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
近日,"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 " 的 " 歸國潮 " 事件引起極大反響—— 8 位哈佛博士後留學人員集體回國,共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所在地合肥科學島,鍛造 " 國之重器 " 的佳話。
近年來,盡管 " 歸國潮 " 已非新鮮事,但在講究團隊合作、科研環境的大科學時代背景下,頂級人才 " 集體回歸 ",並到一個二線城市創業,顯得彌足珍貴。這也再次引發我國各大城市該如何吸引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的討論。
近期,引進人才話題熱度不低,吸引人才的城市也不再是傳統人才高地北上廣深,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引才優勢突出、政策扶持力度更大。近年來,北上廣深要麼以一些限制措施控制人口,要麼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築起無形屏障;同時,產業向內地轉移,國傢有意打造更多區域中心或樞紐城市;另外,各大城市主政者對新興產業扶持力度更大;而且,近年來大城市與非一線城市薪酬差距縮小,但非一線城市低房價、低生活成本優勢突出。因此,各類人才湧入這些城市的趨勢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2014~2016 年,熱點城市中成都、重慶、天津、武漢、長沙、杭州人口增量都高於京滬兩地,上海人口甚至是負增長。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7 年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比例與北上廣深持平,但希望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高達 37.5%,高於一線城市 29.9% 的水平。從流入數據看,部分新一線城市更是不遜一線,電商之都的杭州人才流入率高達 11.78%,成為 " 領跑者 "。
近期,第一財經旗下 "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 評出 15 個新一線城市,基本上都出臺瞭人才新政。除降低落戶門檻(甚至 " 零門檻 ")外,利用一線城市高房價、高生活成本擠出人才的大好時機,這些城市主政者都拿出瞭購房補貼或優惠的利器," 以房引人 " 可謂 " 讓天下英才為我所用 " 的殺手鐧。
確實,高成本是創新的大敵。由於高房價、高生活成本,近年來大量初創類科技公司開始從 " 矽谷 " 所在地舊金山南部的聖何塞,溢出到北部的西雅圖和奧斯汀(被稱為 " 矽灘 ")。
深圳之所以被稱為 " 創新之都 ",與香港高房價導致企業北上創業有關,如大疆科技、大族激光、順豐等。目前,深圳也遭受高成本、高房價困境,近年來有部分科技公司離開深圳。
有人說,吸引人才的關鍵是就業機會和創業環境。在創業基礎、軟硬件環境上,一線城市優於新一線城市,後者很難吸引人才。這是片面的。吸引人才,首先應滿足其基本訴求,如 " 住有所居、居者有其屋 "。而且,在生活成本高漲、未來不確定性支出增加的大城市,如果無法擁有房子、擁有房子附屬的歸屬感、紮根感,人才自我價值認定、創業激情會或多或少受到心理挫敗感的沖擊。
" 以房引人 " 的政策大禮包確實能讓人才到來,但這僅僅是第一步。至於能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轉化為產業升級、競爭力提升,則需要一系列有關創業環境、競爭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的良好綜合平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成本優勢沒有瞭,要靠創新優勢。不同於政府過去屢試不爽的招商引資、上投資項目,創新最重要的是 " 集聚同類 ",即社會能容忍持有不同想法的人,有創新想法的人最大程度地湊到一起。
而且,不同思想能交流、激蕩和融合,足以把成熟想法打磨出來,變成創新行為;創新成果能得到融資、有企業購買並實現產業化、實現人才的價值。比如,上述哈佛博士後 " 歸國潮 " 案例中,在知識結構上,8 位人才形成瞭從基礎理論到制藥應用的完整 " 研究閉環 "。盡管引進如此結構完整的人才很罕見,但對政府來講," 築好巢 "、鼓勵人才盡可能聚集是可以做到的。知識和信息經濟時代,創新全過程形成閉環,需要的不僅是院士、傑出青年、長江學者等金字塔尖的人才,更需要大量持 " 奇觀異論 " 的年輕人。馬雲、馬化騰、丁磊在創業之初,都是普通大學生。
在 " 巢 " 的打造上,類似於合肥科學島這樣的優質平臺,多數城市或許隻有 1~2 個。但是,精心和耐心培育創業環境,這是更持久、更有競爭力的 " 巢 ",也是各個城市主政者完全可做到的。比如,在培育創業軟環境(平等競爭、法律意識、重視智力)上加強制度建設、規則建設、公平透明的市場秩序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再比如,政府搭建創業環境和基礎設施平臺,激勵市場和社會自主主導的創新行為,掃清一切人情和社會關系等。 房地產也是 " 巢 " 的一部分。上述哈佛博士後 " 歸國潮 " 案例中,第二個歸國的劉青松,其一踏上合肥科學島,便被鬱鬱蔥蔥、四面環水的環境所吸引。事實上,無論在歐美還是日本,很多科技公司深處環境優美的小鎮中,比如微軟和因特爾。因此,房地產要發揮其本源功能,即基礎產業、物質空間的作用。同時,在教育醫療、體育休閑、社區管理、孵化器、風投進駐等配套產業鏈的建設上,也要提供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基礎空間。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降低房價並打造低成本的創業生活環境。
如前所述,高成本是創新大敵。無論矽谷還是香港和深圳,都經歷過高成本沖擊創新的痛楚,新一線城市不能重蹈覆轍。目前看,高成本主要是房價成本,房價一旦上漲,不僅商業零售、餐飲、用工等基礎生活和生產成本會明顯上漲,進而會折損創業利潤預期,挫傷創業激情。值得註意的是,往往在創業數年甚至十幾年後,人才價值才開始體現," 築巢 " 的作用就在於實現人才從 " 落腳 " 到 " 紮根 ",安心和踏實創業。因此,房地產既是創業者的 " 巢 ",也是創業大環境之 " 巢 "。隻有將房地產作為公共產品,降低房價,才能築好吸引人才的 " 巢 "。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