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理財中我們最容易犯的 10 大錯誤(匯總)

07-21

閱讀之前不妨思考一下:

對於沒錢的人來說,是不是就不需要理財瞭?

正確認識理財

理財的緊迫性

將目標具體化、數量化

分散投資風險 不做伸手黨

建議閱讀時間 7 分鐘

人一生都要與錢財打交道,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理財,但能夠成功理財的人卻始終隻是少數。原因很可能是大多數一開始就沒有正確的認識理財,所以在理財的過程當中不斷的犯錯。為瞭讓大傢在理財當中盡量少走彎路,我總結瞭一些在理財時最容易犯的錯誤,給大傢作為參考。

1 錢夠花就不需要理財

這是一些剛出校門不久,而且傢境還不錯的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他們除瞭正常的工資收入以外,傢裡人在財務方面或多或少對他們都有所支持,所以他們沒有理財的緊迫性。常常是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悠然自得不用為理財去費神。

但仔細想想,他們過幾年就馬上要面臨結婚、買房的問題,而且隨著父母年齡的不斷增大,也還要考慮父母的退休養老問題。特別是,如果傢人突發大病需要用到很多錢時,可能光靠父母的積蓄就不夠用瞭。

作為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不應該成為父母的負擔,而要未雨綢繆,通過理財來增強傢人抵禦風險的能力,為未來的高品質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2 等有錢瞭再去理財

有不少人認為當前生活開支大,存不下錢來,所以想等有瞭閑錢再去理財,又或者覺得理財是有錢人的事,跟自己不相幹。其實恰恰相反,越是沒錢就越需要理財。對於有錢人來說,隻要不去胡亂揮霍,可能光靠銀行利息就已經足夠日常開銷瞭,對理財的緊迫性反而就沒那麼大。但窮人就不同瞭,如果不懂得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很可能會越來越窮,陷入惡性循環。對於不懂理財的人來說,傢庭收入是相對穩定的,而傢庭支出卻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特別是對於一些大額的開支,很多人經常是一拍腦門就下決定,然後刷信用卡,申請分期付款,最後將自己拖進瞭債務的深淵。

所以,有錢沒錢都需要理財,而且沒錢更需要理財。

3 將理財等同於投資

我們在談到 " 理財 " 的時候,經常會說 " 投資理財 ",因此很多人會將理財等同於投資。但其實,即使從字面上理解,兩者也有區別的。理財是打 " 理 " 自己的 " 財 " 產的意思。而投資則是一個很專業的術語,是將金錢轉化為資產的過程。另外,理財與投資所追求的目標也不同,理財追求的是收支平衡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而投資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用錢來賺更多的錢。

當然,理財當中也包含瞭一部分投資的內容,所以兩者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 " 投資理財 " 的原因。但聯系緊密並不意味著兩者是相同的意思。如果你把理財當成投資去對待,就很容易變成 " 越理,財越少 ",因為專業化的投資並非適合每一個人。

4 沒有財務目標或者財務目標不明確

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瞭實現傢庭財務目標,有瞭明確的目標,才能制定相應的理財計劃,理財才能夠有的放矢。很多人在理財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財務目標的事情,而隻是單純的追求錢更多。他們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感覺什麼來錢快就玩什麼,最後連本金都虧掉瞭。

也有的人自認為有財務目標,比方說:想退休以後過上安逸的生活;想換一所更大的房子等等。但這些目標都不夠明確,一定要將目標具體化、數量化。比方說,想換一所更大的房子,那就要具體到哪個地段的房子?面積要多大?計劃什麼時候完成?這些內容都必須要明確。最好是先在房產中介網上找到一所差不多的房子,然後用這所房子的報價作為參考,這才是明確的財務目標。當然,具體在做理財規劃的時候,還要考慮房價的上漲問題。另外,對於完成時間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以內,因為合理的目標應該是可望也是可及的。

5 理財過於追求安全性

有不少人,特別是老年人基於安全的考慮,會將大部分的傢庭財產以銀行儲蓄的形式保管。當然,在所有投資理財品種當中,儲蓄是風險最小、流動性最好的一種。但同時,儲蓄也是收益最低的一種,無法抵禦通貨膨脹,手中的錢隻會越來越不值錢。雖然說 "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但我們也不能過於追求安全性,而忽略瞭資產的保值,否則最安全的地方反而變成 " 最危險 " 瞭。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提升理財的安全性。一個是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將投資風險分散;另一個是通過持續的學習來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

