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註:作為區塊鏈的入場者之一,李笑來曾經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但他也認為,十多年前,互聯網泡沫之前,有許多人慨嘆過自己錯過瞭機會,還有多少人在互聯網泡沫破碎瞭之後慶幸,可是機會並沒有從此消失,互聯網隻是臨時遇到瞭一點挫折,而後就高歌猛進,後來催生瞭更大的機會。而區塊鏈也是如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 學習學習再學習 " ( ID:xiaolai-xuexi ) 。
" 一夜之間 ",區塊鏈 " 又 " 火瞭 …… 在此之前,區塊鏈也好比特幣也罷,每隔一段時間就 " 特別 " 火,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比特幣不知道 " 被死亡 " 瞭多少次呢。這裡有個網站,專門統計瞭一下,截止 2017 年 9 月 6 日,比特幣總計 " 被死亡 " 146 次瞭呢 !
僅僅《經濟學人》雜志就至少報道過七次 " 比特幣泡沫破裂 ",報道過十多次 " 虛擬貨幣將要 ( 或者正在 ) 改變世界 "……
歷史上從來沒有什麼技術 " 離錢太近 " 到這個地步,區塊鏈技術從一開始就在 " 錢 " 這個東西最本質的地方 " 發行 " ( 比特幣就是一傢區塊鏈版本的世界銀行,隻有 " 比特幣發行 " 這麼一個業務 —— 當然,既然發行瞭,就必須 " 記賬 " ) 。
跟錢、財富有關,那它就隻能與 " 恐慌 " 緊密關聯:
賠瞭錢,當然直接恐慌 ;
可是即便賺到錢,害怕賺到的部分消失,更恐慌 ……
最恐慌的是,見到別人賺到錢,尤其是傳說轉到很多錢,最恐慌 !
從醫學角度來看,恐慌與焦慮是最影響內分泌穩定的情緒,睡眠減少、食欲下降,甚至性欲消失 …… 極度的恐慌與焦慮,真的可能產生 " 一夜白頭 "。
拿我個人來說,即便我原本是個 " 極度淡定 " 的人,這幾年白頭發多瞭很多很多 …… 幾乎全白瞭。我猜這跟我經歷的連續幾年多維度恐慌與焦慮有極大的關系,雖然,我是糖尿病患者,內分泌本來就不太穩定。
春節這些天,區塊鏈世界就沒消停過哪怕一分鐘,四處響驚雷。別說過節瞭,據說 " 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 瞭呢。一切的 " 學習 " 活動底下,都湧動著已入場者的刻意掩蓋瞭驕傲而表現出來的謙虛,以及即將入場者懶得修飾的焦慮,抑或幹脆是恐慌。
其實,已入場者中的一部分,比如我,曾經長期處於焦慮狀態。
時時刻刻體會著嚴重的 " 不真實感 " —— 這是真的嗎 ? 這是我正在做的事兒嗎 ?
被質疑、被非議、被抹黑,當然會引發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 委屈是焦慮和恐慌的另外一個終極形式 ;
腳下踩著個最大的浪花,看起來很美,可事實上並不可能舒服 ( 不可能像是坐在頭等艙一樣 ) ,大部分的智商、情商、技能,都被耗費在 " 掙紮著不掉下來 ",而不是別人以為的 " 開疆拓土 " —— 也就是說,恐慌更多,焦慮更多,甚至來不及欣賞風景,甚至來不及自戀一下 ( 你沖浪的時候自拍一下試試 ? ) 。
如何克服這種恐慌 ? 如何讓自己正常起來 ? 如何讓自己在這個天然激動人心的領域裡相對更冷靜一點,更淡定一點 ? 我掙紮瞭很久。最終隻是想明白瞭一個問題,就基本上解決瞭幾乎所有的焦慮。
其實,你什麼都不會錯過。這其實是個哲學問題。
印度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唯一可能發生的事情。
