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臨終關懷的老人:讓生命帶著尊嚴謝幕

10-30

他們多是沒有 " 治療價值 " 的重病老人,被醫院告知 " 時日無多 "。

有的老人全身插滿導管,被病魔折磨的身體幹瘦而虛弱,疼得說不出話;有的終日臥床,失去自理能力。

位於石景山的北大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住著十多位這樣的老人。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可能在此謝幕。

醫院給他們提供的服務,不再是為瞭治療疾病或延長生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盡可能減輕患者痛苦及其他的身體不適癥狀,改善生活質量,讓每個生命帶著尊嚴離開。

這類臨終關懷服務已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認可。但身處病房裡,臨終病人還要克服一些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疼痛、孤獨、恐懼,還有死亡。

全文 8339 字,閱讀約需 15 分鐘。

▲ 10 月 20 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因為老人耳背,醫護人員需要趴在老人耳邊才能和老人交流。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陶冉 攝

▲視頻丨 " 臨終關懷 " 之痛:患者一床難求,醫院連年虧損。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 ID:xjbdxw )

患癌老人

10 月 26 日 8 時,西五環外蘋果園附近的北大首鋼醫院住院部 14 樓,76 歲的薛靈蕓坐在病床上,在護工的幫助下擦身。

長期受肺癌病痛折磨的她身體瘦弱,雙腿細而無力,站立都需要他人扶著。

年紀大加上有糖尿病,醫生建議不做手術,保守治療。去年腫瘤變大,薛靈蕓住進瞭首鋼醫院腫瘤科。

那時的她身上插瞭好幾根管子——輸液管、尿管、引流管,還有心臟監護器,整個人動彈不得。

一段時間下來,病情沒有好轉,每天隻是拖著。不變的隻有那些管子。

薛靈蕓趁著自己清醒時,不止一次和女兒說 " 難受 "。當時病房裡三個病人,加上護工、傢屬,最多時一個房間待 7 個人。薛靈蕓看到別的患者病重難受,自己心裡更難受。

" 今年年後醫生暗示要回去準備後事瞭。" 薛靈蕓女兒說。

治療無望,回傢也無法護理,在征得薛靈蕓同意後,傢人把她從四樓的腫瘤科病房搬到 14 樓的安寧療護中心。

今年 3 月,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個成立安寧療護中心的三級綜合醫院。

薛靈蕓所住的 A09 房間有 10 多平米,可以放兩張床、一張桌子,還有獨立衛生間。她住的病床靠近衛生間,床頭放著監護儀器,儀器的插座被一幅抽象畫擋著。

在她的床頭,還掛著兩頂漂亮的帽子,天氣好的時候,女兒會帶她出去吃飯。

南向落地窗簾拉開,就是擺放著藤椅和茶幾的陽臺。每天早晨她都會被扶著來到陽臺吃早飯。

她的每一天都從清晨 7 時開始。肺癌晚期的她,因腫瘤變大導致胸部時常疼痛,疼得厲害時像針紮一樣,她大口地喘氣,有時甚至接不上氣。有時半夜疼醒,女兒趕緊喂她吃藥,半個小時後才能緩解。

起床後,護工幫她擦洗完身子,推她到陽臺吃早飯。早飯很簡單,有豆漿、油餅,薛靈蕓吃得很慢,吃得也不多,得由護工喂。飯後她和女兒坐著聊瞭會兒天。

上午 9 時許,薛靈蕓在護工的幫助下回到床上躺下。再過一會兒,醫生、護士就會來查房,詢問吃藥的情況。

薛靈蕓在這裡沒有再治療,吃的都是止疼、調節神經的藥,早晚各一次。有瞭藥物控制,因肺癌引起的胸部疼痛可以緩解一些。

自從薛靈蕓住進安寧療護中心,女兒也一起住瞭進來。傢人還請瞭護工 24 小時照料。晚上加張折疊床,三個人住在一間房。

比起以往,薛靈蕓話少瞭很多,但精神看著還不錯。臉上並不見太多皺紋,神志也比較清楚。聊起孫子孫女,她還能分清誰是誰,但稍遠一點的事兒她已經記不清瞭。

她喜歡靜靜地坐著看電視,尤其是戲劇類節目和電視劇,看到喜歡的評劇演員新鳳霞,她還會跟女兒、護工聊一聊。她看到電視上做油炸牛肉,還感慨:" 饞瞭,但是咬不動瞭。"

