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瞄準瞭愛奇藝,隻因張一鳴內心住著小馬哥

02-26

新年開工日,除瞭如期而至的自媒體回鄉見聞和一年一度的騰訊 BOSS 開門利是外,不乏行業重磅消息:陌陌被傳以超過 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探探,今日頭條招聘相關人員進軍網綜網大的消息不脛而走,根據媒體報道:

在今日頭條官方招聘渠道上查到制片助理、劇本編審等影視劇相關的在招崗位。從崗位描述來看,制片助理涉及 " 參與今日頭條自制合制綜藝和自制劇的制作全流程 "。

對於此消息,今日頭條方面表示:" 不予置評 "。更早之前,就有消息稱今日頭條正在尋找 IP 改編為網綜和網大,且將以 " 頭條劇場 " 的名字出現再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以獲取更多新用戶特別是女性用戶。

什麼都要做的今日頭條進軍長視頻,並不讓人意外——這幾年的今日頭條就像 3Q 大戰前的騰訊,什麼都要做,四面臨敵。與騰訊當年模仿創業者恃強凌弱進而受到譴責不同,今日頭條不斷進入強者把持的領域,四兩撥千斤,從大小巨頭口中奪食,悄然之間自己也成長為一個小巨頭。

最先做資訊平臺與各大門戶成瞭對手,戰略佈局短視頻與快手、秒拍等相遇,啟動社交戰略做微頭條提出千人百萬粉計劃一下站在瞭微博的對立面,去年旗下悟空問答高調從知乎挖走大 V 引發行業關註,年初又與押註內容戰略的百度再度激烈交手,做網綜網劇等長視頻意味著今日頭條跟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和搜狐視頻們成瞭對手。此外今日頭條還通過抖音在音樂這個細分市場佈局,可以說,不靠巨頭的今日頭條對手越來越多,甚至有人評論:它什麼時候做電商呢?

而從相關表現來看,資訊、視頻、問答、微頭條,今日頭條都做得有聲有色。那麼,戰無不勝的今日頭條做長視頻可以成功嗎?在我看來,或許可以,但難度恐怕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第一、長視頻與短視頻截然不同。

長視頻和短視頻隻有一字之差,不過本質卻截然不同。

長視頻的消費形式是沉浸式,不適合信息流,短視頻是碎片化,與信息流可以完美結合;

長視頻的創作主流是自制,不是 PGC 更不是 UGC,短視頻的創作主流是 PGC+UGC;

長視頻的商業模式,目前被驗證最成功的不是廣告,而是用戶付費(愛奇藝是最成功的),短視頻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廣告。

而今日頭條擅長的是基於信息流、PGC 共享創作內容、基於廣告變現的內容分發。說白瞭,今日頭條基於圖文資訊做短視頻、問答、微頭條,都是水到渠成的,用戶、創作者、廣告變現等等都可以導入,不過做長視頻,除瞭用戶可以導入外,餘下的兩個都還比較難。

目前長視頻與短視頻就像在兩個平行世界——視頻網站都公佈瞭短視頻戰略,然而卻都沒成氣候,秒拍、快手和頭條成瞭短視頻三巨頭,優酷土豆要做,也是讓土豆徹底轉型來做。反過來,目前短視頻平臺做長視頻的,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當然,沒有成功的案例不代表今日頭條不可以做成——新浪微博幹掉騰訊微博後,今日頭條還是義無反顧地做起瞭微頭條,就是要為天下人不可為之事。市場是動態的,不能說過去不能做成的生意今天就不能做成。有消息稱今日頭條做長視頻也要先從 15 分鐘做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還是要逐步從短視頻向長視頻過渡。

第二、長視頻是燒錢的互聯網生意。

什麼是最燒錢的互聯網生意?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打補貼大戰的業務,團購、支付、單車、出行,實際上,不是。這些生意燒錢隻是階段性的,燒死瞭對手或者合並後就很容易賺錢,點評 + 美團、滴滴 + 快的都可以輕松實現盈利。然而長視頻業務卻不然,這麼多年一直在燒錢,主要是帶寬和內容成本。

目前,會員付費這個模式的出現,讓視頻行業看到瞭盈利的曙光,愛奇藝就要 IPO 瞭。不過,視頻網站還是在為燒錢惱火,比如搜狐發佈 2017 年財報時,張朝陽明確表示:

"2018 年,搜狐視頻要通過自制內容模式,將視頻預算削減 40%;付費收入將在 2018 年趕上廣告收入,同時視頻廣告也將迎來增長,張朝陽預計,搜狐視頻預計在 2019 年盈利,今年虧損將縮小。"

長視頻很燒錢,熬到現在進入三甲的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都有三棵大樹輸血。有強勁造血能力的今日頭條確實不差錢,不過,如果要正兒八經做長視頻,恐怕也燒不過 BAT,而且今日頭條想要做的、想要投的太多瞭,比如最近又花 3 億美元收購瞭 FaceU。小試牛刀當然可以,大舉進軍則容易受到拖累,不過做長視頻,不花大力氣,大投入,就很難出精品,很難成氣候。

所以我想今日頭條現在要做網綜網大,可能更多是占坑,積攢經驗為主,短期內不會大力做。

話說回來,對於想要覆蓋一切內容形態的今日頭條來說,做長視頻也是必然。張一鳴說," 頭條已經成為一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給用戶推薦信息的超級內容平臺。" 既然是超級內容平臺,就不可能錯過凝聚用戶註意力的關鍵內容長視頻。

今日頭條遇到瞭許多對手,不過,其最大的對手應該是騰訊。眾所周知,騰訊是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然而很多人忽視的是騰訊也是中國最大的內容平臺、娛樂平臺和資訊平臺。今日頭條的戰略有三個關鍵詞:社交、視頻和國際化,雖然沒有提到內容這兩個字,不過今日頭條身體力行的,也正是在做內容的四面出擊。今日頭條的動作,讓我想起馬化騰去年在《給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說到的大內容戰略: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 " 大內容 " 戰略。

隻有內容足夠 " 大 ",才能匹配 " 全用戶 " 需求。當然 " 大 " 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 " 大 "。

"IP" 知識產權,作為數字內容的頭部力量,也可以看做是數字時代一種重要的過濾器,為普通用戶找到相應領域數字內容提供瞭方便。未來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 IP。它們是各個領域通往數字生態廣場的 " 門和窗 ",具有樞紐節點的價值。數字內容是騰訊的核心業務之一。過去幾年,我們對泛娛樂生態和 IP 打造的探索,正是對 " 大內容 " 戰略的一種初步嘗試。

對於海量的長尾內容,我們需要更多地借助機器來完成 " 大內容 " 的集成與分發。數字內容天然具有流動性,它比線下資源更有優勢采用 " 雲化分享 "。與其他資源一樣,海量集成與大規模分發,能夠充分發揮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數字生態基礎設施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機器會替代許多人力,但它需要既理解用戶,也理解內容,才能完成最優的個性化匹配,從而解決內容的無限膨脹與用戶的有限註意力之間的矛盾。當然,機器要成為足夠理想的過濾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日頭條在做的正好體現出瞭騰訊的 " 大內容 " 戰略,正是因為此我認為,今日頭條最終要挑戰的是騰訊。今日頭條更擅長的是分發,特別是擅長通過個性化算法來解決內容的過剩與用戶註意力有限的矛盾。

而內容創作上依賴目前的 PGC 生態,自制能力是嚴重匱乏的,從對網綜網劇的佈局來看,今日頭條正在內容創作特別是自制上下更多功夫。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