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共享單車野蠻生長,12 座城市已出手

09-08

繼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 11 個城頒佈共享單車 " 禁投令 " 之後,北京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終於落下。

9 月 7 日,北京市交通委召集各區管理部門和 15 傢共享自行車企業負責人,聽取共享自行車投放和管理的意見建議,經研究決定並下發通知,暫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車,並明確不發展電動自行車作為共享自行車。

對此,摩拜、ofo 均第一時間發佈瞭配合停放的回應。摩拜在給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的回應中稱,根據摩拜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 " 魔方 " 的最新數據,北京共享單車市場已達供需平衡;下一步,共享單車將進入新賽道,精細化、智能化運營是重點,也是行業競爭的核心力量。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從結束行業非理性競爭,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暫停新增投放有助於引導共享單車企業或平臺專註於精細化運營,而對監管部門來說,通過對已有車輛投放運營情況的監測和評估,也有助於更好的制定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投放等。

每 9 個北京人就有 1 輛共享單車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國有近 70 傢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累計投放車輛超 1600 萬輛,註冊人數超 1.3 億人次。

自去年 8 月摩拜率先進入北京以來,一年時間,北京市共享自行車迅猛發展。最新統計顯示,北京全市已有 15 傢共享自行車企業,投放運營車輛達 235 萬輛。在叫停共享單車投放的 12 個城市裡,北京的投放數量是最多的。

記者註意到,截至 2016 年末,北京常住人口數為 2172.9 萬人。這意味著,北京市的 " 共享單車密度 " 約為 9.24,即在北京每 9.24 個人就 " 擁有 "1 輛共享單車。

記者進一步梳理公開資料數據發現,截至叫停投放時,上海共有 150 萬輛共享單車,深圳 89 萬輛,廣州 80 萬輛,武漢 70 萬輛,鄭州 39 萬輛,杭州約 41.8 萬輛,南京超過 45 萬輛、福州 20 萬輛。

參考上述各地 2016 年末的常住人口數,也可以得出它們的 " 共享單車密度 "(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北京市的 " 共享單車密度 " 的確高出其他城市不少。

當然,共享單車在某座城市的擁擠程度,並不能單看投放數和人口數量,還需要考慮城市的道路交通狀況、公交地鐵站臺附近停車面積大小、人行路停放面積大小等因素。

但過量投放、無序管理始終是懸在共享單車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李俊慧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表示,一方面,此前共享單車企業的投放行為,有競爭投放因素,投放策略不是以用戶需求為目的,而是以融資或是搶占地盤為目的。另一方面,局部區域、路段或站點周邊,短時淤積投放確實對車輛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帶來瞭隱患。

北京暫停投放,對兩大巨頭摩拜和 ofo 有多大影響?富強資本合夥人宋華認為影響有限,因為目前整個市場數量已經達到一定飽和,其他共享單車與這兩傢的數量也差距太大,不會對它們兩傢的市場地位有所撼動。

李俊慧則表示,對其他廠商來說,或許機會更大。因為現階段比拼的是運營,之前投放少,後續要增加的人力成本也好,線下維護成本也低,反而有機會在精細化運營階段獲得更多機會。

或將引發新一輪洗牌

此前悟空單車、3Vbike 和町町單車三傢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在業內引起廣泛關註。而隨著各大城市陸續出臺 " 限投令 ",共享單車熱潮加速冷卻,暗示行業洗牌已然開啟。

一位城市共享自行車管理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表示,總量控制將成為城市共享單車整治的重要手段,而整治關鍵仍需企業配合,盡到管理責任。" 沒有盡責的企業早晚會出局。"

下一步,北京市交通委就將牽頭出臺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並制定相關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和系統技術與服務規范,建設監管與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承租人信用體系。

" 有序停車、用戶體驗優先、智能單車、國際化等,都是下一步競爭的重點。" 另一位大型共享單車企業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

此外,據央廣網報道,隨著各地陸續出臺限投令,共享單車市場加速洗牌,已經傳遞到自行車的生產商,有些企業已經全面停產。

有觀點指出,上遊產業鏈卻是有生產周期的,上半年為瞭這波熱潮準備的巨大產能會否踏空?此前為瞭滿足共享單車海量訂單所擴建的產線如何安置?在這波海量生產潮中,水漲船高的配件成本、勞動力成本如何消化?這些都成瞭擺在生產廠商面前的難題。

對此,飛鴿自行車市場部總監黃碩日前在接受《工人日報》采訪時表示," 傳統自行車廠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但並不代表未來超乎我們的掌握。"

一方面,作為 " 自行車王國 ",中國自行車產業有著龐大的海外市場,目前這塊市場受共享單車影響並不大;

另一方面,共享單車聚焦在通勤市場,產品相對低端,傳統生產商有著數十年的技術經驗積累,目前行業大廠商正在從代步工具向運動、智能和健康類的中高檔產品轉型,力爭占領未來行業發展的高點。

在這輪行業洗牌中,李俊慧認為,暫停新增投放對於一些後進的或未進市場的參與者來說,似乎不太公平,有剝奪其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嫌疑。但是暫停投放並不代表終止投放,最終還需要根據各個單車平臺的運營情況、用戶的使用反饋以及相關部門的監測和評估,實現對共享單車投放的動態調整。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趙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