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個月,站在風口上的直播答題就 " 涼瞭 "。
直播答題是 2018 年的第一個風口,但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從快速爆紅到偃旗息鼓。《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春節期間,多傢直播答題不見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 " 血戰麻將 " 類的小遊戲。
從 " 沖頂大會 " 到 " 百萬英雄 ",再從 " 芝士超人 " 到 " 百萬贏傢 ",獎金高達百萬元。隨著邀請好友贈送復活卡機制帶來的病毒式傳播,直播答題得以迅速走向火爆。第一波平臺嘗到甜頭之後,更引來瞭其他平臺的模式復制。現在,這股跟風熱潮逐漸消退。
春節前夕,廣電總局正式發出通知,給火爆的直播答題潑瞭 " 冷水 "。通知要求加強管制網絡視聽直播答題活動。通知中明確指出,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下稱《視聽許可證》)的任何機構和個人,一律不得開辦網絡直播答題節目。
雖然各大直播平臺紛紛表示 " 新年再見 "、" 下一季再來 ",但相關政策出臺之後,直播答題平臺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
廣告費收入達上億元
直播答題的鼻祖原本是美國的 HQ Trivia,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這種模式傳到國內,便一發不可收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1 月 11 日,《百萬贏傢》共舉辦 51 場直播,累計獎金池 2235 萬元,近 250 萬人獲獎,並且屢創行業紀錄,創造瞭單場 206 萬元、單日 530 萬元最高獎金金額、單人單場 103 萬元等紀錄。
在過去的 20 天中,從王思聰高調 " 撒幣 ",再到周鴻禕、張一鳴等大佬的紛紛入局," 撒幣 " 數額從 30 萬元激增到上百萬元。直播平臺更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將這股風潮推向高潮。
在直播答題火爆的背後,是多傢廣告主的青睞。起初,芝士超人獲得趣店 1 億元廣告費用,這也刺激瞭直播答題平臺和廣告主的合作速度。趣店之後,華為、攜程、美團等紛紛入局,成為直播答題平臺的廣告主。據不完全統計,1 月 15 日之後,已經陸續有 15 傢以上的廣告主加入直播答題。在這場浩浩蕩蕩的直播答題風潮中,各大廣告主希望通過資金贊助實現答題過程中的品牌營銷。
目前來看,直播答題的商業模式主要依靠廣告,而直播平臺的巨大流量和有效互動成為瞭品牌投放的兩座大山。因此,直播平臺在廣告的植入方式上制定不同的合作形態。
據網貸天眼統計顯示,國內尚無直播答題平臺獲得融資,但有兩傢直播平臺曾獲廣告金主贊助。1 月 9 日,趣店成為映客旗下在線答題產品芝士超人的首位廣告主,廣告費為 1 億元。同日,美團為花椒 13 點場的直播提供瞭 100 萬元獎金。
雖然越來越多玩傢亢奮入局,但行業背後同質化的遊戲規則、瘋狂砸錢的超高成本、極容易復制的模式與低門檻等問題暴露無遺。
未來或將持證上崗
其實,國內直播答題在剛剛興起時,就已經暴露出創意抄襲、技術不穩定等諸多問題。
《通知》指出,(直播答題平臺)在促進知識傳播的同時,也產生瞭一些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有的網絡平臺不具備法定的視聽節目直播資質,內容審核機制不健全,時常出現導向偏差,有的單純追逐流量和點擊率,以格調低下、低俗媚俗的內容吸引眼球,傳播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均分獎金模式本身非常容易摻水與作假,因為遊戲本身是不透明的,平臺方完全可以均分一批假用戶出來分攤獎金,拉低平均單個用戶的獲獎獎金,繼而降低平臺方的獎金成本。
據瞭解,目前市場上也衍生出現瞭作弊集團、小抄秘笈等 " 通關技巧 " 以及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答題、復活卡買賣的生意。很顯然,未來隨著直播答題的持續火爆,各種答題外掛的生意也會非常火爆,那麼平臺與用戶之間,往往就會形成 " 貓鼠遊戲 " 的格局。
另外,對於平臺來說,一旦加入答題戰場就很難退出,錢就得持續的燒下去。因為一旦停止,競爭對手卻還在,原本的用戶就會快速流向對手。
在這場獎池越變越大的 " 撒幣 " 持久戰中,如何守住新晉用戶,也是各直播答題平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簡單的復制模仿形式,使得任何一個平臺都難以在這個項目中形成壁壘,同時,直播答題瓜分獎金模式缺乏第三方權威機構監督,也給造假留下瞭空間。
不過,細看《通知》,直播答題的緊急喊停,強調的是正規化及合法持證上崗(包括節目主持人)。
網貸天眼研究院鄭常懷對本報記者表示," 未來直播答題平臺可能要持證上崗,根據‘視聽許可證’的審核流程,申請‘視聽許可證’單位的註冊資本在 1000 萬元以上,專業人員數量應在 20 人以上,節目制作機構、ICP 等相關許可。另外,申請‘視聽許可證’由省級廣電主管部門 20 日內完成初審,廣電總局 40 日內完成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