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等於 0.82 個亞馬遜,騰訊等於 0.78 個 FB

08-03

尹生價值觀,隻聊與互聯網有關的、正在創造或毀滅價值的方法和趨勢。你也可以前往雪球查看尹生的專欄文章,或者加微信號 jiazhixian_1 與尹生一對一交流(添加時註明真實姓名 / 行業 / 公司)。申明: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

盡管從收入和用戶來源上看,阿裡巴巴、騰訊、微博等仍然完全是中國公司,而亞馬遜、Facebook、Twitter 等則可以稱之為非中國的全球化公司(沒有進入中國或中國占比很小),但中國公司以 14 億人口的潛在用戶規模,卻創造瞭幾乎可以比肩擁有另外 60 億人口潛在市場的非中國公司的價值。

截至昨天,阿裡巴巴的市值為 3914 億美元,已經相當於亞馬遜的 82.2%,騰訊市值為 3827 億美元,相當於 Facebook 的 77.6%,而微博 170 億美元的市值則遠超過瞭 Twitter 的 118 億美元。如果哪一天阿裡、騰訊的市值也超過亞馬遜和 Facebook,你也不用大驚小怪。

應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首先你可能會想到,政策或者文化特性讓美國互聯網公司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或雖然進入但無法與本土化的中國公司競爭,同時,中國擁有的龐大人口基數和全球最多的互聯網用戶規模,以及相對不那麼發達的線下商業,又為中國互聯網公司提供瞭規模上堪稱世界級的擴張空間。

這可以體現在中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增長速度上:以都已經公佈財報的今年第一季度為例,阿裡的收入為 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60%,而亞馬遜換算成可比的收入大約為 100 億美元,但增長率大約隻有阿裡的一半,同時阿裡比亞馬遜盈利能力強勁且穩定;騰訊收入為 72 億美元,同比增長 55%,Facebook 收入為 80 億美元,增長速度(49%)慢於騰訊;微博收入不到 Twitter 的一半,但增長卻高達 67%,而 Twitter 卻陷入瞭負增長。

這意味著,中國公司市值接近甚至超過美國公司,並非是估值溢價導致的——這種情況在很多年以前曾經出現過——實際上今天騰訊、阿裡的估值水平(按照 PSG)相對於美國公司仍然有一定的折扣。

顯然政策或文化特性僅僅是問題的一方面,並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這些中國公司僅憑一個中國市場,就創造瞭接近甚至超過基於全球化建構的美國公司的價值,在尹生(微信公號:尹生價值觀)看來,至少還有兩個原因需要考慮:用戶規模濃度和價值鏈 / 價值網的輕重程度,它們都與本地化還是全球化的選擇有關。

用戶規模濃度:既包括用戶絕對規模,也包括這些用戶的地理和文化相近性,即便用戶規模很大,但如果用戶在地理和文化上過於分散,在商業化價值上也容易打折扣,因為盡管互聯網更容易超越時空限制,但用戶的特性和整體的經濟卻仍然受限於地理和文化區隔,而互聯網的商業化離不開這些基本土壤。

Twitter 就是典型,雖然它比微博更加全球化,在很長時間內用戶規模也超過微博,但它的用戶遍佈全球,地理和文化差異性明顯,這不但讓它無法針對用戶及時推出重度應用,而在標準化的服務方面又面臨用戶規模更大、用戶使用濃度更高的 Facebook 的競爭,同時,它的廣告價值也會因為這種過於分散性而打折扣,因為在分散化的市場很難建立廣告的規模效應。

相反,微博不但在短視頻、直播、個性化推薦等方面走在前面,而且也容易在中國市場建立起廣告規模經濟。

除此之外,高用戶規模濃度,還讓企業在線上與線下的互動方面獲得更好的機會,比如微信支付的崛起,以及類似外賣、共享單車這樣的 O2O 服務,就是如此——線下更容易受到時空限制和隨之而來的規模經濟的影響。

