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回傢總和父母有 7 天的蜜月期。怎麼說呢?
在剛回傢的 7 天裡,可以盡情睡到吃午飯,不打掃衛生也沒關系。但這種被捧在手心的蜜月期在 3、4 天後開始尷尬,一周以後就會消亡殆盡。小時候老在新聞聯播裡看到 " 流動人口 " 這個詞,老爸給我舉瞭個例子,就是飯店打工的,這就是流動人口。但沒想到,現在自己就是這種流動人口。小時候覺得打工的一定是在飯店、酒店,現在發現大部分在都市上班的年輕人無非也都是打工的,隻不過是個高級打工仔。
這種在大城市習得的穿衣打扮回鄉後常常就會被父母抨擊,這裡還常有一條鐵律,你越 " 潮 " 就會被噴得越慘,所以你穿幾千塊的 Vetements 衛衣真的有可能被父母認為是一件大碼打折貨。
在父母這輩人的概念中,衣服一定得是新的,是要那種揉搓時還有僵硬感的新。本格記得初中的時候跟風買瞭人生中第一條破洞牛仔褲,第二天起床發現已經被奶奶認真地打瞭一個補丁,並附贈瞭我 300 塊的紅包。
傢裡老人每次看到穿破洞牛仔褲的我,都會十分心疼地說:" 褲子破瞭都沒錢補,快回傢吧,外面打工能掙到什麼錢啊。"
相比之下更不受待見的是那雙價值 3000 的小臟鞋。在嘗試把小臟鞋洗幹凈失敗之後,老媽直接告訴我把這鞋扔瞭,並勒令不準穿這麼臟的鞋去看望傢裡老人。
你的 3000 元小臟鞋:
父母眼中你的鞋:
原因是:穿得邋裡邋遢,哪裡像個成年人?
對於漂泊的人來說," 衣錦還鄉 " 這詞比 " 功成名就 "、" 事業有成 " 聽起來都要感人。而在父母的眼中衣錦的定義必然是 " 成熟 "。老傢的人不會直接問你一年掙多少錢,人生理想實現瞭沒,這一切從你的穿著中就能看出。
盡管冷得要穿羽絨服,回鄉的劉強東堅持穿上小西裝:
本格一位領導曾經也是個文青,搬傢一箱書一隻貓,平時帆佈鞋走天下的那種。他悄悄提醒我說,回老傢一定要穿皮鞋,要擦得亮一些,不然會被吐槽穿得像學生。
傢鄉的人不懂帆佈鞋的文藝,父母不懂你一雙喬丹裡有多少情懷,也不知道椰子鞋有多麼熱銷,反正橡膠底的就是運動鞋,運動鞋就是學生穿的,你一個工作瞭那麼幾年的人還穿運動鞋,怪不得三十多瞭還單身。
讀書的時候以為白領就應該兩手空空拿串車鑰匙來上班,上班後才知道每天都得背著電腦跑,雙肩背簡直方便耐操好用。然而每次背雙肩回傢都會被老媽劈頭蓋臉說一頓,
" 高中生嗎?都幾歲瞭,天大一個人還背雙肩背跑來跑去。"
之前本格曾教過大傢如何正確卷褲腳,關註本格男士,回復" 卷褲腳 "查看視頻。但無論你卷得多好在父母眼中也還是剛插秧回來。
本格最愛穿的工裝靴在父母口中一直被當做 " 高筒靴 ",還說," 你怎麼也穿女生穿的高筒靴,越來越不懂兒子你的審美。"
爸,左邊這是工裝靴,右邊這才是高筒靴!
他們更加不懂的是,明明是個在大城市的白領為什麼要把自己弄成這樣,看起來一點不都不像個白領。
我們的父母有一套極其固化的審美系統,我們聽到得最多的兩句評語是 " 怎麼穿的流裡流氣的 ",要麼就是 " 多大瞭,還穿得像個學生 "。仔細分析瞭一下,父母們要的是一種既不幼稚又不太突出的極度主流的穿衣風格。
小時候的夥伴在老傢無一例外都找瞭一份體制內的工作,30 歲結婚生子。當你還在大談人生價值和理想的時候他們關心的是尿佈奶粉和房價。有時候真的想回傢,但想想,似乎回不去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