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 智能春聯 " 是這個春節裡 AI 圈最大的主角。
隻需要輸入一個詞,智能春聯系統就能作出一副喜慶吉利的春聯,將高科技的人工智能與流傳千年的春聯有趣的結合在一起。由百度首次推出的智能春聯系統,既應景又容易上手,吸引瞭千萬用戶的參與,陪大傢度過瞭一個溫馨有 AI 的春節。隨後騰訊也推出瞭類似的功能,在朋友圈裡掀起一波小高潮。
在春節之後,我們想做的頭一件事就是來解讀一下這種最貼近 " 年味兒 " 的 AI 技術背後究竟隱藏瞭哪些思考。
事實上,隨著 AI 技術應用化的日益推進,不僅產品和技術邏輯的 " 小心思 " 在變,背後人與 AI 如何相處的 " 大道理 " 也在發生變化。而這一切,可能就蘊藏在你手機中刷出的一副對聯裡。
刷完大屏刷小屏的智能春聯,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魔法?
2018 的智能春聯,和 2008 的自動寫詩有區別嗎?
機器生成內容,其實對於大部分互聯網用戶來說都不陌生。早在十幾年前的 PC 時代,就已經有網頁應用版的 " 自動寫詩軟件 "。
智能春聯看似和幾年前的 " 自動作詩軟件 " 非常相似,可在技術內核上卻有著本質的差別。
如果大傢重新體驗一下自動寫詩系統,馬上就會發現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據詩歌的韻腳規律進行搭配。雖然句句押韻,但立意通常落在四句、八句之中。
而用 AI 來寫對聯會被熱捧,就是因為 AI 帶來的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端口,已經開始瓦解機器內容生產領域的核心阻礙。並且成功挑戰瞭更難的命題:根據關鍵詞句寫對聯。
以百度的智能春聯為例,AI 所做的春聯不僅僅上下聯押韻,而且還能實現對仗、語義承接、意境聯想,等等隻有人類才擅長的寫作技巧。不但能夠把用戶給出的任何關鍵字合理嵌入到上下聯裡,還能整合出對仗的意境,並確保整體含義是春節的祝福。
這樣巧妙的 " 小心思 ",背後佇立著 AI 的魔法。確切的說,是神經元翻譯技術突飛猛進帶來的紅利。
我們可以註意到,百度的智能春聯背後,是百度翻譯團隊的技術和與解決方案作為支撐。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信號,當我們以為春聯是創造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這種對信息的合理篩選和邏輯化整合,其實與翻譯技術所應用到的彈性網絡、語言結構處理等思路更為貼近。
在根據關鍵詞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百度會把機器翻譯相關的技巧應用在瞭春聯中。智能體會抽象出語言結構、搭配邏輯與意象聯想之間的聯系,並在創作春聯的過程中,把相關意象和信息建立新的秩序,最終呈現在大傢面前。
聽起來可能有點復雜,讓我們把整個 AI 寫春聯拆分成三個步驟來解釋春聯是如何被 " 翻譯 " 出來的:
1. 詞的生成。智能春聯的玩法,是用戶給出關鍵字,然後系統生成內容。但我們知道,單字是沒法放在春聯裡的。這就需要 AI 將單字聯想成一個詞,使之生成春聯的組成部分。這就需要用到神經網絡翻譯中的詞匯聯想能力。
2. 句子的推理。有瞭一個詞之後,AI 需要給這個詞完整推理出一個句子,把它放在裡面有序、邏輯通順、意義正確,這就需要機器翻譯當中使用 AI 進行語言結構歸因和邏輯組織的能力,這步之後,上聯就被翻譯出來瞭。
3. 對仗的藝術。有瞭上聯,AI 還需要根據上聯和關鍵詞推導出下聯,這就需要 AI 模型對 " 中文對仗 " 的抽象原理進行有效的機器學習,並且理解春聯中所需的知識圖譜技術,否則隻能驢唇不對馬嘴。這步之後,一個完整的對聯才宣告出路。
可以想見,這些技術的配合,不僅需要強勁的機器翻譯技術支持,同時還需要強烈的產品意識作為支撐。
想要實現最終的春聯效果,除瞭搭建神經網絡之外,也需要強大的分詞技術和知識圖譜技術。建立起 " 雞 "、" 狗 "、" 新春 "、" 發財 " 這一類在春聯中頻繁出現意象的知識圖譜,快速準確對關鍵詞進行翻譯。當然,對於紮根搜索功能,NLP 技術上取得瞭諸多成就百度來說,這些都不在話下。
" 追熱點 " 隻是手段,讓技術通往傢庭場景才是目的
但如果把這次智能春聯看成一次科技企業們的春節 campaign,未免有些顯得太過誇張。除瞭亮一亮技術肌肉,智能春聯還承擔著其他使命嗎?