價值鏈 / 價值網的輕重:主要是指一傢互聯網公司介入的價值鏈 / 價值網的環節的多少。由於全球化建構的公司需要面向地理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市場的需求,因此就不可能也不需要介入太多的環節,甚至在同一環節中也盡量做得很輕,因為那些用戶規模濃度達不到要求的特色功能可能會傷害其主要用戶的使用體驗。

比如 Facebook 仍然是嚴格限制在社交、通信這樣的基本服務上,收入也仍然以模式最輕的廣告為主,而騰訊的服務則很早就從社交、通信這樣的基本服務,擴展到新聞、視頻、支付、遊戲等上,甚至間接參與模式最重的電商,而收入來源中也有一半來自遊戲這一垂直領域。

亞馬遜也許是個例外,它介入瞭線上交易入口、垂直化運營的閱讀等相關業務、物流、雲服務等領域,這一方面與它所處的行業有關——由於原有線下商業無法滿足線上購物的體驗,電商幾乎在所有市場都面臨著重構基於線上體驗的價值鏈和價值網,另一方面,它的主要價值貢獻增量卻來自雲服務這樣相對較輕的模式,這也反過來證明瞭建立一傢重資產的全球化電商有多難。

反觀阿裡,它集中在中國市場,但卻比亞馬遜輕得多,這該如何解釋?一個線索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網購市場(僅上半年就超過瞭 3 萬億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且增速要快於美國,同時,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考慮到亞馬遜仍然有將近一半的業務來自美國,這樣的用戶規模濃度和使用濃度讓阿裡受益,同時,用戶規模濃度也讓阿裡在輕的同時獲得瞭在各行各業廣泛的機會,比如大文娛和金融。

百度也許是中國公司中的例外,它迄今仍然主要專註於比較少的環節,即搜索和開放的人工智能平臺,這意味著它的價值主要來自連接的用戶和信息量,使用的企業數和業務量等,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它的收入和市值都比谷歌低得多,因為它連接的用戶量的潛在規模隻有 14 億,而且面臨本地公司在用戶使用濃度上的競爭,而谷歌有 60 億,在成功打入另外 60 億人口市場之前,除非它能大幅增加連接的信息量,或者進入更多的環節。

不過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方面,它可能會受益於用戶規模濃度,因為它能更容易建立起基於本地經濟和社會特點的深度合作,這有助於發掘人工智能的一些特點,同時,一旦它建立起必要的標準,還能從業務量和使用用戶規模上受益,這有利於後期商業化。但從長遠看,一旦它將自己定位於開放平臺的角色,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建立起全球化的市場規模,而從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可能為其提供一次全球化的機會。

但中國互聯網公司需要註意的是,它們迄今的成功仍然或多或少建立在用戶紅利和市場階段紅利上,當中國市場在用戶規模濃度以及重價值鏈 / 價值網方面的潛力挖掘完,而全球更多市場的互聯網化推進又使得全球化公司在用戶規模濃度上變得更加有利可圖時,美國公司將獲得更多的潛力。

而過於集中於一個市場的風險則是顯而易見的,在任何國傢,富可敵國在一傢公司身上都是麻煩的開始,就像谷歌不久前就剛剛被歐盟罰瞭 27 億美元。另外,在很多時候,當你完全為一種特性設置你的業務時,在你享受用戶規模濃度和使用濃度紅利的同時,你也會失去對其他特性兼容的能力,除非這些特性同時也具有較高的通用性,比如建立在一些通用標準上的技術、硬件等。

從根本上,這是一個文化、社會和經濟上未來是本地化還是全球化占主導的問題,如果你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開放和全球化,那麼任何基於本地化壁壘建立起來的優勢遲早都會面臨全球化模式的沖擊。否則,你就該將更多的票投給那些完全建立起本地化優勢的公司。

題圖:連接,油畫棒作品,由畫傢徐徐授權尹生價值觀獨傢使用。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