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神速 人工智能會最終消滅人類嗎?

07-17

據微信公號 " 俠客島 "(ID:xiake_island)7 月 16 日報道,2014 年,以色列歷史學傢尤瓦爾 · 赫拉利寫瞭一本書,叫做《人類簡史》,以全新的視角重構瞭人類的進化史。2016 年,他又推出瞭最新作品《未來簡史》,勾勒瞭人類的未來圖景,被讀者評論為一部 " 細思極恐 " 的燒腦力作。

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人工智能和基因技術,對未來將會帶來怎樣的改變?人類命運將向何處去?歷史將被怎樣改寫?

7 月 6 日," 俠客島 " 作為高端時政媒體參加瞭中信出版集團舉辦的首屆 "XWorld" 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赫拉利講述瞭他眼中的 " 人類未來 "。

概念

什麼叫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能否戰勝人類,這句話本身是什麼意思?

人工智能並不是在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中,機器人叛亂殺死所有人類,而是人類手中掌控的決策權力,將來會越來越多地交給計算機和人工智能。

這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因為人在做決策的時候也要收集各種各樣的數據,做計算,然後找到數據中的規律。但是當人工智能在以這樣的方式做決策的時候,它比人強得多。

還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人類和人工智能融合在一起。使得人成為有機部分和無機的組合體。並非人工智能要和人類發生戰爭,決定輸贏。更多地會是一場 " 婚禮 ",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的婚禮。而且這場婚姻肯定會發生。

智能和意識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

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醫生診斷一個疾病,或者找到某一個疾病的治療方法,這是智能。

人類的意識則是感受某一種外界的能力。對於人類和其他的哺乳動物來說,他們的意識和感情是合二為一,他們同時利用感情、意識、智能,一起去解決問題。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智能、感情、情感、意識是融合的。

在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當中,我們經常看到人工智能逐步產生瞭意識,機器人計算機變得非常智能,同時獲得瞭意識和情感,它會變得非常憤怒,他想殺掉所有的人類。但這些不是科學,隻是科幻。

科學告訴我們智能和意識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東西,到目前為止,計算機或者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智能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人工智能的意識還是零,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沒有任何指標證明或者任何跡象表明,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在未來能獲得這種意識,它隻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工作。

突破

從地球有生命以來的 40 億年,我們有可能突破地球的限制,可以進入到其他星系。

但是做到這一點是人工智能,而非人類。

在過去的 40 億年當中,所有生命根據已知情況,局限在地球這樣一個行星上,沒有一個生命有能力突破地球,去其他的星系殖民,這是因為自然選擇規律讓所有有機物、有機體局限在非常獨特的地球的環境中,這裡有獨特的溫度、氣候、太陽的照射、重力。

我們的有機生命都是為瞭適應這樣一個環境而存在和繁衍的,我們不能夠在其他的空間環境中生存。一旦我們從原先有機的生命形態轉變成為無機的生命形態,比如機器人,人工智能計算機等等,就沒有限制瞭。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能夠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和星系當中生存。

同時,在過去 40 億年中,所有生命都是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演變,完全按照有機化學的規則演化。因為我們的生命是有機化合物組成的,都遵循物競天擇的規則,完全遵守有機化學規律。

但是,這樣一個 40 億年的規則將會隨著人工智能出現而發生根本變化,人工智能將替代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的結果將會終止。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生命將根據計算機智能設計,脫離原先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的限制,從而進入一個無機的世界。

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有可能看到,有機化學規律和無機智慧性的生命形式並存,有機生命會逐步被無機生命所替代。在未來,矽基將取代碳基,成為主要的生命形式,這將是有生命以來出現的第一次重大變局。

識別

大傢如何選擇下一本要讀的書?

以前,很多人憑著自己的感覺、喜好、口味,或者朋友、傢人的推薦決定。但是進入 21 世紀以後,我們逐步把閱讀什麼書、購買什麼書的權力讓渡給瞭電腦、計算機、算法,讓渡給瞭亞馬遜網站。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看電子書,你在讀的它的同時它也在讀你。當你在讀書的時候,你的智能電話、平板電腦也在跟蹤你、監測你、搜集你的數據。它可以瞭解到哪一頁你翻的快,哪一頁你翻的慢。這讓它知道哪些對你來說是無趣的章節,哪些是你喜歡的章節。此外,亞馬遜的算法在你讀完一本書後,能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性格特征,它會根據對你的瞭解,以及它對上千萬讀者的瞭解,向你推薦圖書,甚至對你生活中的重要決策提出建議。比如說二三十年後,當你選擇和誰結婚時,你不再詢問親友的意見,而會問亞馬遜、百度和騰訊。

有時候,你買瞭一本書,即使你不喜歡,你也要向別人推薦,因為你不想丟臉。也許別人會被你騙,但是計算機算法不會被你騙,它知道你讀到第五頁不讀瞭,或者第四十二頁的時候不喜歡瞭。

