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建築界的最高獎頒出,獲獎者是 91 歲的印度建築師。他的作品不隨大流,絕不浮誇。70 多年從業,隻為建設更好的印度。
前天,建築界的最高獎,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給瞭 91 歲的印度建築師——巴克裡希納 • 多西(B.V. 多西)
多西是印度現代建築中最受尊敬的建築師之一,在兩部印度寶萊塢愛情片中,多西還跨界出鏡扮演瞭他自己。
多西出演的電影《O Kadhal Kanmani》(珍愛)
比起浮誇的商業設計,他花瞭 70 多年為印度的窮人設計住房。
" 嚴謹認真,遠離浮華,絕不盲從潮流 ",這就是普利茨克建築獎對他的評語。
他花 70 年為窮人造房子
多西恰逢一個渴望現代化的印度,獲得瞭來自中央和地方各級公共部門的大量委托,就此開始瞭職業生涯。
他為印度設計瞭 70 多年的房子,給印度大眾定義瞭什麼是 " 好的生活 "。
印度學研究所大樓
1966 年的印度學研究所大樓是他最早的公共建築。
為瞭保存耆那教珍貴的文稿和繪畫真品,多西設計瞭一個半地下結構,整個設計集中在一艘鋼筋混凝土結構的 " 大船 " 中。
印度學研究所(圖片 / Vinay Panjwani)
建築學院環境規劃與科技中心
艾哈邁達巴德,印度
1962 – 1966
© Laurian Ghinitoiu
多西創造的主旨是希望能夠建立 " 一個幾乎沒有門的開放空間 "。
因此走入學校後,架空的底層,相互滲透的室內外空間,使這裡彌漫著自由的氛圍。
建築之間的多重院落藏匿於建築所投下的陰影,成為舒適的聚會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多西是這所學院的創始人,在傳統教學課程之外,他們開設專門的研究項目,課題關於印度的環境、城市和文化。可以說是制造瞭一個印度建築文化的孕育場所。
印度人壽保險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區
艾哈邁達巴德,印度
1970 – 1973
圖片來自 VSF
多西一直關註著各個階級人們的生活,他對住宅區的規劃及設計在這個階段中展現瞭共享及混合的理念。
這種粘合性住宅區實驗性地集合瞭三種不同收入的人群,他們居住在同一棟金字塔形建築的三個樓層,通過同一條樓梯出入。
不僅能適應單個傢庭的需要,而且有利於恢復和增強社區凝聚力。
住房項目包含 324 套復式梯田狀建築,整體帶來強烈的秩序感,有效優化可利用資源,創造瞭高密度低層住宅區的新形式。
泰戈爾紀念堂
1966
© Edmund Sumner
泰戈爾是多西長年以來的精神領袖,所以他在創作泰戈爾紀念堂時從兩種意義上向泰戈爾致敬,一是作為傳奇藝術傢的泰戈爾,二是具有崇高人格的泰戈爾。
紀念館中擁有 700 個座位,整個空間通過折疊混凝土墻體,形成強烈的光影關系,創造瞭極其強烈的藝術氛圍。
他通過通透的門廳與寬敞的入口,讓人們觀察到巨大混凝土結構的細節,大傢皆可在此自由自在地交流。
碗形座位的設計開起來像是微握的手掌,給藝術傢帶來一種親密感。
印度管理研究所班加羅爾分校
班加羅爾,印度
1977-1997
© Wikimedia user Sanyam Bahga
" 校園是一個漫步場。" 多西曾說道。他以寺廟建築為原型,外部石墻爬滿藤蔓植物,內部院落和小徑迎合人行尺度,加上建築色彩與光影變幻,讓整個校園沉浸在時間的遊戲中,促進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
阿蘭若經濟住房
印多西,印度
1982
©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via MIT Library
96 年,阿蘭若經濟住房榮獲阿卡汗建築獎。此項目旨在為經濟弱勢群體提供居身之所,創立 " 可持續發展 " 的社會。該住宅群呈直線形處於 86 公頃地區中,可容納 8 萬人的 6500 間住房。
洞穴畫廊
1994
侯賽因被《福佈斯》雜志譽為印度的畢加索,其作品或許喚醒瞭多西的創作靈感。
為此,多西設計瞭一個仿若遠古洞穴的畫廊建築。它的造型自由多變,質感粗獷樸實,蘊含著一種原始的生命力。
他保留瞭場地微微起伏的輪廓線。鼓起的殼體結構和碎瓷片的表面材料類似印度城鄉流行的濕婆神龕的穹頂。
眼睛般的窗孔在達到采光與隔熱最佳平衡的同時,賦子室內以神秘的光感。
看瞭那麼多作品,其實最有名的還要數他自己的工作室——桑珈。
巴克裡希納 · 多西工作室
1976 – 1980
" 桑珈 " 在孟加拉語中的含義為通過參與共同工作。
這意味著,多西的桑珈建築師工作室就是一所持續學習的學校,人們在這裡學習、忘記、再次學習。
在設計中,多西采用瞭長向的筒拱作為主體,拱頂的形狀、結構以及基座都與印度神廟相似。
除瞭外形獨特,功能也很巧妙。工作室部分被挖入地下半層,以取得較好的隔熱效果。
發光的碎瓷片組成的屋面用以反射陽光、減少熱能的吸收。雙層外墻面不僅形成良好的通風,還提供瞭適當的儲存空間。
他最高程度體現瞭普利茨克建築獎的意義
普利茲克先生評論道:" 巴克裡希納 • 多西畢生的工作真正地見證瞭獎項的使命——展現建築的藝術性,並為人類貢獻無價的服務。"
多西的祖父曾經營著一間傢具作坊,他從小就聞著刨花及木片的氣味長大的。
這一成長環境,也是他認為自己 " 熱衷於優化、反復調整細節、追求完美 " 的原因所在。他學建築的心似乎在小時候萌瞭芽。
1947 年,印度獲得獨立,多西也開始瞭他的建築學的生涯。
而後多西與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位建築大師共事,他們是勒 · 柯佈西耶,和路易 · 康。
從左至右:Anand Sarabhai, Balkrishna Doshi, Le Corbusier and Suhrud Sarabhai at Sarabhai House.