在房間裡坐久瞭,每天下午護工推著薛靈蕓在走廊裡轉悠幾圈。

傍晚吃完晚飯,薛靈蕓泡瞭泡腳,又接著看電視。

一天很快過去瞭。

▲ 10 月 23 日,北大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士正在給一名患者做治療。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陶冉 攝

安寧療護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 14 個病房、18 個床位幾乎已住滿。大多數人和薛靈蕓一樣,生活在癌癥的陰影下。

在薛靈蕓房間對面走廊的 A11 房間住著 83 歲老人霍光,他患前列腺癌 3 年瞭,10 月中旬剛住進來。

在此之前他在樓下腫瘤科住瞭將近半個月。後來發生瞭骨轉移,脊椎尾部劇烈疼痛,生活無法繼續。老伴生病、兒子工作忙,霍光在網上查瞭一番後,入住瞭安寧療護中心。

霍光身體還行,可以自主行走,穿衣、飲食不需要其他人幫忙。前些天兒子給他買瞭移動無線網,他就用平板電腦上網,看新聞,查關於治療疾病的資料。他每天花三四個小時上網,除此之外,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待著。

他覺得這才是 " 真正的療護醫院 ",有疼痛隨時可以治,不需要時又有個人的空間。知道他喜歡安靜,不輸液治療時,護士也不進去打擾。

" 入住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癌癥晚期。" 醫生組長曹玉娟介紹,安寧療護中心主要接收癌癥晚期、失智、心衰等患者。中心配有 4 名醫生、10 名護士。

在曹玉娟看來,安寧療護旨在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除瞭 10 多名醫護人員,中心還有營養師、中醫師、康復按摩師和心理治療師,以及來自北京各行業的志願者,並與抗癌樂園等公益組織建立瞭長期合作關系,針對晚期腫瘤患者,做好其身、心、社、靈層面的綜合照顧,減輕或緩解患者疼痛和其他不適癥狀,幫助患者盡可能地積極生活,正確認識和對待死亡。

每天上午 8 時許,護士會挨個病房掃床和詢問情況,也有清潔工人打掃消毒。9 時許,護士再次推著治療車,為病人輸液、換藥、測血氧血壓心率。同時還要詢問病人晚上睡覺的情況,床頭是否高瞭、睡眠怎樣、呼吸是否憋悶等,以便做出調整。

10 時左右,醫生開始查房,對需要對癥治療的病人做出診斷,並對護士做出新的護理要求。

薛靈蕓和霍光很喜歡這裡,在醫生護士的照顧下,兩人的疼痛都得到瞭緩解。

和其他醫院不同,在這裡,傢人被允許和患者住在一起,以便更好地照顧患者。薛靈蕓也深受其益。

生死

死亡,是這些被臨終關懷的老人們無法避開的話題。

10 月 25 日晚 7 時許,原住 A08 病房的李評梅多種器官衰竭,停止瞭呼吸。

87 歲的李評梅今年 4 月被查出腎癌晚期,手術後半個多月發生骨轉移,全身疼痛。" 在傢必須睡最軟的床,一碰到硬的東西就會喊疼。" 李評梅的女兒說,傢裡人看著心疼,又將她送到瞭醫院。

在首鋼醫院期間,她又出現瞭心衰,傢人將她轉院做瞭手術,住進瞭 CCU 病房。今年 9 月,在朋友推薦下,李評梅來到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

漸漸地李評梅出現譫妄,一陣糊塗一陣明白,有時還會出現幻覺。到瞭 10 月中旬,李評梅突然神志恍惚、呼吸困難,靠吸氧維持生命。

" 大部分人都對死亡有恐懼,誰都希望活著。但是當一個病人,踏入這個病房時,他已經從內心開始接受死亡瞭,但是又希望能有希望。" 志願者李倫說。

來自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的李倫和同伴每周四來一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陪患者聊天,疏導情緒。

