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中國貴族的大補湯,真的好吃嗎?

10-16

中國有道傳奇名菜,一道菜 28 種奢華食材,燕翅鮑肚大海參不要錢似的往裡扔,英國女王和美國總統來瞭才給吃。

這道菜就是人人都知道,卻沒幾個人吃過的:佛跳墻。

今天,中華美食傢「十六廟」就給大傢講講:塞滿山珍海味的佛跳墻,真的好吃嗎?

福建人裡最具有城市味道的女人就是福州姑娘,其他的都算村姑,即便廈門也不出此列。鬱達夫先生說,福州姑娘的美,是甲天下的蘇杭姑娘也趕不上的。

福州這個地界不僅盛產美麗的姑娘,還盛產好吃的菜。

97、98 年,我在福建電視臺主持大型婚戀類電視綜藝節目「真情相約」,也就是現如今「非誠勿擾」類節目的前身。認識和瞭解福州菜,始自斯時。但因電視出鏡的形象需要,在吃食上很克制。

那時的福州菜,印象中我隻吃兩樣:「涼拌海蜇頭」和「清炒地瓜葉」。再後來,福州、廈門、漳泉、閩北、閩西,幾乎吃遍瞭八閩大地好幾輪,最終的結論是:能夠代表閩菜登臺亮相的,唯有福州菜!

從空中俯瞰福州,它生在一片群山環繞的盆地間,一條閩江穿城而過,連著大海。因此它的食物,山珍海味齊全;它的味道,糟醉鮮醃、甜咸香臭皆得;它的人情,在傢在地一條蟲,出門在外一條龍。

今天講的這幾道福州名菜,出瞭此地,便再無此味。

很多人知道「佛跳墻」是在周星馳的老電影「食神」。但是佛跳墻到底是什麼,吃起來什麼味道,並不是人人都知道。

那些年,我在福州、廈門很多著名的豪奢館子吃過佛跳墻,印象最深的當屬福州的聚春園,那盅佛跳墻,香濃,鮮腴,肥厚,至今難忘。

煨制一甕極品傳統佛跳墻,原輔料都要極講究,非頂級食材不得入饌。其中原料有大遼參、金錢鮑、上等魚翅、幹貝、魚唇、鱉裙、鹿筋、鴿子、鴿蛋、羊肘等山珍海味計 28 種。

調料也是不可馬虎的,老薑片、蔥白段、大桂皮、粗井鹽、陳年冬釀紹酒、黃冰糖、上等醬油、豬骨湯、母雞湯、熟豬油等 10 味,不但每樣都不能少,更要講究比例適宜。以 500 克幹魚翅計算的話,冬釀陳年紹興黃酒至少需要 2500 克。

單憑這一羅列,你可能會不以為然說不就是一壇大雜燴嘛,小時候吃酒席的折羅菜,也不過如此吧。

其實不然,要做這麼一道傳統的極品佛跳墻,需要至少十天的功夫。

要先找到這些頂級的食材和配料,之後根據各自特性進行制前處理,比如發醒、浸漬、醃漬、洗擇、切割等;

接下來,是每樣食材的分別半成品處理,這一道程序中,就幾乎將煎炒烹炸蒸氽燙,炮烙燒煮咕嘟燉的技法用瞭個透;

再然後還要按照品類逐層碼入陳年紹酒壇內:首先註入足量的陳酒、雞湯和高湯;之後以竹箅相隔放二道,計雞鴨羊豬的各味原料;三層放魚翅、火腿、幹貝和鮑魚;四層則是花冬菇、冬筍和白蘿卜;最上面一層是海參、蹄筋、魚肚、魚唇等;

最後以數層荷葉封口,以稻草細繩紮牢,以武火猛燒催開後,移壇置於無煙炭火堆裡煨制五六到十個鐘頭。過程中須儲香保味而不使香、味蒸發瓢蕩。

一盅頂級佛跳墻,一般上桌後才啟封荷葉蓋,那開封時隱含著荷葉清香的第一嗅之味,馥鬱醇香沁人心脾、攝人心魂,且第一匙湯也必定是滾熱燙唇的,雖然你並不會看到滾沸冒泡的湯汁。

盛出來的湯汁雖濃厚粘唇,落喉時卻又爽滑如綢,湯色褐黃清澈有釉光,湯味醇厚而不膩,回味香濃飽滿、滋味豐厚。

再看盅內各物,各式各樣、型制整肅而絕無糊塗,部分如海參、蹄筋、花膠、魚唇等入口即化,筷子功夫差的人,幾乎夾不入口;其他如魚翅、幹貝、瑤柱、鴿蛋等等又都松韌相宜,於齒嚼舌拌間鮮甜與香鬱步步為營。

雖然有羊豬雞鴨魚貝翅肚等諸多腥膻之物,但因高超的前道烹調,再加上優質陳年紹酒作為啟發、分解和運化,既收瞭肥膩之味還散瞭腥膻之氣,終瞭達實一派和諧繁榮。

因而說,上等閩菜終是離不瞭陳年冬釀紹酒的,在福州,大凡歷史悠久又高朋滿座的飯莊子,無不是被陳釀紹酒的馥鬱陳香押瞭韻角,鋪瞭韻底的。不誇張地說,一些愛酒的人士,進瞭這樣的飯莊子,即便不喝酒,也會混個酒香微醺。