在兩位二十世紀傳奇的現代主義大師指導下,多西積累瞭豐富的建築經驗,早期的作品也深受這兩位大師的影響,采用大膽的混凝土形態,但又加以創新。
多西的個人工作室名為 "Sangath"(艾哈邁達巴德,印度,1980),在梵語中意為 " 陪伴 " 或 " 一起行動 ",若為形容詞則表示 " 關聯性 ",由此可見多西對待建築的態度。
他的作品一般都半沉於地下,融入場地的自然環境中。在建築形態上層次和線條流暢,常用到階梯、拱頂、水池和小山丘。
室內空間豐富且多元化,營造瞭不同氛圍的光線,不同的形狀乃至不同的功能。
35 歲時,他創辦瞭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建築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hmedabad)並擔任首任院長,該學院成為培養印度本土建築師的重要搖籃,並被視為印度現代建築及規劃教育的先鋒和源頭。
多西對印度文化的深入骨髓的瞭解與欣賞,讓他融合瞭預制模式和本地工藝,形成瞭適用於印度的現代建築觀。
" 一定要為基層群體提供正規的棲居,我應該許下此誓言並畢生銘記。" 在 1950 年代,多西不斷踐行自己的誓言。
在 1989 年,他的願望終於在印度中西部印多爾市落成的阿蘭若經濟住房項目(Aranya Low-cost Housing)中得以實現,還有 1982 年在艾哈邁達巴德市落成的中等收入合作住房項目(Co-Operative Middle Income Housing)等等。
阿蘭若低造價住宅,印多爾,印度
住房計劃不僅是一處居所,更連帶整個社區的規劃。
68 歲時,他憑借阿冉亞低造價住宅項目獲得瞭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獎之一阿迦汗建築獎。
一個演寶萊塢電影,擁有演員專頁的建築師
除瞭建築上的成就,多西還有另一個有趣的身份,演員。
他是一位在 IMDb 擁有演員專頁的建築師。
本人出演電影裡的現實角色——這件事不隻有特朗普幹過,還有我們這位普利茲克得主多西。
曾經友情客串、本色出演瞭兩部寶萊塢愛情輕喜劇,多西都本人出鏡扮演瞭他自己。
在 2015 年電影《O Kadhal Kanmani》(珍愛)中,男主就是一位建築系學生,而多西在其中飾演瞭他的教授。
另一部片中,多西則出演女主角所參與建築項目的那位領銜 " 建築大師 "。
透過這些,倒也可見多西在印度的 " 國寶建築師 " 的地位——為這個國度所做的貢獻。
普利茲克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是 1979 年由傑伊 · 普利茲克和妻子辛蒂發起,凱悅基金會所贊助的針對建築師頒佈的獎項。
他們覺得世界上建瞭許多飯店,與規劃、設計以及建築營造有密切的聯系,而人們對於建築藝術的關切實在太少瞭。
普利茲克建築獎像一架選拔建築大師的機器,目光犀利,下手精準,絕大多數獲獎者的確名副其實。
凱文 · 羅奇、丹下健三、王澍、紮哈 · 哈吉德都曾獲得此大獎。
每年約有五百多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建築師被提名,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及學者組成評審團評出一個個人或組合,以表彰其在建築設計創作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獻身精神。
以上內容來自自外灘新媒體旗下微信號 " 最佳設計酒店 "
圖片來源:部分來自官方、部分來自網絡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