也就是說,後悔也罷,欣慰也罷,發生瞭就是發生瞭,不會 " 不發生 ",不會被抹掉,不會被更改 …… 哎呀,原來人生本來就是區塊鏈技術的目標 —— 人生本來就是個 " 不可篡改,不可逆轉的數據庫 ",你遇到的每個事件,隻不過是哪個 " 歷史記錄不可篡改的數據庫 " 中的一條記錄,唯一的那一條記錄。
所以,既然 " 錯過 " 瞭, 那就是 " 錯過 " 瞭 ; 然而,那可能不應該被叫做 " 錯過 ",隻能叫做 " 未發生 "。
於是,最大的恐慌就解決瞭:
最令人恐慌的源泉之一,無非是 " 害怕錯過機會 ",尤其是害怕錯過 " 大機會 "。
" 錯過 " 這個詞就有誤導性,尤其是它與其它的詞匯連在一起的時候。" 錯過的機會 " 根本就不是機會,因為錯過的當時,你根本就沒有識別出那個機會,所以,即便那是真的機會,也不是 " 你的機會 ",所以,你錯過的隻不過是 " 並非屬於你的機會 " 而已。你什麼都沒錯過 —— 至少沒有錯過 " 屬於你的機會 "。
再進一步,你會發現並接受這麼一個事實:機會這東西,隻能越來越多,隻能越來越大。
想想吧,十多年前,互聯網泡沫之前,多少人慨嘆過自己錯過瞭機會 ? 又有多少人在互聯網泡沫破碎瞭之後慶幸 ? 可是機會從此消失瞭嗎 ? 沒有啊 ! 互聯網沒有死,隻是臨時遇到瞭一點挫折,而後就高歌猛進,後面互聯網支付催生瞭更大的機會,電商 ; 再後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催生瞭更多更大的機會 ; 再後來,移動支付的普及,又一次催生瞭更多更大的機會 ……
還有呢:每一波機會之後,都是比上一波更大更猛的創富程度。
自己去想。
有過那麼幾次,徐小平老師問過我:笑來,為什麼你可以那麼早認識到,並且能持有那麼久 ?
事實上,我每次給出我的答案之後都覺得可能並不是權重最高的那個理由。最終,我自己找到瞭最佳的、權重最高的那個理由,告訴徐老師:2011 年的時候,我恰如其分地窮。那個時候我的海外賬戶裡能拿出來的錢,最多總計 16 萬美元。
我開始關註的時候,比特幣的總市值,剛剛從 200 萬美元躥升至 500 萬美元。因為我恰如其分地窮,所以," 說沖進去就沖進去瞭 "。可是,那時候我給幾個大佬講這個事情,他們的一致反應是," 哇 ! 這東西牛逼啊 ! 好玩 !",然後呢 ? 然後就沒有然後瞭,為什麼 ? 因為他們每天隨隨便便投資的創業公司也都是這個規模量級,一年要投幾十個,單單這麼一個 " 項目 " 裡,放不進去那麼多錢 ……
許多年過去瞭,這場 " 社會實驗 " 看起來很成功,於是,大佬們自然而然地沖進來瞭 —— 為什麼 ? 因為他們現在 " 恰如其分地富 ",這個體量,到瞭適合他們玩的時候瞭。他們晚瞭嗎 ? 一點都不晚 ; 他們錯過什麼瞭嗎 ? 其實什麼都沒錯過 …… 他們恐慌嗎 ? 也許那情緒是存在的,可實際上有啥恐慌的 ? 他們在現實世界裡要技術有技術,要運營有運營,要資本有資本,頂多是一時不適應而已,可是,你什麼時候見過手中掌握大量資源的人學習能力極差 ? 他們很快就會適應的,他們很快就會用自己的方法找到最佳路徑,而後再次如魚得水。
那麼普通人是不是應該恐慌 ? 更沒必要瞭。從這個角度想就明白瞭,現在它就相當於是股市上沖出來的一支 " 黑馬股票 " 而已 ( 體量跟蘋果公司差不多大 ) ,看好就買,看不準就等,反正這樣一支股票不會死。隻要它不死,就接下來有無數機會,其中肯定包括 " 屬於你的機會 "。
在抹平焦慮這件事兒上,我可能經驗最豐富瞭,可真的要分享,也就這一點而已。希望對一些人有幫助。
2013 年的時候,我在車庫分享,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至今都有很多人記得:人生除瞭投資還有生活,當然,生活更重要。
來源:互聯網的一些事(www.yixieshi.com). 轉載請保留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