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上午,合肥安醫大一附院手術中心 27 手術室,一名 31 歲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接受手術,為其人主刀的是一位特殊的機器人。據悉,截止 7 月 17 日,這位有著三頭六臂的機器人 " 醫生 " 已經為 724 位患者實施過手術。網友嘆其不吃飯,不用發工資,不知疲倦。
然而,由於機器人 " 身價 " 昂貴,手術費用成本高,且沒納入醫保,較高的手術費用,讓不少患者敬而遠之,因此手術機器人目前推廣障礙重重。圖為一名患者準備接受胃癌根治手術。
手術機器人是當今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治療平臺,相比較傳統的開放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不僅可以完成電視腔鏡所能完成的簡單的外科微創治療,還可以實施復雜的高難度的外科重建手術,具備明顯的優勢。圖為醫生在穿手術衣服,機器人手術,醫護人員和其他手術要求一樣。
一個操縱臺、幾條機械臂、一個三維攝像系統,這是手術機器人的標配 " 三件套 "。圖為醫生在手術前,給機器人手臂套上無菌塑料套。
傳統的大手術至少要在身體上留下一條 20cm 的傷疤,而機器人則突破瞭微創的極限。它在手術部位切開幾個非常小的切口,動刀快而準,病人的痛苦明顯減少,流血也減少,恢復時間縮短,術後並發癥少。" 以往開腹手術,患者至少要住院 12 到 14 天,但如果用機器人,大概 5 天就能出院。" 醫生說。圖為機器人特有的微創手術工具。
手術機器人可以突破人眼的極限,可以進入人體內部的特殊鏡頭,將圖像和控制手柄置於同一個方向,有利於術者眼手協調。術者可以自行調整鏡頭,直接看到想看的視野,直視三維立體高清圖像,放大 10 — 15 倍,比人眼看到的更加清晰,保證瞭治療的準確性。圖為一名醫生在給機器人手術工具調試。
此外,機械手臂可以自由活動,提高瞭手術醫師的操作能力,可以將控制柄的大幅度移動按照比例轉換成患者體內的精細動作,在手伸不進的區域,機器手可以在 360 度的空間下靈活穿行。圖為醫生在做術前準備。
以往一臺手術需要多人配合完成,手術機器人完成一臺高難度的外科手術隻需要 1 名外科醫生、1 名麻醉師以及 1 到 2 名護士。圖為一名護士將機器人推到手術臺邊。
自 2014 年 9 月,安醫附院引進安徽首臺手術機器人,這位機器人醫生 " 已操刀完成瞭 724 臺手術。其最擅長的是泌尿外科的復雜手術,目前已經有 521 位患者在 " 他 " 的幫助下擺脫瞭前列腺癌、腎腫瘤、膀胱腫瘤等疾病帶來的病痛。圖為兩名醫生在給手術機器人做輔助工作。
據悉,從 2006 年,第一臺手術機器人系統被引進中國至今,國內已經擁有 46 臺手術機器人。11 年間,手術機器人的優勢已體現得淋漓盡致,然而,目前手術機器人推廣卻障礙重重。圖為醫生在做術前準備。
首先是價格。目前手術機器人來自美國,由於壟斷優勢,當初引進這一套機器人手術系統花費瞭 2000 多萬元。圖為當天胃癌根治手術操作者是普外科李永翔主任,他已經操作機器人做手術 156 臺。
除瞭機器本體價格高之外,手術機器人還需要面對高昂的耗材開支,機械臂在運作十多次後,耗材就自動報廢,必須更換。同時還要加上保險、維護等成本,因此機器人的手術成本費用十分高昂。圖為李永翔主任用雙手指揮機器人做手術。
此外手術費用比人工手術費要貴。據悉,機器人手術,醫院收費在普通腹腔鏡手術費用的基礎上再加兩萬。 因此,很多患者傢庭對手術機器人敬而遠之," 平常一臺手術可能都需要好幾萬,如果再加錢用機器人做,實在付不起 "。圖為一名年輕的患者,在接受心臟病手術,這是該臺手術機器人第一次做心臟手術。
同時,由於目前機器人手術費用尚未納入醫保范疇。" 手術費用無法用醫保報銷,目前全國范圍都是如此,這也的確讓部分患者轉而選擇傳統手術。" 該院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圖為機器人在手術過程中,兩臺顯示屏將手術過程完全呈現,兩名助手在一邊盯著畫面。
在重重因素疊加之下,目前機器人手術一直虧本運行。但是它卻給病人帶來的眾多好處和提高醫院手術效率,大幅度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瞭醫院住院率。圖為機器人手術需要的醫生隻有一兩個,而普通手術需要四五個。江雨 / 攝影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註 ZAKER 合肥,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