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 7 月 12 日消息,6 月 21 日,共享單車 3VBike 停運,距離悟空單車退出市場僅僅過去瞭 8 天。3Vbike 創始人巫盛華 " 再也不看好共享單車模式瞭 " 的吐槽更是讓一些人看衰共享單車。但就在這兩傢共享單車公司倒閉的同一段時間內,摩拜和 ofo 分別獲得 6 億美元和 7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這說明投資方仍然看好共享單車市場,隻是投資方青睞的對象從整個行業變為行業的領先企業。
共享單車已成競爭紅海?
共享單車的興起在於摩拜、ofo 發現瞭城市出行 " 最後一公裡 " 的痛點,並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自行車嫁接解決瞭這一問題。共享單車火爆吸引瞭數十傢的共享單車企業,曾經尚未開發的 " 藍海 " 已經變成瞭競爭激烈的 " 紅海 "。為瞭搶占市場份額,共享單車企業一方面大量投放單車,形成人流密集區域的五顏六色的 " 車海 ";另一方面,采取各種優惠吸引用戶使用,如免費試用、30 天免費騎行月卡、繳費返現、集卡得現金、騎行返紅包等優惠措施。一開始共享單車企業還在以各種節日為借口免費,而現在免費幾乎成為常態。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共享單車企業及其背後的投資方都需要盈利,因此目前的優惠是無法長期持續的。免費是為瞭搶奪市場、占據市場有利地位,目的是為瞭以後盈利。紅海市場的一個典型特征是激烈的價格競爭以及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從 2011 年團購市場的千團大戰到前兩年的網約車大戰都重復著同樣的故事,先是資本的蜂擁而入,繼而是激烈的價格競爭,最終大浪淘沙,市場中隻剩下少數幾傢企業。
在共享單車領域,需求的爆發造成自行車行業產能不足,小企業很難獲得大供應商的支持,隻能從小的自行車廠采購,一方面難以獲得價格優勢,另一方面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共享單車的信息平臺建設、運營、維護需要巨大的投入,較小的單車數量和用戶規模難以發揮規模效應,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從用戶的角度看,使用共享單車需要承擔下載 APP、繳納押金、搜尋單車、使用費用等一系列成本,而且一般的用戶不會在手機上裝載過多的共享單車 APP,這就使得投放量大的企業更容易獲得用戶的青睞。小企業因此難以獲得投資,加上本身自有資金匱乏,在靠投放數量、低價格拼市場的階段越發難以為繼。
激烈的價格戰、小企業的退出意味著末位淘汰、行業洗牌已經開始。針對共享單車造成的問題,北京、天津、深圳、成都、上海、南京、濟南、海口等一批城市正在考慮出臺規范共享單車的意見,車輛投放規模可能會受到限制。例如深圳《關於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車輛投放規模要與全市或區域設施承載能力、市民出行需求及企業管理水平等相適應。這些行業規范措施將進一步壓縮共享單車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可以預見,摩拜、ofo 在全國市場的霸主地位將會更加穩固,共享單車的市場集中度將會不斷提高。
共享單車是否會形成一傢獨大格局?
曾經,網約車行業經過激烈的價格競爭、合並最終形成滴滴一傢獨大的局面。但是行業的差異決定瞭共享單車行業可能會發生不太一樣的故事。
首先,網約車與共享單車的平臺性質不同。網約車與共享單車看起來都是在互聯網平臺上運作,但卻存在根本上的不同。網約車平臺公司一般自己不擁有車輛,一邊連結車主和司機,由公司之外的車輛和司機提供約車服務,一邊連結打車乘客,是一個典型的雙邊平臺。而共享單車平臺公司是自己擁有單車,直接向用戶提供單車租用服務,是一個典型的單邊平臺。雙邊平臺與單邊平臺的差異造成瞭網約車可以是典型的分享經濟模式,而共享單車隻是互聯網化的分時租賃。
第二,網約車與共享單車的合並成本不同。平臺性質的差異決定瞭網約車平臺是開放的,可以接入任何公司和個人的車輛,接入的媒介是智能手機與司機客戶端。因此當兩傢網約車公司合並時,隻需要更換智能手機上的司機客戶端即可,乘客對於車輛的差異也並不會過於在意,合並的成本很低。而共享單車平臺是封閉的,需要用戶使用智能手機與自行車上的智能鎖直接建立通信聯系。每傢共享單車的顏色不同、車鎖不同、通訊方式不同,如果合並,一方面需要投入巨大的硬件改造資金,另一方面單車外觀的差異也會給用戶造成很大的混亂。盡管共享單車企業難以合並,但是作為一種高頻應用,能夠給其他應用帶來流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微信、支付寶、高德地圖先後接入共享單車功能的原因。也許未來,共享單車 APP 本身的獨立性下降,而共享單車平臺將會具有更高的集中度、更大的影響力。
第三,網約車與共享單車的進入壁壘不同。雙邊平臺具有雙邊網絡效應,平臺一邊的用戶獲得的價值取決於平臺另一邊用戶的數量。例如網約車平臺,接入平臺的司機數量越多,該平臺對乘客的價值越大 ( 更容易打到車 ) ;同樣,接入平臺的乘客越多,該平臺對司機的價值越大 ( 越容易接到單 ) 。這就會形成正反饋機制,大者越大,強者越強,最終形成一傢獨大的格局。共享單車由於是單邊平臺,不會產生網絡效應。實際上,共享單車更像是傳統的產品,規模經濟的特征更為顯著,這就使得規模大的共享單車企業具有優勢。中小共享單車企業雖然在全國范圍可能缺乏規模優勢,但是可以選擇中小城市作為主攻方向,在細分市場實現規模領先。此外,由於進入壁壘較低,即使免費結束,共享單車企業也很難憑借領先優勢收取高價。因為一旦利潤率過高,很容易促使其他企業憑借價格優勢搶占市場份額,甚至吸引新的競爭者加入戰局。
【專傢簡介】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佈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專傢委員會副主任。
(原題《相繼兩傢企業倒閉 共享單車行業進入淘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