6 對風險認識不足

這就跟剛才所講的第 5 個錯誤剛好相反瞭,犯第 5 個錯誤的人過於保守;而對風險認識不足的人又往往會過於激進。我曾經在《一個故事告訴你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會掉進去的大坑》一文當中提到:幾乎所有投資者都會掉進去的大坑就是 " 對投資收益率預期過高,對投資風險認識不足 "。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作為理財人,要清楚自己做投資理財所追求的是 " 保值增值 ",而不是專業化投資所追求的 " 投資收益最大化 "。

此外,還有另一類風險也常常被我們忽視,那就是 " 人身風險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意想不到的風險降臨的時候,很多傢庭都會遭受巨大的打擊。而對於人身風險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購買保險,將可能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有不少人對保險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抵觸心理,認為保險沒有多大用處。這些看法都是很片面的,保險雖然不能產生投資回報,但卻能夠給個人和傢庭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7 迷信專傢,做伸手黨

有不少理財人喜歡跟風投資,聽見別人說投資什麼賺錢,自己就投資什麼,也不去思考別人投資背後的邏輯。他們往往特別喜歡聽專傢的話,如果是專傢說好,那就肯定是好的。這也是伸手黨最喜歡的方法:隻求結果,不問過程。但實際上,專傢也無法掌控變幻莫測的投資市場,如果市場發生大的變化,吃虧的肯定是這些伸手黨們。

其實,理財產品和投資品種並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隻有適合和不適合的區別。每個人都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實際的需求,再去挑選合適的產品。另外,專傢的話可以聽,但不能輕信,要思考專傢所說的話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然後再根據這些原理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這才是上上之策。

8 借錢投資

有一些人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過於自信,但手頭的資金又不足,所以,他們為瞭追求擴大戰果,就向別人借錢去投資,甚至還有的人借高利貸去投資,以求在短時間內能夠賺大錢。但很多時候,投資並不僅僅是看個人能力,還跟市場整體發展趨勢有很大的關聯。當市場出現波動時,借錢投資的人往往無法控制好自己的心態,很容易做出沖動的操作,最後大概率是要賠錢的,甚至可能導致傾傢蕩產。

另外,有一些專業化的投資品種其實也是變相的借錢投資,對於這一類的投資品種盡量不要參與。例如:B 類分級基金就相當於借 A 類分級基金的錢去投資,同時還要支付 A 類分級基金的固定收益。正因為有這項成本存在,所以,如果賺錢的話,也並沒有賺多一倍;但一旦賠錢就肯定是高於一倍的賠。

9 投資過於集中或者過於分散

俗話說 "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應該要通過投資多種理財產品來實現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道理雖然不錯,但是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卻會出現偏差。比方說,有的人投資瞭非常多的品種,包括:基金、股票、黃金、期貨、銀行理財產品、網貸等等,到最後連自己投資瞭什麼都忘記瞭。同時他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打理,最後搞得費力不討好,既耽誤本職工作,在投資上又沒賺到錢。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隻要用 " 基金 " 這一個投資品種就能夠實現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因為基金也有不同的品種,既有股票基金,也有債券基金;既有投資國內的基金,也有投資海外的基金。用不同類型的基金就能夠構建合理的資產配置組合,從而實現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

10 理財缺乏咨詢和規劃

之前也說瞭,理財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也就是傢庭財務目標。而有瞭傢庭財務目標之後,就必須制定相應的計劃去完成這些目標,這個計劃其實就是理財規劃。理財規劃是理財的高級階段,或者說是最終階段。

理財規劃的專業性非常強,如果想自己去學習,然後自己幫自己規劃,那就太浪費時間瞭。這就好比,為瞭看病也不用自己去學醫吧?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多借助理財規劃師的力量,利用理財規劃師的專業服務來提升理財的效率。

在國外發達國傢,大部分個人以及傢庭都有自己的理財規劃師或者理財顧問,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隨著我國理財市場的日趨完善,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有一些理財機構也開始通過互聯網遠程提供服務,讓普通傢庭也能夠享受到過去隻有私人銀行才能提供的專業理財規劃服務。

以上這些,就是在理財當中最容易犯的 10 大錯誤。當我們知道瞭這些錯誤以後,就應該盡量避免,從而少走彎路,早日達成傢庭財務目標,實現財務自由。

亡羊補牢,

為時不晚。

——民諺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