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前任,薛之謙、任正非高度一致:我錯瞭

09-09

文 / HRGO 編輯 / 西西

昨天凌晨四點,薛之謙和高磊鑫同時發文並配同一張牽手照,表示復合。

從 2015 年薛高離婚,到現在差不多 2 年的時間,時光兜兜轉轉,深情的人仍然走到瞭一起。

巧的是,在華為,任正非也在 " 表白 " 一位離職瞭 2 年瞭員工。

華為內部心聲社區,一則《尋找加西亞》的帖子火瞭,該帖用官方的口吻呼喚孔令賢重回華為,並多次強調 " 是公司錯瞭,不是你的問題 "。

隨後任正非簽發瞭一份總裁辦電子郵件,郵件正文直接轉發該帖子內容,並發問:為什麼破格三級的人還要離開?為什麼容不得英雄?

△華為內部郵件截圖

01

華為公司那麼好

為什麼還帶著誠意離開

關於孔令賢,早在 2015 年 11 月就離開瞭華為,華為內部曾對孔令賢做過一次訪談,他是華為進入 OpenStack 社區第一人,OpenStack 社區 core member,成功帶領一支思想開放、融入開源社區並能夠將開源和商業成果相結合的精兵團隊,支撐華為成為 OpenStack 金牌會員。因貢獻卓越,2014 年被公司破格提拔升級。

△孔令賢

然而連升 3 級之後,這樣一位技術人才並沒有因此穩定,"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世界那麼大,想去看看的孔令賢極富詩意地寫瞭這樣一封辭職信。

在這封辭職信裡,孔令賢這樣描述自己的離職:

我離開,並不是因為華為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華為太好。在公司我學會瞭做人,學會瞭做事,學會瞭大公司應該有的章法,但即便如此,我的人生經歷和技術經驗仍然不足以支撐公司給我的級別和地位,我走,正是因為自己的膽怯。

如果我給不瞭公司想要的,那麼我接下來的工作,就無異於混日子。所以,急流勇退也好,臨陣脫逃也罷,我是帶著誠意離開。

孔令賢離職後對華為不乏溢美之詞。這讓小匯記起薛高離婚後,兩人都表現的很大方,分手後依舊是朋友。不論是男方的凈身出戶,還是女方在薛之謙再度爆紅後的沉默不發聲,都是兩人對彼此最大的尊重。

離職如離婚,一段工作經歷或者感情經歷的結束,並不代表山水不相逢。薛高都給瞭彼此再婚的機會,而孔令賢,也在離職那一刻,對華為做瞭一次最莊重的表白,甚至超過瞭入職時的 " 山盟海誓 "。

如今事情已經過去瞭 2 年,在華為仍然有人念叨著孔令賢,記著這位離職員工對於公司的貢獻。而孔令賢也是一位極其負責任的員工,生怕自己滿足不瞭公司的要求,變成瞭 " 混日子 " 的員工。

這樣一位能力與品行兼優的員工,當然也值得公司老板高調 " 表白 "。

02

愛惜優秀員工

是企業的基礎人才觀

作為擁有 16 萬員工的企業掌門人,任正非居然能記住一個普通員工,並且願意為瞭這位普通員工,公開承認公司對待人才還存在一些問題,足以讓人看到一位老板對於人才的愛惜和重視。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成或者敗,歸根到底都是人行或者不行。從一位離職的孔令賢身上,也可以看出,華為這一路走來,對於人才,一直都是愛之惜之。

首先,華為重用人才。任正非有一句名言:" 我們要不拘一格的選拔使用一切的優秀分子,不要問他從哪裡來,不要問他有何種經歷,隻要他適合攻擊上甘嶺。"

隻要員工業績突出、能力優秀,華為就要提拔重用。正是如此,帶領團隊支撐華為成為 OpenStack 金牌會員的孔令賢,才能一下子被破格提拔瞭 3 級。

其次,華為厚待人才。任正非還有一句名言:" 錢給多瞭,不是人才也變成瞭人才。" 華為的人才激勵,簡單粗暴,就是給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算遠駐非洲也不乏員工踴躍報名。

在華為,年入 100 萬就超過瞭 10000 人,稅前分紅基本都是 70 萬左右,加上工資,其他獎金與勞務費,年薪輕松過百萬。

人在職場,無非兩個目的,一是被企業重用,獲得權力;一是為自己掙錢,獲得財富。華為將人才的這兩點需求摸得透徹,即使工作壓力巨大,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仍然有極高的雇主口碑,應聘者絡繹不絕。

不惜花重金、給高位,這是華為用人的公開秘密,也是為什麼離職 2 年的孔令賢還能得到任正非的致歉的原因:華為不願意錯失每一個人才。

03

離職的人那麼多

為什麼隻喊孔令賢回來

然而話說回來瞭,華為一直重視人才,但離職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隻喊孔令賢重回公司?

這簡直是道送分題,答案再簡單不過瞭。

首先,靠業績和能力說話。孔令賢帶領整個團隊實現從 0 到 1 的突破,是華為進入 OpenStack 社區第一人。

企業是否返聘離職員工,曾經在公司的表現起著決定性作用。那些表現平平,甚至還違紀犯錯過的人,基本不可能出現在返聘選項裡。但凡能夠讓企業產生返聘想法的人,業績數據是擺在第一位的。

其次,好聚好散才有吃回頭草的機會。孔令賢離職,對華為的贊美溢於言表,將所有離職的原因歸結於自己。但其實,這裡面肯定有公司的原因,比如讓孔令賢 " 窒息的壓力 ",但他並沒有誇大這些客觀因素。

對比華為史上另外一個牛人,李玉琢,雖然也是一位傑出的人才,還是華為副總裁,但他的離職,讓華為的加班文化備受爭議。即使過去李玉琢做瞭遠高於孔令賢的貢獻,也不可能有人會說:回來吧李玉琢,是公司錯瞭。更不會有公司名義上的道歉。

所以,離職,就瀟灑一些,好聚好散,說不定還會有再見的機會。

盡管,孔令賢和華為,並不一定有著跟薛、高一樣的結局,但華為這份高調的總裁辦郵件一樣意義深刻,它時時告誡著我們:

無論公司重不重視人才,你都要做出業績證明自己;

無論你業績牛不牛逼,離職時不妨給自己留一個再見的機會。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