李倫認為,死亡和出生是一樣的自然規律,但身為志願者的她也沒辦法給出 " 死亡輔導 ",隻能在聊天時表示盡量理解他們的痛苦。" 願意說出來(恐懼),可能就會好一些。"

" 其實生命的意義是在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而不是數量。我們不能讓自己的親人,每天煎熬著為活人活著。" 李評梅的女兒說,他們不願母親接受過度醫療,也不願她受苦。

在她看來,隻要母親不難受,多活一天是一天,多舒服一點就是一點。

李評梅生前跟女兒提瞭幾個心願。一是一定要有人陪著她,還有要把老傢的房子蓋起來,另外想埋葬在老傢。女兒和她商量," 傢人在哪兒哪裡就是傢,葬的近瞭,我們想看你隨時都可以,老傢那麼遠,你一個人在那裡我們也不放心 ",李評梅答應瞭。

薛靈蕓在確診癌癥後一年多就說要置辦壽衣,讓女兒帶著她去買,挑好佈料、顏色、樣式,都手工做好。

" 她看得特別開,總說不怕死。" 但女兒還是盡量不與她聊生死,隻聊傢常。在薛靈蕓左邊病房,已經換瞭六位病人,右邊病房換過一位。這些女兒都沒讓她知道,怕她難過。

安寧療護中心自今年 3 月開辦以來,已送走近百位患者。

也有病人因病痛想早點離世。" 我們會盡量減輕他的痛苦,對癥治療。" 中心主任王德林說,也會請心理醫生會診,進行心理疏導。

當有病人提出安樂死時,著實嚇瞭護師孫文喜一跳。她和病人聊天發現,病人想要安樂死一是太痛苦,二是沒有活著的意義瞭。

掌握 " 病因 " 後,醫生護士以及心理師、志願者會共同幫助他盡量控制身體上的痛苦,通過陪伴讓他感受到愛,和傢人一起找到他活著的意義所在。

▲北大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設置瞭靜修堂,供有需求的老人使用。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陶冉 攝

疼痛與孤獨

除瞭死亡,被臨終關懷的老人也害怕癌癥帶來的身體疼痛和孤獨。

10 月 26 日上午,在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盡管有藥物止痛,一位老人還是疼痛難忍,大叫瞭一聲,短促又充滿哀傷。

" 我媽媽在傢喊疼的時候我們還以為她不夠堅強,來瞭醫院後護士說癌癥晚期的患者身體是真的很疼。" 李評梅的女兒說,提起母親,她滿是心疼和愧疚。

" 死我不怕,我就怕痛苦。死,是人的一生必需的,但不能是痛不欲生的難受的死。" 霍光說,有一次疼得厲害,他曾想過自殺。

他在四樓腫瘤科治療時,剛住五天,隔壁床的患者就走瞭。患者 63 歲,比霍光小 20 歲。臨終前身上插著管子,每天隻微弱地呼吸,霍光看著就覺得難受," 那完全是受罪。"

在安寧療護中心,一位得瞭胰腺癌的老人,身上安瞭止疼泵,每天 24 小時給藥,才能堅持。" 不可能完全不疼,身體難受都不愛說話瞭。" 病人傢屬說。

他們也害怕孤獨。李評梅的女兒回憶,心衰手術後,在 CCU 病房住瞭 20 多天,母親開始鬧著出院," 她不願離開傢人,一定得我們陪著。"

" 有時候我們也不能做什麼,就是陪著,聽他們說。哪怕就是坐會兒打個招呼,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每周四上午,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的四位志願者會來到安寧療護中心看望老人。

" 你陪伴的每個病人,你在的那一刻,能讓他開心就好,這也是醫院的要求。" 一名志願者說。

在安寧療護中心,一位失獨患者第一次見到志願者時,就問他們知道什麼是孤獨嗎?