這裡或許可以討論一下 AI 這種技術最終去往的 " 大道 "。我們知道,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存在方式,AI 對於絕大多數民眾來說是陌生和充斥瞭隔閡的。但如果這種狀況持續,AI 就隻能是屠龍之術,沒有實際落地的一天。
當今人工智能企業,除瞭要註重技術的研發之外,另外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技術的普及。讓新技術不再僅僅停留在年輕群體中,而是要高度下沉,讓上至老年人,下至孩童都對人工智能認識和瞭解。
技術下沉的最好案例,就是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取得優勢。相較全球,不管是移動終端硬件,還是移動軟件,中國在技術上並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地方。但充分的下沉趨勢讓給中國互聯網提供瞭足夠的資本動力、更優質的產業分佈和充分的人才補給。這一切讓中國有瞭超越其他選手的資本,並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累積下瞭更多數據優勢。
從移動支付、AR 紅包的案例來看,春節無疑是一個十分有利於技術下沉的窗口期:地域、年齡的隔閡被打破,高頻的社交有利於不同社會角色之間的信息交換。在這時,智能春聯中人工智能技術就會成為談資,很好的在不同群體中滲透進去。
在春節這個特定時間點,用 AI 承載傳統文化與民俗,打破年輕人與傢庭成員之間的鴻溝和尷尬,不僅是一個好的傳播途徑,更是 AI 落地的一次軍演。
畢竟技術這種東西,百聞不如一用。
沖突感:AI 闖入認知的鑰匙
其實不光是春節窗口期,在任何時候人工智能新技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都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點,對於百度來說,尤其如此。
2014 年,百度推出瞭文言文翻譯。2016 年,百度推出瞭智能寫詩系統。加上今年的春聯,百度人工智能相當執著於語言文字上的雕琢。文言文、春聯、詩詞這類傳統文化的結晶本身就是一種迷人的文字遊戲,和圍棋一樣有著明確的規則,人工智能又恰恰擅長於這種規則下的遊戲。
為什麼我們身邊其實已經處處充滿瞭 AI 的應用,但大傢還是對 AI 在圍棋上戰勝人類更感興趣呢?答案是圍棋上的頂尖輸贏,是一件有沖突感,有話題性的事情。隻有制造沖突感,才能讓技術真正闖入普通人的認知。
AI 寫春聯,也是一樣的道理。
" 機器 " 和 " 創作 " 兩個關鍵詞之間強烈的反差感,是在傳播中增加大眾記憶點的關鍵。就像同樣是利用瞭圖像識別、神經風格遷移等 CV 技術,拍照美顏相比 Prisma 的照片變油畫功能,就讓人覺得 " 沒那麼智能 "。其實雙方都有足夠的技術含量,隻是照片變油畫顯得更少見、更具沖突感,有助於大眾記憶。
同理,智能春聯也是一樣,通過傳統文化和高新技術之間的沖突感吸引大眾感受 AI、記住 AI,不失為 AI 進入中國深處的一種可能途徑。當傢人煩惱於買到的春聯詞句太俗,又難以想出特色春聯的時候,讓 AI 上來露一手,變出一副藏有傢人名字的春聯,難道不是一副很有沖擊力的畫面嗎?
其背後生活與技術的貼合感,顯然是讓百度這樣的 AI 企業,投入更多力量也值得的。
不知道在今年的春節中,你與傢人是否嘗試瞭智能春聯這樣的新玩法,是否讓 AI 成瞭年夜飯桌上一樁新鮮的談資。但可以肯定的是,AI 正在讓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悄然發生變化,即使是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因為技術的加入也產生瞭那麼一點有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