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傢獲"中國諾獎"獎金 100 萬美元

09-09

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剛剛,這三位科學傢分別摘取 2017 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各自獲得 100 萬美元獎金。

去年的未來科學獎的兩位得主分別是生命科學獎得主香港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得主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傢、企業傢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今年除 " 生命科學獎 "、" 物質科學獎 ",增添瞭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重要原創成果的科學傢。

2017 年,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由過去的 9 人增加至 15 人。新增委員均由現任委員提名、投票產生。目前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兼顧 " 未來科學大獎 " 獎項設置的三大學科,生命科學領域的委員包括何川、駱利群、饒毅、王曉東、謝曉亮;物質科學領域的有丁洪、季向東、文小剛、楊培東、餘金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有李飛飛、李凱、勵建書、田剛、夏志宏。

監督委員會由清華法學院教授高西慶先生與畢馬威團隊共同擔任,全程監督評審的每一個步驟和程序,以確保整個評審過程的公正、公平、公信力。

據未來大獎秘書長武紅女士介紹,未來科學大獎采取提名邀約制以及國際同行評議制度。未來科學大獎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社會推薦。科學委員會的成員不參與提名,在任職期間及其後兩年,也不能被提名,以保證大獎的公正與公平;國際同行評議,是科學評價的重要方式,公正高效的同行評議是保證科學質量的基礎,更是代表瞭未來科學大獎的高水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