脂的阿嬌,被公認為有一張被天使吻過的臉。她穿對衣服的時候會讓人覺得特別女神。
一下就把陳喬恩比下去瞭有沒有?這樣純潔的氣質,按理說穿甜甜的粉色、清新的白色就很美瞭,但是 90% 的情況下阿嬌不會這樣穿。
五顏六色的絲襪與皮褲
偏愛成熟的顏色,配上不那麼瘦小的身材就是濃濃的大媽風
不知道阿嬌對自己的盛世美顏到底有沒有正確的認知,長相那麼甜卻非要打扮成夜店十八線小歌手,難道是甜美的外表下隱藏著不羈的靈魂?在多次被嘲不會穿衣之後,阿嬌終於開竅瞭,看下面這個 2016 年出席活動的圖,是不是挽回瞭不少顏值。
這條白裙子雖然有點顯胖,但至少襯出瞭阿嬌的可愛。可是,當鏡頭向下拉露出全身的時候 ......
白色連衣裙搭配黑色椰子鞋,一種既仙氣又運動的感覺撲面而來,我一直天真的以為隻有孕婦才會這麼穿。
再看最上面提到的陳妍希伴娘裝,雖然在顏值上勝瞭陳喬恩,但看全身又不行瞭,還是因為一雙鞋。
其他人都穿的是細帶高跟鞋,隻有阿嬌穿瞭一雙粗跟粗帶銀色松糕鞋,把自己小粗腿顯示的一覽無餘,還把裙子的美感破壞掉瞭,仙女秒變阿依蓮。
阿嬌有多愛松糕鞋?這一點可能隻有她自己最清楚。
黑松糕
黃松糕
紅松糕
藍松糕
再來一張松糕暴擊
這種類似的打扮還出現在很多港星身上,比如鄭秀文、徐濠縈、容祖兒等等。
以她們為代表,出現瞭一種新興的 " 港式穿衣 ",在穿衣搭配上非常張揚不做作,低調中有奢華,神秘中有叛逆,但是就是讓人看瞭不舒服。
特點之一:偏愛黑色,喜歡用全黑武裝自己。
特點之二:喜歡大膽配色,使勁撞色,內心洋溢的熱情呼之欲出。
有基本美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配色中最重要的就是色彩之間的相互協調。達到協調很簡單,要麼黑白灰三個色隨便配,要麼同色系、相似色搭配。但港式娛樂圈穿搭卻恰恰相反,她們常常隻講求一個五光十色,大膽出位。
紅配綠
紅配藍
紅配黃
特點之三:服裝和鞋子絕不能是同一種風格,要的就是匪夷所思。
一條可愛的夏日透明波點裙,一定要配一雙冬天的白色長靴。
一條優雅知性的連衣裙配上一雙松松垮垮的透明雨靴
一身機車裝配綁帶蝴蝶結高跟鞋
但在八九十年代,港圈最火的女明星們穿著是這樣的。
溫柔如關之琳
中性如張敏
除瞭女明星,香港電影的審美也同樣陷入瞭讓人愛不起來的困境。
近幾年,港產電影幾乎成瞭 " 爛片 " 的代名詞。1992 年,港片票房有 12.4 億港元,而到瞭 2015 年,票房僅有 3.84 億港元。拿 2017 年上映的港片來說,除瞭故事不吸引人,畫面也不好看。
比如,隻要是警匪片,畫面就是這樣暗無天日的感覺。
《拆彈專傢》
《無間道》是香港警匪片最後的高峰,從那之後,香港警匪片是要什麼沒什麼瞭。沒有青年演員,沒有新派導演,活躍在熒幕上的是容顏老去的渣渣輝、咕天樂、劉德華。影帝再好,看多瞭也會疲勞,再加上千篇一律的造型、畫面,就更加沒有想看的欲望。
曾經讓人捧腹大笑的香港喜劇片,現在卻有瞭恐怖片的感覺。比如星爺的新西遊系列。在《西遊伏妖篇》裡,每次看到這個塗滿瞭豬油的豬八戒,我頭皮都麻瞭。
星爺選角更是失去瞭以往的水準,不知道是為瞭迎合內地觀眾,還是投資方的要求,這兩部西遊電影裡的演員讓人匪夷所思。
這個酷似奔波兒灞的沙僧一出來就把我嚇一跳。
而恐怖片就恰恰相反瞭, 我就當是很害怕吧。
《妖鈴鈴》
《今晚打喪屍》
曾經的香港電影中,女明星是驚艷的,畫面是唯美的,暴力也講美學。而現在,不僅人物造型極近誇張,畫面也不再精美。
2017 年 TVB50 周年臺慶,幾乎也成瞭一場中老年人的聚會。打頭陣撐場子的,全是八九十年代火過來的藝人。
不得不承認,香港的審美倒退瞭,或者說停滯瞭。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或許我們可以從香港 "90 後 " 電視臺 HKTV 的熱門劇中找答案。
上圖來自電視劇《來生不做香港人》,這部劇借一對親生姐妹的再次重逢,恩怨是非,說出瞭三十年來大陸和香港關系的微妙變化。在自己的母體——大陸文化面前,香港人有迷惑也有執著。
劇中女主角,是典型的 " 港女 " 形象,幹練、獨立又精明,因為不會在男人面前示弱,遭到男同事的吐槽:" 像大陸女學習吧 "," 這個城市正在枯萎。"
看直播行業的火熱就知道瞭," 性 " 很多時候也是發展的動力。而香港寸土寸金的現實,卻讓人不得不模糊掉性別特征,去追求最實際的東西:錢。
在另一部劇《不懂撒嬌的女人》中,港女們這樣吐槽自己:" 香港十九區,個個板著臉,發薪日才懂得撒嬌。"
而女主角的人生信條是嫁給公司,但取得事業的成功並不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嫁給公司是為瞭賺錢,而賺錢是為瞭買房子。
什麼是成功?在香港,成功就是:從無房到有房,有房到海景房,每個房間裡的地磚數每三年就應該增加一塊。房子有多大,你就有多成功。
人均面積僅 3 平米,住 70 平米的房子已經算豪宅,臥室上下鋪極為常見,蝸居甚至住籠子裡的年輕人一抓一大把 ......
在這樣的社會裡,人人都處於一種壓抑感和生活的壓力當中,哪裡還能再迸發出藝術之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