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GPLP"(ID:gplpcn),作者 墨行。
前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投資圈也是如此。
在夾雜著利益及現實生活面前,投資圈的江湖甚至比其他行業還要水更深,朱嘯虎與馬化騰的微信朋友圈的互懟掀起瞭冰山一角。
真實的創投圈到底是怎樣的?創投江湖存在怎樣的恩怨情仇?
讓我們隨 GPLP 君試圖走進創投圈。
創投圈的秘密
投資人一向神秘,甚至被當作瞭神,因此,其一舉一動也備受吃瓜群眾的關註。
所以,如同朱嘯虎與馬化騰,某一天,即便是觀點上的不同——一個產品經理及投資人關於共享單車智能鎖誰更有優勢的觀點討論引發瞭吃瓜群眾的強勢圍觀,甚至被科技媒體將其作為當天的頭條新聞來推送。
可見,群眾對投資圈的好奇心有多強。
更何況,事實上,在創投圈,某某機構與某某機構不合,某某投資人看不上某某投資人,投資圈的拉幫結派的確真實的存在著,畢竟投資人也是人,一樣也有愛恨情仇。
然而,由於天然的貴族感的高貴做崇,加上吃瓜群眾的財力有限,作為金字塔的頂端,大傢隻有看的份兒,所以,這一層好奇又被放大,所以,我們也就部難理解為啥投資機構之間的一個觀點就能引發軒然大波。
其實,相比較投資新貴及老牌機構之間的對慫,朱嘯虎與馬化騰之間的觀點之爭不過是小兒科。
來,GPLP 君帶你見識真正的江湖。
創投新貴朱嘯虎及他的盟友們
自從投資瞭滴滴、餓瞭麼、映客、ofo 後,朱嘯虎成為瞭創投圈最帶流量的投資人,流量和吸睛程度並不亞於我們開口就是金句的徐小平老師。
而在這些項目背後,可以看到很多盟友的熟悉的面孔。特別是自 2012 年,朱嘯虎投資滴滴快的一戰成名,這些盟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投資機構間甚至玩起瞭類似於蘿卜蹲的遊戲:
王剛蹲,王剛蹲,王剛蹲完朱嘯虎蹲。
朱嘯虎蹲,朱嘯虎蹲,朱嘯虎蹲完騰訊 ( 螞蟻金服 ) 蹲 ;
騰訊蹲,騰訊蹲,騰訊蹲完大口袋蹲 ;
大口袋 ( DST、中信產業 ) 蹲,大口袋蹲,大口袋蹲完騰訊蹲 ……
而且,眾所周知,2012 年滴滴那次愉快的合作以後,王剛與朱嘯虎如同投資圈中知名的 CP,鮮少分開,OFO 的時候金沙江創投 A 輪,王剛 A+ 輪,同時王剛和金沙江創投共同領投瞭共享充電寶項目小電科技,衣服共享租賃平臺衣二三,還有不那麼成功的共享吃飯平臺 " 回傢吃飯 ",也是王剛天使輪,金沙江創投 A 輪火速跟進。
GPLP 君依稀記得,某一個媒體舉辦的論壇上,朱嘯虎和王剛同時作為那場共享論壇的受邀嘉賓,王剛拿到話筒說自己不用說太多,幾乎朱嘯虎投的項目他都在裡面,很多項目都是重疊的,朱嘯虎就能代表他。對於兩傢機構的類捆綁 CP 關系,王剛並不避諱。
當然,機構之間的 CP 組合如同宋慧喬與宋仲基的 CP 組合一樣,並不是投資圈的新鮮事兒,真格基金和紅杉資本就是最為明顯的一對,而且,雙方還是 GP 與 LP 的關系,這讓其關系與其他機構更加緊密——因此,真格基金的項目,紅杉資本是可以優先拿到的,如同早年間,特別是美元基金,因為有一部分是依靠於華興資本的項目推薦,因此大傢都願意跟華興資本套近乎,誰跟華興走得近,誰就可能優先獲知項目,其利益的結盟訴求比其他行業似乎更強烈。
不過跟那個時代相比,新興起來的創投圈子似乎比以往更加封閉,在那個小的俱樂部裡,不是誰能交加盟費就可以入會的,需要投資大佬的推薦及長老會的一致認可。
關於投資人之間的關系,記得 GPLP 君此前看過一組數據關系圖,源碼資本、昆侖萬維、以及作為 FA 機構的以太資本關系要好,梅花天使和安芙蘭資本 ,晨興資本和雷軍作為合夥人的順為資本,大傢合作緊密。
比如映客,最早由 FA 機構以太資本發現,然後由其推薦給源碼資本的曹毅,而曹毅又同時推薦給瞭作為 LP 的周亞輝,最後,周亞輝以昆侖萬維的名義投資瞭映客,並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獲得 2.86 倍投資回報。