因為孤獨,他晚上睡不著,隻能玩手機看微信。嚴重時,他嘗試過自殺。當他吃到第三片安眠藥時,想到 " 如果我死瞭,我老伴怎麼辦?" 之後,沒有繼續下去。

" 我們今天到一個病人房間,他蹭地一下就從床上坐起來瞭,說我正鬱悶呢,你們來瞭正好跟我聊天。" 志願者李倫表示,有時候,病人的苦痛不願意跟傢人說,可能是不想傢人壓力更大。

" 不過我們也發現,有傢人陪伴的病人狀態會更好一些。"10 月 26 日上午,志願者到薛靈蕓老人的房間門口,隻是打瞭個招呼就去瞭下一個病房。" 她的傢人和護工都在,不缺愛,也不缺陪伴,所以我們把時間用在其他病人身上。" 李倫說。

在薛靈蕓隔壁房間,志願者用瞭比別的病人更多的時間。這位老人得瞭阿爾茨海默病,神志已經不清。她每天躺在病床上,一位護工照顧她,傢人偶爾過來看望。" 她拉著我們說瞭很久,有時應和一句,大部分時間就聽她一直說,其實有些聽不懂,但是也待在那裡聽她傾訴。" 李倫說。

在安寧療護中心,有五位老人沒有傢屬陪伴,除瞭霍光,其他有護工照料。他們的病房往往比較安靜,有時會傳出電視聲和收音機的聲音,大多人都隻是躺著。病痛的折磨使他們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李倫說,對於無法交流的病人,傢人或者志願者能做的隻有靜靜地陪伴,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笑容

被疼痛折磨,被孤獨、死亡的陰影籠罩,讓一些病人難受的話也不願說。笑聲漸漸成為病房裡的 " 奢侈品 "。但薛靈蕓的女兒還是想著法子逗母親開心,哪怕能有一刻笑容,也是好的。

薛靈蕓女兒說,在安寧療護中心,有瞭單間,還可以陪床,母親心情好瞭很多。平時一位護士不忙時,還會跑過來,拉著薛靈蕓的手給她唱歌,惹得她呵呵笑。

" 活一天就高興一天,活一天就算賺一天。" 霍光說," 我就想安安穩穩的能吃飯睡覺。有病有疼痛,大夫幫我解決。我就這些要求,已經都達到瞭,就好瞭。"

" 每位患者都不一樣,治療方案也因人而異。" 護士長胡蕾說,比如一名叫楊喬的患者,傢裡人擔心他得知自己真實的病情後會焦慮,我們也不會向他提及。隻是會告訴他,現在病情比較重瞭,我們會怎麼想辦法改善他的癥狀,能讓他盡量少些痛苦。

71 歲的楊喬也是一位肺癌患者,經過多次化療放療後,病情依然沒有控制住。現在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腦、肝、脾、腹腔淋巴結。10 月初,病情加重後他感到乏力、頭暈,食欲不振。傢人看他兩三天沒有吃飯瞭,中秋節沒過就趕忙送他到安寧療護中心。

妻子一直照顧著他,還手寫瞭五大本治療記錄。到瞭安寧療護中心後,醫生改善瞭他的飲食問題,問起在這裡如何,楊喬會微微笑笑,點點頭說 " 挺好的 "。

志願者李倫回憶,一位 9 月份去世的結腸癌患者,生前一直安詳樂觀。雖然日漸消瘦,神情疲憊,志願者給他讀文章時,他總是嘴角上揚面帶微笑安靜地傾聽。

傢屬們感激醫生護士為患者所做的一切。今年 6 月份,一位患者傢屬捐贈給醫院 3 萬元人民幣,希望用於醫院安寧療護事業的發展。

78 歲的患者賈某是腸癌晚期,在安寧療護中心住瞭 45 天左右,平靜安詳地度過瞭生命的最後時刻。

賈某妻子在致敬函中寫道:" 捐款不僅僅表達我們全傢的感激,更是希望我國的安寧療護事業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為更多的患者和傢屬造福,這也是賈先生的遺願。"

讓賈某妻子記憶最深的是,丈夫住院期間雖然病魔纏身,但他臉上時常浮現發自於內心的笑容,這讓她深感欣慰。

(文中薛靈蕓、霍光、李評梅、楊喬均為化名)

▲隔著病房就是通透的長廊,護士在給病人換完藥走出病房。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陶冉 攝

調查

" 臨終關懷 " 一床難求 多醫院稱虧損

臨終關懷也稱作安寧療護,是指對瀕臨死亡的老年患者給予親切的撫慰、良好的照顧和盡可能的幫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對臨終病人的照料是在 1967 年,在英國倫敦由桑德斯首創的聖克裡斯多費臨終關懷醫院。