以上是人工智能的初級狀態,下一步,人工智能設備將可以連接面部識別軟件。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表情,得知他的感情、感覺。未來人工智能也將會通過觀察人類臉部的表情做判斷,甚至比人類做得更好。他們能夠找到面部活動的規律,並且用這種規律分析和評判一個人目前的情緒狀態,也就是將面部識別軟件和 kindle 電子閱讀器結合在一起判斷人的情緒狀態。kindle 能夠去判斷出你正在讀的書對你的情緒產生的影響。你在看書的時候笑瞭,它就會知道你笑瞭;你看到某一章生氣瞭,它就會知道你生氣瞭。

我作為一位作者,經常努力想象,讀者讀到這一章會笑嗎?他們能不能理解我埋在其中的笑點?能不能看出我寫這段文字是在表達諷刺?

我不知道,但是亞馬遜會知道。

替代

依靠人工智做的決定越多,就越會失去自主決定的能力,因為它就像一組肌肉,如果不用則會退化,更何況當今,我們越來越信任計算機。

給大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我們怎麼認路?到一個十字路口是該左轉還是右轉,我們更多的是基於自己的本能、知識和經驗去判斷。但是今天,我們越來越依賴智能手機,各種各樣的 GPS 和地圖。很多時候,你的本能告訴你應該右轉,但是智能手機告訴你左轉,你越來越多地相信智能手機而不是直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認路的能力就喪失瞭。

隨著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好,它有可能會把人從就業市場中擠出去,這對於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政治都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在十年前,如果說計算機比人開車的水平更高,大傢會覺得這是一部科幻小說。但是今天,所有專傢都達成瞭共識,可能再過一兩年的時間,計算機就能夠比人類駕車的平均水平高得多。那麼屆時數以百萬計的出租車、卡車、公交車司機會失業,讓位於自動駕駛汽車。因為它不僅開得好,而且安全性更高。具體來說,自動駕駛的汽車永遠不會喝酒,不會在行駛中打瞌睡,不可能在開車時打電話。

此外,人工智能能夠做一些有關倫理道德的決定。比如說,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前方突然出現兩個踢球的孩子,這個時候負責自動駕駛的計算機能計算出是應該繼續行駛,孩子死亡,還是猛地轉向另一條有卡車駛來的車道,致使車中的乘客死亡。

哲學中有各種各樣的理論,但是在遇到危機時,這些理論的發揮的作用卻甚少。因為一旦在路上遇到這種情況,要在幾分之一秒內要做出決定時,我們就會忘記之前的討論,會根據人的本能采取行動。

因此,哲學理論上的行為和人類的實際行為有巨大差距,但是有瞭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後,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能夠把世界上最優秀的哲學傢集合在一起,給他們一年的時間討論道德上的難題,而他們最終拿出的方案將被寫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程序當中。

風險

雖然一些職業會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大傢也許會說,未來會出現一些新的職業,但問題是你沒有辦法確定會出現哪些新的職業。

我們說人會自己不斷地學習,即使不再需要卡車司機、出租車司機,他們也能學會設計 3D 計算機遊戲。但是,一個 50 多歲的出租車司機在失業之後,他有多大能力去培養自己呢?對於他來說就太晚瞭。

此外,這場革命也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育體系。我們想一下,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我們教瞭他們什麼?在今天的學校裡,我們應該教孩子什麼,才能讓他們在二三十年後適應當時的就業市場?

事實上,我們沒有人能夠描述二三十年後的就業市場。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不知道應該教孩子什麼,才能讓他們在二三十年後找到工作;我們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二三十年後是否有用。所以,即使我們二三十年後可能產生新的工作,今天的孩子依舊不具備新工作的就業能力。那時候會出現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失業人口,他們喪失瞭經濟價值,甚至會進一步產生威脅。

到時候,人類未來的精英階層是否還會有動力去照顧這些弱勢群體?

現在世界各地的政府還會投資於那些弱勢群體,這是為什麼?因為政府的精英群體需要這些弱勢群體。即使是獨裁者,像德國的納粹希特勒,他也要投資於這些弱勢群體,因為他需要普普通通的德國人去當兵,建立強大的軍隊;他需要普普通通的德國人成為工廠的工人,支撐他打這場戰爭。

但是未來,如果人工智能替代瞭人類,國傢的精英階層就沒有動力去投資醫療、教育,去幫助弱勢群體瞭。人類社會也將分成兩大階層,一個是非常少的精英階層,就像上帝一樣,他們在創造大量的人工智能;而絕大部分人將變成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無用階層。

這是 21 世紀最大的風險。

無論是個人、企業、政府部門還是精英階層,在利用人工智能做決定時,一定要註意,人工智能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技術的發展還將會對社會經濟政治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在發展技術的時候,還要投資於社會影響的研究。

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技術可以創造出完全不同的社會和世界,我們未來的社會也不完全是技術決定的。如果大傢不喜歡我剛才描述的世界,大傢仍然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未來世界的形態,去消除風險,發揮技術好的一面。

謝謝大傢!

整理:小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