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幾歲該怎麼做,可以在 5 年後更加富有?

07-14

最近受邀在《嘉人》雜志上開瞭個專欄,分享我在理財和生活中的感悟。這一期專欄的內容,和大傢分享關於自由的看法。

據說每一代人,都會嘲笑上一代人老土。

作為 80 後,感覺我剛剛甩開為錢奔忙的日子,好不容易停下來喘口氣,迎面而來的居然是 95 後的表妹的人生指導。

" 我們要的是自由,你懂不懂?" 表妹喝瞭一口手裡的咖啡,一臉 " 你這個老年人不懂我們的世界 " 的表情說道。

表妹工作剛剛一年,初入職場的她抱持的是隨心所欲的生活標準。

她口裡常常念叨的十六字箴言是:" 不行就分,喜歡就買,多喝點水,重啟試試。"

對於我正在做的理財教育這件事,她的態度是,我們年輕人對理財 say no。

我問她:" 你難道沒有財務上的煩惱嗎?"

"30 歲以前不要談錢,也不要談存錢,要不然對不起青春,對不起自己吶。人生苦短,每個人都隻能過一次人生,何必要過得這麼辛苦?"

表妹一臉嚴肅的說,就差握住我的手,帶我一起飛瞭。

在表妹的概念裡,記賬是浪費時間,任性的買買買是人生信條,花錢在人情往來吃喝玩樂上更是天經地義。

她反問我:" 難道我每天買杯拿鐵有罪嗎?年輕人不社交,怎麼能早日在職場上有提升呢?理財屬於老年人,我們需要隨心所欲的生活。"

說完,她瀟灑地去看她偶像的演唱會瞭。

其實表妹還真不算個特例,不少人會堅持說理財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雞湯,因為你省下來錢以後,你反而錯過瞭美好的生活。

理財和隨心所欲的生活,真是這麼不相容嗎?

大部分人把理財直接等同於節省,於是理財變成瞭一件苦差事。每個月勒緊褲腰帶,這裡摳一點,那裡省一點,一個月下來,卻依然所剩無幾。這樣的狀態我都不想要,被表妹這樣的新新人類嗤之以鼻也是自然。

但或許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理財這件事。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資源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要合理的去配置與規劃,這樣我們才能最大化地享受資源合理配置帶來的收益。

人們往往錯誤地以為," 等我收入夠多瞭,一切就都可以改善瞭 "。

然而事實是,我們的生活成本會增加,欲望會升級,提升生活質量的訴求一直存在。

來日方長,享受當下,生活不受限制,隨心所欲隻是一種理想狀態。

如果我們一味追逐這樣的自由,在前期揮霍瞭太多資源,恐怕我們會更快進入被動的窘境。

還沒有等我把醞釀中的說出來,我親愛的表妹又出現瞭。

這一次,她看上去愁眉苦臉。追問之下,原來她最近遇到瞭一個升職的機會,卻被某個專業證書攔在瞭門外。然而,獲取專業證書的考核需要支付一大筆培訓費和復習時間。而她因為要買一款新出的包包,還有購買她的偶像的演唱會門票,把這個考試暫時延後瞭。

可是這個考試,她並不是剛剛才知道。隻是表妹選擇性視而不見:她想先滿足自己當下的欲望,於是將考試放到瞭後面。

雖然她一臉懊悔的樣子讓人心疼,可我也愛莫能助。

我們確實不該太計較金錢本身。可明明想要追求自在的生活,卻跌入瞭窘迫的泥沼,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自由。

我遇到很多年輕人,他們早已不像上一代,背負著沉重的匱乏感,一心隻想積累更多更多的財富。他們更有活力,更有想法,更有理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自由自在並不是憑空而來,生活在商業社會,我們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合理的規劃,與 " 不想被生活所累 " 並不對立;

從容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自由的能力。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合理的儲蓄有另外一個名字:支付給 " 未來的自己 "。

分享一個最簡單的 10/50 法則:把 10% 的日常收入和 50% 的獎金收入放入一個儲蓄賬戶。這不會讓你的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卻讓未來的你更有底氣。

我們無需為瞭存款數字損失生活質量。

我們需要的,隻是站在更長的時間軸上,理解金錢背後的價換價值,包括自由的保障。

願你理直氣壯地愛錢,隨心所欲地生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