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上海銀行 3 傢銀行的資產 " 縮表 " 一直讓業界放心不下。
其中:民生銀行 6 月末總資產 5.57 萬億,較年初降瞭 1458.63 億。中信銀行 6 月末總資產 5.33 萬億,較年初下降 3141.22 億。上海銀行 6 月末總資產 1.69 萬億,較年初下降瞭 454.47 億。
銀監會此前發佈的全國商業銀行同業資產環比降幅早已給出瞭部分答案;另外一部分原因,我們可以在半年報中找到。
上述表格可以清晰看到一個答案—— " 應收款項類投資 " 科目的大幅下降。
一位分析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應收款項類投資 " 科目主要對應銀行的債券投資和非標資產,而兩者的收縮效應,對銀行縮表作用力更大。 同業資產劇降,但不足以縮表
一提 3 傢銀行為何 " 縮表 ",同業資產劇降必然是第一印象。畢竟此前銀監會發佈數據早已給出預告,6 月末全國商業銀行同業資產較年初環比減少瞭 1.8 萬億。
半年報數據也印證瞭縮表銀行同業資產的收縮。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涉的 " 同業資產 " 為常規口徑,僅包含 " 存放同業、拆入資金、買入返售 " 三個科目。
根據半年報的相應科目,上半年民生銀行同業資產下降瞭 1561.9 億。作為 3 傢縮表銀行中唯一確切闡明同業資產下降幅度的銀行,民生官方表示同業資產下降瞭 1544.18 億,之所以民生銀行官方表示的同業資產會比半年報計算的總額少,是因為上述三個科目絕大部分都計入同業資產,但也有小部分資產不計入同業。
與此同時,受上半年貸款投放較多的影響,民生銀行的貸墊款總額環比增加瞭 2392.41 億。顯然,同樣作為資產端,貸墊款的增加額完全足以抵消掉同業資產的下降幅度,不至於使該行總資產收縮。
與民生銀行一樣,上海銀行上半年同業資產僅減少 13.4 億,但貸墊款總額增加瞭 431.07 億。對於該行,同業資產的縮水完全不是導致資產縮表的主因。
中信銀行同業資產掉的比較多,有 2981.53 億,而貸墊款隻增加瞭 1983.45 億;但該行縮表額度高達 3141.22 億,單靠同業資產顯然達不到此程度。
顯然,對於 3 傢縮表的銀行而言,同業資產確實在劇降,但也不足以縮表。 應收款投資萎縮,才是主要殺手
除瞭同業資產,下降得更為紮眼的是 " 應收款項類投資 "。中信銀行該科目下降瞭 2025.86 億,民生銀行下降瞭 1335.68 億,上海銀行下降瞭 946.4 億。應收款項類的下降幅度差不多與同業持平,其中上海銀行遠超同業的降幅。
" 非標主要計入‘應收賬款類投資’項下,這個項下基本都是其它銀行或非銀的資管產品,所以也可以看成同業投資。但它和短期資金往來為主的同業拆借、同業存放以及整改之後的買入返售不是一碼事,一般不把它看做同業業務范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記者。
通常而言,銀行的 " 應收款項類投資 " 主要是銀行自營資金購買的各種資管及理財產品,其底層資產主要以銀行理財、信貸類資產、票據類資產、保險公司 / 證券公司設立的資產管理計劃和發行的收益憑證,以及信托公司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國債和地方政府債等債券為主。
比如:
中信銀行將該科目下降歸為 " 同業及他行理財類資產、信貸類資產和票據類資產下降 ";
上海銀行歸為 " 各種資管計劃及收益憑證的下降 ";
民生銀行更為細化,甚至闡明瞭該科目涉及的資產管理計劃的降幅為 1411.77 億,為應收款項類投資降幅的 106%。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這至少可以判定上述銀行非標資產和債券投資的萎縮。
正如在一季度就開始首啟縮表進程的中信銀行所言,主動壓縮資產規模是為瞭降低資本消耗速度,從上述幾項主要資產的變動情況,趨勢可以看出銀行調整資產結構的路徑——壓非標,降同業,增加信貸投放,而這也符合銀行回歸主業與防風險的監管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