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往返於深港兩地的多棲藝術傢大漁,熱愛城市漫遊和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這一次跟隨他的足跡,我們探訪瞭香港沙田著名的創意聚集地 Fo Tan 火炭藝術區,許多年輕藝術傢的工作室就散佈在 Fo Tan 火炭的十來幢工業大廈之中,和食品加工廠、制造車間做著鄰居。藝術與城市街區共同呼吸,就是Fo Tan 火炭最為奇妙的地方。
我們和藝術傢大漁相約在中環海濱見面,那天正好趕上香港城中馬拉松盛事,大漁一身輕松隨性的運動裝扮出現,和我們在海濱摩天輪下邊走邊看周圍興奮吶喊的人群,共同想象著面朝美景與海風的這裡,在 3 月迎來 Art Central,那一年一度的藝術嘉年華時的盛況。在這樣人人皆享自由空氣的城市公共空間舉辦的藝術盛會,可能比美術館展覽更容易走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吧。
“藝術和生活、城市都是分不開的,藝術和所有的事物都有關聯。作為一個創作者,我更願意去生活,因為每一次創作都是你對自己的認知,對你所形成的認知的一次實踐,所以對我來說,它最終還是會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大漁對藝術與生活關系的理解,這兩者同樣值得他傾註熱愛。
大漁的創作涉及雕塑、陶藝、攝影、裝置、油畫以及瓷板畫等多種形式,作品風格徜徉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而常常往返於香港與深圳兩地的他也從不同的城市文化中汲取著不同的靈感。和自如穿梭於不同藝術形式之間一樣,他也自在遊走於各種城市空間,以生活傢和藝術傢的雙重視角,感知周圍帶來微妙驚喜的日常,逐步累積著對自我與藝術多元化、不設限的探索。跟著這樣一位會在面包店香氣前駐足、還燒得一手好菜的藝術傢同遊香港藝術街區,我們體會到瞭更多樂趣。
來過香港很多次的大漁,這次選擇漫步的街區是他一直想要去的火炭 Fo Tan 火炭,香港著名的工廠大廈創意空間,也是年輕藝術傢的聚集地,他們的工作室就散落在十來幢陳舊大廈之中,和加工廠、制造車間毗鄰而居的,也許就是一顆顆當代藝術的明日之星,這是 Fo Tan 火炭最為奇妙與獨特的地方。
大漁帶著我們在 Fo Tan 火炭的樓宇之間穿梭上下、尋訪藝術傢工作室,饒有興味甚至像是在尋寶探密。在陶藝工作坊,曾在景德鎮居住與創作過的大漁與本地資深陶藝傢聊得興味盎然,還現場客串瞭一把開放日體驗者,親手創作。在其他不同類型的工作室,許多繪畫、裝置、雕塑、影像等形式的新人作品面前,大漁同來自國內外各個城市“漫遊”至此的藝術傢們,交換著對藝術和生活的態度與思考,這座城市對藝術的包容性,將藝術自然融入城市街區的可能性以及分享創意和想法的自由空間,都在這次跟隨大漁足跡對 Fo Tan 火炭的探訪中,向我們展現出更新鮮清晰的圖景。
Q= 周末畫報
A= 大漁
Q: 經常往返於深圳與香港,你私人最愛去的這座城市帶來靈感的街區或藝術地標是哪裡 ?
A: 隻要提到來香港的話,我都會比較興奮,因為我比較喜歡這個城市。我來過香港有四五十次瞭,但我很少去旅遊區,但比如說 PMQ 啊、士丹利街那條畫廊街啊,都是我經常去、經常逛的地方。再有就是各種古老的市場,還有赤柱,就是周潤發演的電影《監獄風雲》取景的一個很美的地方,都是我常會去的。
Q: 你接觸到的香港當下的藝術生態是怎樣的 ?
A: 我瞭解一部分香港的藝術傢,比如上一階段我接觸到一些 9 0 後的年輕藝術傢,他們畫畫也好,做裝置、影像也好,都非常棒。還有一部分群體,是散落在香港城市各個角落的藝術傢,他們會關註、嘗試音樂、當代舞蹈等實驗性的藝術形式。我也很喜歡他們,經常會去看他們排練。但整個藝術的生存狀態還是會面臨著社會和個人生活的雙重壓力,實現藝術傢個人的自我價值可能還是一個沒有那麼快的過程。
Q: 今天來到 Fo Tan火炭,你覺得這個藝術區有什麼獨特的氣質或個性 ?
A:Fo Tan 火炭我已經聽說很久瞭,在藝術圈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藝術村落,但我沒想到它這裡有差不多十個工業樓,這個規模就很大瞭。剛剛去的陶藝工作室也超乎我想象,它的設備啊各方面都很完善,你也看到這裡有這麼多人,這麼願意去學習,願意去接觸泥巴、接觸藝術傢,我覺得應該多一點這樣的地方。
Q : 我們在 Fo Tan 火炭看到許多藝術傢的工作室,而你理想的藝術創作環境或工作室有哪些必備條件 ?
A: 這個比較難說。我以前在深圳有個工作室,它比較大,有 1400 平方米,而目前我沒有工作室瞭。其實我是個其他欲望非常少,對物質需求非常非常小的人,隻要工作室比如安靜啊,比如房租便宜啊,我所需要的工具都齊備,就 OK 瞭。其他的太多裝飾也沒有必要,因為本身我們在做的就是裝飾人的思想的東西。
Fo Tan火炭: 自由生長的藝術源地
“在 Fo Tan 火炭,可能同一幢工業大樓裡,在食品廠房之間的樓層中散佈著藝術傢工作室,這種自由生長的藝術生態非常有趣。”
—— 火炭工作室聯合創始人蕭愛冰
在香港沙田,有一個獨特的藝術村落,就是 Fo Tan 火炭。它是香港第一個藝術樞紐,至今仍然是最大的。自 2000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尤其是處於成長上升期的年輕藝術傢在火炭設立瞭自己的創作工場,令如今港鐵火炭站附近工業大樓密佈的街區,已經從純工業區變成瞭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社區。這些火炭藝術工作者不僅來自香港本地,也來自內地城市和海外各國。散佈在舊工業大廈中的眾多藝術傢工作室,以與城市原本的街區自然共生的姿態,正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性關註,也成為世界藝術街區中一個獨特的存在。
火炭的藝術傢包括畫傢、雕塑傢、陶藝傢、書法傢等不同創作形式的藝術傢,他們的創作工場在每年的火炭工作室開放日會為公眾而開放,讓觀眾看到他們的創作過程和藝術作品,也每每成為香港藝術界的盛事。一些藝術工作者也會讓參觀者在他們的工場裡試玩制作藝術品。於是在開放日期間,你會看到參觀人流穿行於十幾幢外表絲毫不露痕跡的舊舊的工廠大廈間,乘坐電梯上上下下,按照地圖尋訪過百間不同媒介的藝術工作室,觀看或體驗繪畫、雕塑、陶瓷、混合媒介、版畫、攝影及錄象等作品,形成有趣的景觀。參訪者可以欣賞藝術傢的創作空間、體驗他們的創作歷程,更可與藝術傢直接對話,在輕松隨性的氣氛下交流創作心得和經驗。
而開放日之外,藝術傢們在這塊繁茂的藝術園地獨立創作與開放交流,才是火炭藝術區的常態。新鮮、青春的創意能量自由湧動,也令近年來國際收藏傢和策展人對這塊寶地的關註度不斷上升,他們來到這裡拜訪工作室、會見火炭藝術工作者,從這裡開始,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傢從與香港城市街區共同生長的創意源頭,正走向更大更廣闊的世界藝術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