假如,我們把佛跳墻的雄渾厚味形容為富貴型男,那麼「雞湯汆海蚌」的「西施舌」,就一定是位婀娜聘婷的美嬌娘瞭。

福州長樂海邊的彰港產一種海蚌,歷史上好美食者稱之為「西施舌」。清人鄭板橋的「濰縣竹枝詞」道:「更有諸城來美味,西施舌進玉盤中」,說的就是這道美味。先別說吃,就是聽聽再想想,恐怕也就如墜雲霓瞭吧。

所以,做這道「西施舌」一定要用最好的湯:老母雞加陳年紹酒和秘制配料熬制高湯,再加入豬肉絨、牛肉絨、雞肉絨去除油脂和殘存的細微雜質,使渾濁的高湯變成開水般澄清透明的雞湯。

再用這雞湯汆燙「西施舌」,便成就瞭這碗「雞湯汆海蚌」。

還有一點大講究,食此味皆為「席吃」,即碗盅下半生蚌肉上席,大廚於食人面前開滾沸之湯當場汆燙座前,使蚌肉與滾沸雞湯第一時間接觸的鮮味盡收於鼻息。

看上去淺茶色的清湯寡水中半沉一片螺蚌白肉,簡簡單單,清清楚楚,無甚稀奇,與佛跳墻滿峰滿谷的大陣仗大相徑庭。

但當你淺嘗第一口湯時,就會心生漣漪;大口第二飲時,滿滿的幸福感,會灌滿每一根神經,填平每一道溝壑;再到將那一瓣海蚌嫩肉輕咬於齒,復又停嚼而閉目回味時,甘甜清潤又絲絲鮮咸的美,也就再也放不下瞭。

1930 年代,鬱達夫先生在福州喝瞭這道湯後說:「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

同樣也是 1930 年代,梁實秋先生在青島順興樓第一次品嘗「雞湯汆海蚌」:「一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

遺憾的是,每食此味,每客僅一盅,每盅僅一瓣「舌」、三口湯。唉,這千古美女西施的俏舌錦味,到底隻能片刻香吻,無緣一夕溫存啊!

以傢庭而論,佛跳墻和西施舌這對夫妻,還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南煎肝」,女兒叫「荔枝肉」。

南煎肝,亦稱「兩煎肝」,是指烹調此味時,主料豬肝兒要兩次入鍋才得。

此味選料必須采用新鮮肝尖部位,否則嚼口兒有筋而不爽朗,制時采厚切掛薄漿,兩次下鍋均采爆炒快出,調味必少不瞭制酒的紅米曲粉、紹酒和大蒜瓣,出鍋時點小磨香油以增亮添香。

此道菜肴入口甜咸、糟香並麻油香,咀嚼時表層筋韌彈牙,內裡酥粉松透,汁水肥美潤頰。

荔枝肉則是一道點型的甜酸口兒酥脆菜品,荔枝色、荔枝形小丸子的樣子明亮可愛,入口先潤後酥,再嫩伴松脆。

這道菜雖是福州傢常菜,但將肉片剞花刀卷起油炸後即成荔枝形酥肉,並且不用任何包心花哨功夫,僅靠傳統技藝和傳統調味而使人念念不忘,著實也是瞭不起的!

這一味菜盡得妙處的是劉傢私房小館兒和文儒九號。

我要講的最後一道福州菜,是道小菜,名為蟛蜞酥,在傢庭序列中,她當是一位惹人愛煞的美妾,很有性格。

蟛蜞是閩江水系裡的小型蟹類,一般隻有大拇指的指甲蓋兒大小。把螃蜞洗凈剁碎後加食鹽、糖、紅酒糟和優質高純度的高粱酒等醃制數日即成蟛蜞酥。蟛蜞酥貴在酥,味在糟香,是下酒的絕配,日常更與早晚餐的米粥相映成趣,使人一吃難忘。

看看,寫福州菜就會扯到傢庭,就會聯想到飲食男女,這恐怕就是福州菜的特征吧。

其實任何一個地域,任何一個城市,都會有它自己沉淀下來的,千百世不變的,傳統的味道。而那味道,又都會浸染著當地的人文情懷。福州菜當然不隻這幾樣,但吃過以上,你也就大體知曉瞭福州的味道。

「福州一般宴客,喝的總還是紹興花雕,價錢極貴,斤量又不足,而酒味也淡似滬杭各地,我覺得建莊終究不及京莊。」這是鬱達夫先生,1936 年生活在福州市的見聞與印象。

今天的福州喝紹興花雕的人少瞭,喝中國白酒、外國洋酒的人多瞭,但那福州菜的味道,到底還是適合陳釀老酒的。

圖片均轉自網絡

原創文字,歡迎轉發朋友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