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賈躍亭玩的是標準的龐氏騙局?

07-18

7 月 17 日,樂視網召開 2017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樂視移動供應商堵門,高喊 " 賈躍亭滾出來 ",場面混亂。樂視網創始人、前任董事長賈躍亭沒有出現。

經授權轉載自聽戈(ID:tinggeliuge)

劉戈:中央電視臺財經評論員,資深記者,財經作傢

賈躍亭跑到瞭美國,還有不少人對他心存幻想,呼喚他回來,擔起應該擔負的責任,澄清外界的傳言,甚至東山再起。其實,即使明天賈躍亭就像個真正的男人一樣回到祖國懷抱,而且從加利福尼亞帶回一個更加牛逼的 PPT,也沒法洗刷他為 " 龐氏騙局 " 案例庫又增加一個標準案例的污名。

現在還在為賈躍亭開脫的,除瞭一部分因為拿過人傢好處又很有做人原則的高尚人士,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沒搞清楚到底什麼是 " 龐氏騙局 "。

" 龐氏騙局 " 是一種最古老

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

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 • 龐齊的投機商人 " 發明 " 的而得名的。龐齊是生活在 19 至 20 世紀的意大利裔投機商,1903 年移民到美國,1919 年他欺騙投資者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 3 個月內得到 40% 的利潤回報,然後,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後人稱把這種詐騙方式稱為 " 龐氏騙局 "。

其實如果我們有耐心細細地回顧一下龐氏的騙局就會發現,很多後來被稱為詐騙的案例,在開始的時候通常是一個天才的商業計劃。是否有能力把騙術一直玩下去並且轉化成正當的生意是衡量騙子和成功商人的標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龐茲發現,理論上國際回郵代金券可以作為投機工具。通俗地說,英國人給美國人寫信,並希望對方回信,隨信會附上一張紙,美國人拿著這張紙到當地郵局可以換取一張郵票,可以很方便地並且不需要自己付錢給英國人回信;這張紙就是國際回郵代金券。

萬國郵政聯盟規定國際回郵代金券可以在任何一個屬於萬國郵政聯盟國傢的郵政局兌換成郵票。為瞭確保人們不會從中投機,於 1906 年確定各國的貨幣和國際回郵代金券的匯率。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個國傢的貨幣價值發生瞭變化。尤其是意大利,裡拉貶值很厲害。龐茲發現,1 美元先在意大利換成對應的裡拉,然後在意大利購買國際回郵代金券,運回美國,再去美國郵政局換成郵票,再把郵票出售,原來的 1 美元就變成瞭 3 美元,利潤達到 200%。

但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在操作上實際很難實現。第一,運輸上有問題,從意大利把那麼多的國際回郵代金券運到美國很困難;第二,在美國,龐茲要把眾多的國際回郵代金券變成郵票再出售變成現金,存在困難;第三,國際回郵代金券並沒有大量發行,龐茲的計劃就不可能大規模操作。但是,龐茲是在已經籌集瞭巨大資金之後,才發現這樁買賣的不可行。而且,這些資金是通過 3 個月給予投資者 50% 的投資回報募集而來的。

於是,龐茲就玩起瞭遊戲——用第二批投資者的資金來支付第一批投資者的利息。第一批投資者拿到確實的 50% 回報時,基本上會繼續投資,而且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投資。如此反復,龐茲收到越來越多的資金。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差不多有 4 萬名波士頓市民,變成龐茲賺錢計劃的投資者。龐茲住上瞭有 20 個房間的別墅,買瞭 100 多套昂貴的西裝,擁有數十根鑲金的拐杖,連他的煙鬥都鑲嵌著鉆石。當專傢揭露龐茲的投資騙術時,龐茲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反駁,說金融專傢什麼都不懂。

1920 年 8 月,龐茲破產瞭。他所收到的錢,按照他的許諾,可以購買幾億張歐洲郵政票據,事實上,他隻買過兩張。此後," 龐茲騙局 " 成為一個專門名詞,意思是指用後來的 " 投資者 " 的錢,給前面的 " 投資者 " 以回報。龐茲被判處 5 年刑期。1934 年被遣送回意大利,1949 年,龐茲在巴西的一個慈善堂去世。死去時,這個 " 龐氏騙局 " 的發明者身無分文。