1987 年成立的北京松堂關懷醫院,是第一傢醫養結合的老年護理院,也是我國第一傢臨終關懷醫院。

30 年來,多個省份已設立臨終關懷醫院或在醫院內設置臨終關懷病房。

2013 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 " 積極發展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 "。

今年 3 月,北京市衛計委已遴選確定北京市隆福醫院等 15 傢醫療機構成為首批北京市臨終關懷試點單位。

▲ 10 月 20 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因為老人耳背,醫護人員需要趴在老人耳邊才能和老人交流。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臨終關懷床位一床難求

10 月 25 日晚,北大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一位患者離世,A08 房間空瞭出來。次日下午,一名 83 歲、患血癌的老人就住瞭進來。

" 我們等瞭半個多月,26 日上午接到醫院通知,就趕緊過來瞭。" 老人的兒媳說,目前老人的癌細胞擴散到腸子外面,形成腫瘤,隨時可能導致腸梗阻。以老人的身體狀況,已不能再進行化療治療。別的醫院不方便陪床,老人又不放心老伴一個人在傢,因此選擇這裡,老兩口可以互相陪伴,加上有醫生護士照顧,傢人也放心。

在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平均每人的住院周期為一個月。每個月都有二三十人排隊等候床位。

據重案組 37 號 ( 微信 ID:zhonganzu37 ) 者粗略統計,像首鋼醫院這樣可以提供臨終關懷的醫療機構,包括民營的,在北京共有 30 多傢。總床位兩千張左右。

這個床位數,並不能滿足患者需求。

《2016 年度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惡性腫瘤仍居北京市民死因之首,占全部死亡的 26.8%。惡性腫瘤死亡率為 177.32/10 萬,比 2015 年上升 0.68%。

實際上,各傢臨終關懷醫院接收的病人也大多是癌癥晚期患者。" 我們一般接收疾病不可逆轉,生命不超過三個月的患者,對他們進行對癥治療,改善最後的生命治療。"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主任王德林說。

今年 10 月份以來,重案組 37 號探員探訪瞭北京十多傢可以提供臨終關懷的醫院,不論是幾張床還是幾百張床的醫院,基本都是滿床狀態,想要入住需要提前預約。

有些病人甚至在等待入住的過程中就去世瞭。

多傢臨終關懷醫院接收對象不一

在臨終關懷醫院 " 滿床 " 的背後,一部分床位並非真正為 " 臨終關懷 " 所用。

在北京松堂關懷醫院,有 70% 老人處於養老狀態。有患者已經住瞭十多年,由於生活不能自理,回傢也無以為繼。另外一些非癌癥晚期的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後病情有所好轉,也不願出院,擔心病情惡化回來沒有床位。" 不可能把病人趕出去。" 醫院有關人員說。

重案組 37 號 ( 微信 ID:zhonganzu37 ) 走訪多傢臨終關懷醫院發現,各醫院對於接收對象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接收 " 生命處於末期的癌癥患者及其他如失能、心衰等疾病患者。" 對失能、心衰患者,醫院也會評估其生命周期。

海淀醫院需要提供病歷和病人傢屬信息,以評估是否可以入住。

北京和睦傢康復醫院和北京萬壽康醫院接收所有需要康復的病人,臨終病人可以選擇專門臨終關懷服務。

由於綜合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多設於腫瘤科,一些醫院對於臨終關懷患者隻接受腫瘤晚期病人。如北京復興醫院,計劃設置 20 張床位,目前可以接受晚期癌癥病人進行姑息治療。

除瞭接收對象,各臨終關懷醫院該為患者提供怎樣的服務,也無統一標準。

今年 1 月,國傢衛計委印發《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從床位、科室、人員設置方面提出相關要求。按照標準,安寧療護中心至少有 1 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每 10 張床位至少配備 1 名執業醫師、4 名護士,並按照與護士 1:3 的比例配備護理員。

這一標準更多是從硬件上做出規定,對於服務內容這種 " 軟件 " 未做過多規定。

北京香山醫院有 400 多張床位,是集醫療護理康復為一體的綜合醫院。工作人員坦言,醫院的護理有臨終關懷的特點,但和真正的臨終關懷不一樣。這裡隻調理病人病情,不涉及心理疏導。