為瞭與老牌機構有所區分,同時更能獲得優勢,這些投資新貴們投資決策相對扁平,同時在打法上更為靈活,他們的觸角伸的更長,同時在眼光不差的情況下它們又能迅速給 Termsheet,迅速打款,這點是創業公司很是看重的。
而老牌機構之間的流程繁瑣自不必說,而且投資圈的利益派,他們似乎沒有更多的動力與新一代展開競爭,畢竟這些人都已經功成身就,名利雙收。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於是,在利益的趨勢下,這些從老牌機構出來的投資新貴們,開始與組團的形式與東傢們為首的老牌機構在業務上展開激烈競爭。
如同看不見的戰場,投資圈的競爭更為殘酷而激烈。
投資老手:老牌機構的焦慮
隨著新一代的不斷崛起,投資圈平靜的湖水最終被打破瞭。
" 他們毛頭小夥子怎麼能夠掌管基金呢?給 LP 帶來損失怎麼辦 "
作為老牌投資機構的代表,X 很不甘,言談舉止間,仿佛他的權威遭到瞭挑戰。
因此,面對 GPLP 君,他看起來有點焦躁。
事實上,創投新貴的崛起的確讓他們有點不安。
不僅在項目上被投企業拿他們和新貴們對比,甚至面對 LP,他們也要被 LP 拿來對比挑選一番,你們如何與年輕一代進行競爭,他們看起來更年輕,更具競爭優勢,也更瞭解年輕創業者的想法。
以前,他們可以躺著就能享受品牌溢價帶來的紅利,實在投資不出去瞭,他們還可以做母基金,募資是那麼容易,然而,現在,不光募資困難,投資都被年輕的企業傢挑剔,這這麼不讓他們懊惱瞭。
因此,各種論壇,為瞭募資,他們也不得不拋頭露面,宣傳自己的投資邏輯,很別扭的用年輕人的語言宣傳自己的業績。
然而,即便這樣,他們始終錯過瞭一個時代,比如京東、唯品會崛起的電商機會,以及滴滴這波共享出行領域的機會。
而且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早期項目由於管理的資金太大,他們無所捕捉,也沒有辦法與更為積極的新興投資機構所競爭,項目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
甚至某些時候,投資機構為瞭爭奪某個項目,將創始人堵在瞭傢門口,直到其簽瞭 termsheet 為止。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創始人走瞭出去,他們的投資機會也就沒瞭,隨時有出價更高的投資人等著。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風口熱點越來越集中,融資節奏越來越快,騰訊、阿裡巴巴等一些互聯網戰略投資者從之前的 C 輪以後、5000 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才進入到現在一些項目才到 A 輪就迅速跟進。
比如今年上半年很火的共享充電寶項目,騰訊在 A 輪作為領投方進入,投資瞭小電科技,而紅杉資本則是在其之後的 B 輪方才進入,但估值已經上漲瞭不少。
這還讓老牌的投資機構怎麼玩?
於是,XXX 失眠的日子越來越多。
紛紛找到同類型的機構訴苦。
" 咱們該怎麼辦?"
然而,最終,訴苦之後,他們沒有結成聯盟,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大牌,結盟在他們看來有點跌份兒,他們不需要結盟,也沒有時間來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當然他們還不算悲慘的,更為悲催的是第三種機構,即常年業績排名在前 25% 以外的老牌基金,隨著合夥人的不斷離職,他們也逐漸消失在群眾的視線之外。
到底他們在做什麼,是做 FA 還是在享受人生,沒有人知道答案,反正他們就這樣被投資圈所拋棄。
如今,誰還記得他們的存在?
笑傲江湖,豈是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