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越來越難賺,中產逃不過的兩個大坑、四座大山

02-02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 、研究員付一夫。

工作八九年的你,有沒有這樣一種體會:剛剛參加工作的三五年裡,工資漲得還比較快,最近一兩年,工資上漲的空間越來越小,有些人甚至已經好幾年沒漲工資瞭。與此同時,結婚生娃、小孩教育、父母養老等各方面生活成本卻在一天天上漲 ……

如果你對此有切身體會,或許你已經和絕大多數中產傢庭一樣,陷入瞭 " 中等收入陷阱 "。而要跨越這個陷阱,首先需要搞清楚它的來路。

01

來自宏觀經濟層面的壓力

自 2010 年我國人均 GDP 邁過 4000 美元,正式成為中等收入國傢之後,短短幾年時間就翻瞭一倍有餘,2017 年我國人均 GDP 突破瞭 9100 美元,基於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內外條件,突破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上限 12000 美元已成必然。

然而,回歸到普通居民身上,情況卻不是這般樂觀。雖然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進度卻趕不上人均 GDP 這一指標;而近年來的經濟形勢低迷與下行壓力的與日俱增,也直接削弱瞭居民收入增長的勢頭。

從數據上看,從 2012 年 " 三期疊加 " 開始,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便進入下行通道,2016 年更是僅僅同比增長瞭 5.74%(參見圖 1、圖 2)。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感受,那便是錢越來越難賺瞭。

此外,一直以來,金融、IT 和房地產都是人們公認的高薪行業。從這三個行業從業者的平均工資變化來看,情況也不是想象中那般樂觀(參見圖 3)。特別是金融業的平均工資水平,近三年其增速持續大幅下滑,2016 年僅增長瞭 2.3%,這與 " 新常態 " 下宏觀經濟低迷以及行業監管趨嚴不無關系。對房地產來說,其 " 黃金時代 " 的過去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而最近的 " 房住不炒 " 理念持續發酵並深入人心,這在抑制行業中投機行為的同時,也間接註定瞭從業者平均工資再難有暴漲。再看 IT 行業,雖說整體上看平均工資增幅並無大幅度下跌跡象,但未來走勢將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合來看,國民經濟下行壓力的與日俱增,制約瞭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上漲。可以認為,來自宏觀經濟層面的壓力,是給中產傢庭挖下的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第一個坑。

02

每個傢庭都有 " 收入天花板 "

在本部分討論之前,先來分享一則真人真事:

筆者有個朋友,研究生畢業已經近 10 年。剛開始工作時,較為出眾的個人能力讓他的收入上漲的很快,三年不到便從月薪 8k 漲至 15k,平均每年能有 2k 多的漲幅,還算令人滿意。但之後的幾年裡,他無奈地發現,自己的收入增長幾乎陷入停滯,到今天也隻有月薪 20k,每年漲幅尚且不到 1k。為此,朋友很是困惑與迷茫。

看完這個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似曾相識——是的,這並不是特例,很多人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

為瞭深入分析這一現象,我們不妨將企業員工作為考慮對象,通過構建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來算一筆賬:

假設一個公司,從最底層到最高層之間有 20 個等級,那麼按照市場行情,每相鄰兩級之間大概相差 20% 的薪水(即如果一名員工從第 4 級升至第 5 級,那麼理論上講,他的薪資會上漲 20%)。有一個剛畢業的人,入職該公司時為 25 歲,晉升頻率為一年升一級,那麼幹到 45 歲時,他可以成為公司最高層領導。如果他入職時起薪為 8000 元 / 月,他職業生涯薪水的變化應該如下圖所示:

然而,有一點工作經驗的人都會知道,這不可能是真實的情況。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工作前幾年的漲薪會比較快。像前文的例子,剛畢業起薪為 8000 元,隻需提高 1600 元就達到 20% 的幅度瞭。但是,倘若這個人月薪達到 30000 元的時候,如果再漲 20%,就意味著要多付給他 6000 元。這時,公司可能就會考慮瞭:這個人的市場價值是否真的足以覆蓋其人力成本?

也正因為如此,工作年限越久,可能漲薪越慢,久而久之平均下來,每升一級的薪資漲幅可能會遠低於 20%。再加上不同城市經濟發達程度不同,不同行業的收入待遇有所差別,多重因素疊加必然導致人們收入差距的擴大。中低收入群體占大多數,真正步入中產階級的傢庭並不如預期的那麼高,至於高收入群體,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群體對應的收入上限,便是他們頭上的 " 收入天花板 "。對於社會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向上通道,在這條通道上,薪資水平是隨著職位層級的提高而不斷上漲的。

然而,對於每個個體來說,很多人並未達到理論上的收入水平,因此也很難突破自己的收入瓶頸。同時,根據美國經濟學者 AmeliaJosephson 的統計,一般人在 45 歲時邁入收入水平的巔峰,而後的收入水平便趨於下降。這更加真切地體現出 " 收入天花板 " 的存在。

所以說,不可避免的 " 收入天花板 ",是給人們挖的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第二個坑。

03

中產傢庭焦慮的四座 " 大山 "

除瞭前文所述的兩方面因素外,日常開銷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畢竟,開銷的多少決定瞭生活質量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財富積累速度。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最不可避免的剛性支出包括四方面內容:房貸、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這些也是讓中產傢庭焦慮不已的四座 " 大山 "。

