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紐約時報》發表一篇題為《在中國城市,現金正迅速變得過時》的文章,稱:
" 在中國的大城市,幾乎人人都用智能手機支付購買一切東西。在餐廳,服務員會問你用兩種智能手機支付手段中的哪一種:微信還是支付寶?現金支付是第三種選項,且可能性很小。"
但很少有人知道,微信和支付寶背後的二維碼支付技術,最早是源於中國銀聯的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國傢工程實驗室。易觀國際的監測數據顯示,在 2016 年 4 季度,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據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超過瞭 91%,銀聯僅 0.83%。
自己發明的技術,卻被其他公司 " 發揚光大 ",銀聯可謂是 " 寶寶心裡苦 "。而如今,銀聯在中國的主營業務,又被美國巨頭虎視眈眈。
欲破銀聯壟斷
VISA 向央行申請清算牌照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瞭解到,2010 年 6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當時便有業內人士分析出,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未來國內正式的清算組織不限於銀聯一傢。
今年 6 月,中國金融雜志刊發瞭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的署名文章,文章稱," 加快推進電子支付領域的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參與我國電子支付業務的發展和競爭。"
在此背景下,據日本經濟新聞 8 月 3 日消息,7 月下旬,VISA 的首席執行官 Alfred Kelly 在面向分析師的 4~6 月財報說明會上表示:
"VISA 已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交瞭作為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牌照申請。"
此外,萬事達卡 CEO 彭安傑(Ajay Banga)也在 7 月底的面向分析師的說明會上表示," 在擬定申請書方面進入瞭最終階段 "。同時還表示," 在中國市場上,與有望成為合作夥伴的銀行展開瞭磋商,同時自 2017 年 3 月起與中國人民銀行展開瞭談判 "。
不過,即使 VISA 和萬事達卡提交牌照申請,距離中國人民銀行予以批準並實際發放牌照也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彭安傑就表示," 我們認為,進入下一個階段需要 12~18 個月 "。
資料顯示,VISA 於 1993 年在中國設立代表處之時,中國各傢銀行尚沒有開設銀行卡業務,人民幣業務、中國清算渠道沒有對外資開放。
不過,銀聯的誕生,擊碎瞭 VISA 想在中國搭建自己的清算網絡的夢想。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瞭解到,2002 年,在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下,中國 80 多傢金融機構出資共同發起設立瞭中國第一傢銀行卡組織——中國銀聯。
在監管機構的要求下,2004 年起所有的人民幣卡必須使用銀聯的 BIN 號。與此同時,原先由各傢銀行自己鋪設的 POS 機網絡,也統一由銀聯收編,從而在中國形成銀行卡消費清算渠道的壟斷。
然而,銀聯並不甘居國內市場。來自銀聯官網今年 3 月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境外可用銀聯卡支付的商戶數量突破 2000 萬傢,支持銀聯卡的 ATM 超過 130 萬臺,這些網點分佈在 160 個國傢和地區,銀聯卡已成為中國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同時,境外可用銀聯卡的網上商戶超過 1000 萬傢。
▲數據來源:中國銀聯
銀聯與支付寶、微信的爭奪戰
2016 年 3 月開通支持 Apple Pay;6 月開通支持 Samsung Pay;8 月聯手華為手機全面支持 Huawei Pay;9 月與小米公司合作開通支持 Mi Pay;12 月,正式發佈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
——這是過去一年中國銀聯旗下 " 雲閃付 " 佈局移動支付的時間表。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註意到,根據易觀智庫發佈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
2015 年 1 季度,支付寶、財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和銀聯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74.92%、11.43% 和 0.59%;到 2016 年 4 季度,三傢的份額則分別為 54.1%,37.02% 和 0.83%。
兩年之間,銀聯的努力沒有帶來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的實質性變化。反而是支付寶和財付通攻城略地,成為移動支付市場占據絕對領先地位的雙巨頭。
今年 3 月 31 日,銀聯總裁時文朝發佈瞭 2017 年經營目標。銀聯表示,由於電子支付業務的緩慢增長,2017 年銀聯的利潤增長目標由 43% 下調到 20%,也為自身改革留出空間。
於是,我們看到銀聯也開始做二維碼支付瞭:
2017 年 5 月,中國銀聯聯合 40 餘傢商業銀行正式推出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產品,京東金融、美團點評等非銀機構也宣佈加入其中。
據華夏時報,銀聯的二維碼支付是基於卡組織、發卡機構、商戶和收單機構的 " 四方模式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則是直連銀行的 " 三方模式 "。
作為一個開放的標準,接入這一體系,就等同於接入瞭銀聯已有的受理環境,包括境內和境外。這對早已垂涎移動支付市場,卻被兩傢巨頭排斥在外的機構無疑是絕好的機會。
如果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前期是在搭壁壘,銀聯則是在放口子,將更多的 " 狼 " 引入市場。
銀聯的 " 二次創業 " 與市場化轉型是否能夠真正撼動中國移動支付格局?時間將給出答案。
每經編輯 李凈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