松堂關懷醫院為緩解患者情緒,在醫院內部設置佛堂,供有信仰的患者拜佛。

" 我們基於自己應該做的,對病人多一些關心照顧。"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師孫文喜說,現在中心每周都組織學習,也在不斷地提升服務質量。在該中心,除瞭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治療外,護師還需照顧每位患者的情緒,遇到情緒低落的患者,還要請心理醫生會診。

該安寧療護中心還與志願者組織聯系,組織志願者定期來醫院陪患者聊天,疏解情緒。此外,中心還設有談心室、靜修室,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隆福醫院北苑院區也有專門做臨終關懷的社工,每周去醫院兩次,給老人做心理疏導。

有臨終關懷醫院稱一年虧損 200 萬

臨終關懷越來越受關註的同時,一些醫院虧損的新聞屢見報端。

松堂關懷醫院包括床位費、護理費、醫生治療費在內,單間價格不超過 6000 元,全院近一千張床位幾乎住滿,由於收費較低,隻能勉強維持運營。

北京隆福醫院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臨終關懷由於不以治療為主,目前在醫療方面主要有床位費和護理費,按照相關規定,三人間每天 60 元,雙人間每天 70 元,護理方面,一級護理一天下來不過是 50 元,用到的設備也很有限。" 過去這兩年,一年要虧損兩百多萬元,政策上沒有相應補貼,完全靠醫院自己來承擔。"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從今年 3 月成立以來,也處於虧損狀態,目前主要由醫院和腫瘤科對其補貼。" 水電、設備成本、人力成本投入很大,但是收入很少,每天幾乎隻有床位費。因為很多病人不再積極治療。" 中心主任王德林說。

" 我們護士除瞭治療護理外,對病人心理方面的服務也不收費,這樣就造成工作比之前的科室更忙,但是獎金卻下降瞭。我們一直在努力平衡,不能隻靠愛心支撐。"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士長胡蕾說。

在臨終關懷醫院虧損的背景下,一些醫院也存在收費依據不明的情況。一傢公立醫院表示,如果老人在醫院去世,需交 5000 元 " 臨終關懷費 ",費用包含的服務有開具死亡證明、聯系殯儀館等。一傢民營醫院則要求入住前需要醫生看診評估是否符合入住條件,這項服務要收費 800 元。

北京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候任總幹事劉陶表示,這可能是醫院為瞭維持運營所采取的一些手段。不過,任何一個安寧療護機構,在任何一個國傢,都是與慈善、人文關懷相對接,不可能賺錢。這就需要政府補助和社會愛心資金註入。

胡蕾也呼籲國傢政策能對臨終關懷病房有所補貼,同時社會慈善基金也可以註入,使這項事業更長遠發展。

此外,臨終關懷病人也需要社會愛心人士陪伴。胡蕾說,醫生和護士平時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和病人深入聊天,這就需要志願者來陪伴病人。病人與志願者聊天,比跟醫生護士更輕松,沒有心理壓力。

鏈接

北京首批 15 傢臨終關懷試點單位

●北京市隆福醫院

●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

●朝陽區孫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朝陽區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市海淀醫院

●北京老年醫院

●豐臺中西醫結合醫院

●房山區第一醫院

●房山區長陽鎮衛生院

●通州區老年病醫院

●大興區舊宮醫院

●大興區長子營鎮中心衛生院

●昌平區回龍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昌平區南口醫院

新京報記者 趙朋樂 實習生 田為

編輯 湯暘 張太凌

校對 翟永軍 吳限

往期重案回顧:

多傢快遞公司推 " 隱私面單 ",能否保障個人信息高枕無憂?

郎永淳醉駕被訴至法院,名人酒駕又增前車之鑒

陪讀被氣成心梗?江蘇省首度明文喊停 " 傢長作業 "

涉案 2 噸毒品被警方懸賞 100 萬通緝,這個毒販什麼來歷?

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機,24 歲研究生成 " 公益達人 "

本文為重案組 37 號 ( 微信 ID:zhonganzu37 ) 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 以下為推廣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