首先,房貸擠壓消費與儲蓄,且增加瞭財富縮水風險。

對於很多自詡 " 中產 " 的人來說,即便已經身為有房一族,但在高昂的負債面前,也會一聲嘆息。在每個月收入的一多半都用於還房貸之後,不少人的 " 中產夢 " 也會隨之驚醒,因為再減去其他方面的日常開銷,基本就攢不下什麼錢瞭。

更為重要的是,中產傢庭的房貸還款期限都是動輒長達 30 年,並且每月還款額都是參照職業黃金期的最高收入,這使得按揭貸款的後半程,中產傢庭收入覆蓋按揭貸款的難度將可能越來越大。

此外,根據中國傢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傢庭住房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約為七成,反映出房產在我國傢庭財富中的重要性以及傢庭對房產的依賴。但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這種現象其實是很不健康的,因為不動產的流動性差是眾所周知的,當傢庭出現大額資金需求時,很難在短時間變現,快速解決資金需求。一旦經濟出現危機,房產貶值,便會直接讓傢庭財富蒙受縮水的損失。

其次,不算留學和二胎,子女教育支出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不少父母都會將 "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 " 這一理念奉為真理,也因此不遺餘力地增加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這無形中抬高瞭子女的教育成本。孩子的教育總成本大概是多少,不少人都粗略地計算過。綜合來看,從孩子學前班到大學畢業,花費三五十萬是比較普遍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甚至要突破百萬大關。這尚且沒有將出國留學、擇校(如購買學區房)以及二胎方面的費用計算在內。

而在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眼裡,與房貸還款、保險支出、投資理財及退休儲備等財務需求相比,子女教育支出是最為剛性的。匯豐發佈的全球調查報告《教育的價值:未來的基礎》顯示,中國內地父母對子女教育經費的重視程度名列全球第一。這也側面證實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難有壓縮空間,由此可以窺探到中產傢庭的壓力之大。

再次,醫療支出從來都是難以預估。

" 不敢生病 " 已經成為大多數中產人士的心聲,因為目前的醫療支出費用高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大部分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從來都是難以預估,動輒十萬至數十萬,這尚且沒包括因為患病而遭受的收入損失,以及求醫、護理、康復等各環節相關費用。可以說,一旦傢庭出現一位重病患者,很可能會重創整個傢庭的經濟狀況,進而使其失去中產地位。

最後,人到暮年,養老或成壓倒中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6 年,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據總人口數的 10.8%(參見圖 5),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而人們的預期壽命也在不斷提高。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隻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這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中產人群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匯豐銀行發佈的一份全球退休生活調研報告,中國內地居民平均需要約 16.61 萬元的年收入,才能確保舒適的退休生活,這意味著如果預期壽命為 74 歲,則共需要賺到大約 230 萬元。而渣打銀行對中國 177 位精英人士的調查表明,平均需要掙得 370 萬美元(約 2400 萬元人民幣)方可富足退休。可以說,即便事業上功成名就退隱江湖,中產人群也難保不會落入焦慮的怪圈。

如此看來,這四個方面的支出,加重瞭中產傢庭的負擔和壓力,也是新時代中產傢庭掉入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四座大山。

04

如何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

之所以會有 " 中等收入陷阱 " 一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的收入往往隻能徘徊在中等水平卻無法跨越,倘若能夠突破收入瓶頸,成功躋身高收入行列,那一切壓力也就不再是壓力。

那麼問題來瞭:怎樣才能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

我們或許可以從經濟學傢們對國傢層面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成果中尋找答案。

目前,學界公認的成功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國傢和地區,主要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具體來說,日本大約花瞭 12 年時間完成跨越,韓國則用瞭 8 年;而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國傢,迄今還身處陷阱中難以自拔。

對比成功和失敗的兩類國傢,經濟學傢們發現:對於一個國傢來說,能否在中等收入階段,通過技術創新等渠道,成功轉換增長動力機制、調整發展結構,是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關鍵。

之於國傢是這個道理,之於身處職場的個人,其實同樣適用:當你觸及到自己的收入天花板時,是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 " 增長方式 ",即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新的能力,從而晉升至高收入區間。

每一層天花板的突破都需要相應的能力,但是一般認為,月薪 5 萬和月薪 1 萬的區別,主要在於以下三方面能力:

(1)思維高度相關的能力:需要把自己的思維視角,從一項任務、一個崗位,上升到一個團隊、一個公司甚至一個行業;

(2)抓關鍵的能力:需要從 " 很好地執行上級規定的每項工作 "、" 關註工作過程 ",變成 " 直接承擔最終責任、對結果負責,然後從結果來倒推自己和團隊的工作優先級 ";

(3)知人善任、打造人才梯隊的能力:需要從 " 自我管理 " 到 " 團隊管理 ",知道如何搭配團隊、通過別人來工作。

其實這三點,都是和思維密切相關的。換言之,機械地執行不足以讓人實現跨越,溝通、協調、敏捷的思維,才是穿透天花板的核心能力。

對於我們來說,與其低效率地埋頭苦幹,還不如騰出一點時間冷靜思考一下:我當下的天花板在哪裡?我應該在哪些方面強化自己,找到突破這層天花板的驅動力?

最後,強調一句:不要停止學習,更不要重復而無用的學習。

你怎麼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