曾經,那個發明瞭 " 生態化反 " 等中文新詞的 PPT 高手 " 賈佈斯 ",帶著他的七大生態一路蒙眼狂奔,宣稱要把樂視生態這種獨一無二的模式帶向全球,為全球用戶及人類社會持續創造全新價值。而今,他的偉大夢想已經賣給瞭地產商。而眾多的債主,懷揣著一線希望,眼巴巴的眺望著太平洋對岸賈躍亭大別墅裡透出的燈光。

這相當於樂視把所有的雞蛋

裝在一個籃子裡

並且帶著這藍雞蛋走鋼絲

2016 年 5 月,樂視提供的第三方公司數據顯示,在 4 月份的銷售榜單中,樂視超越瞭海信、創維、長虹等傳統彩電生產巨頭,成為行業的第一名。樂視甚至十分高調地將獲得第一的消息發佈在大街小巷的廣告牌上。我當時就撰文對樂視的這個第一提出瞭質疑。

我是在用易道專車的時候知道樂視已經是傢電視機廠傢的。2015 年易道被樂視收購,獲得瞭大量資金註入,之後就開始實施充 100 返 100 的促銷政策,這個活動讓瀕死的易道咸魚翻身,重新奪回瞭不少專車司機和用戶。在這最新的促銷政策裡,如果充值達到 12000 元,除瞭送 12000 元以外,還送一臺樂視牌電視。

雖然補貼政策一直是互聯網企業獲取用戶的手段,但這樣像雙倍返還所有用戶的大手筆還是不多見,這讓我到目前為止還是易道的忠實客戶。我個人雖然也有準備買臺新電視的打算,但在深思熟慮之後,我還是控制住瞭自己充 12000 塊錢進去的沖動。我想起瞭那些年在同樣誘惑的條件下,給理發店、洗衣店充過的錢,想起突然在某個早晨,發現他們已經關門跑路時拔涼拔涼的心。

我擔心的是,補貼一直進行下去,電視機一臺一臺送下去,如果補貼停止瞭的時候,那麼用戶還能在嗎 ? 如果用戶不在,企業還能在嗎 ? 從資本市場搞來的錢,能夠支撐這麼多產業的現金流嗎 ?

樂視告訴大傢賣瞭多少臺電視,但卻沒法告訴大傢這些電視賺回來多少錢。理論上講,樂視賣出越多的電視就可以在樂視網上增加越多的視頻流量。但樂視即使真的奪得瞭月度銷量第一,和中國電視數億的保有總量相比也僅僅是九牛一毛,能夠帶來的現金流屈指可數。高調強調這個 " 第一 ",實際上是講給資本市場的新故事。資本市場的確是一個相信故事的地方,但故事講多瞭,就變成瞭故事的 N 次方,經不起一個故事出紕漏。

什麼是生態系統 ? 就是要啥有啥,微生物、植物、動物一個都不能少。樂視構建的互聯網 " 平臺 + 內容 + 終端 + 應用 " 生態系統包羅萬象,甚至延伸到瞭汽車領域,其覆蓋的產業之多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找不到可以與之比肩的公司。

這相當於樂視把所有的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並且帶著這藍雞蛋走鋼絲。

但當把樂視所有的融資項目拿在一起看,就會發現樂視潛在要背負的債務可能是個天文數字。雖然京東到現在仍然是一傢不怎麼賺錢的公司,但京東一直以來隻講一個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不斷產生大的現金流,這些現金流足以讓京東把安全索不斷的紮牢。而樂視一個接一個大手筆的後面,我們隻能看到 PPT 鑄就的想象力,卻看不到能夠接住這些想象力的安全網。

互聯網時代,為新的商業模式提供瞭無限的想象力。但是這些想象力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詞匯叫常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企業經營的邊界也是有限的。盡管中國巨大的市場和經濟轉型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市場機制的不成熟、市場需求和競爭格局的多變還是讓每一個成長中的企業隨時都面臨傾覆的風險。在一個所謂的生態系統中掌控眾多新的企業而不發生問題,絕對是小概率事件。

樂視雖然現在還沒有以最慘烈的方式分崩離析,賈躍亭也沒有像大風廠的蔡成功一樣被債權人四處捉拿,但失去瞭上市公司財務控制權的賈躍亭其所謂 " 生態系統 " 的 " 偉大理論 " 已經基本上壽終正寢。

賈躍亭這幾年來一直宣稱的 " 樂視生態 ",其實從一開始就是空中樓閣。樂視生態要打造平臺 + 內容 + 終端 + 應用的垂直閉環,滿足用戶對各類娛樂內容的消費需求。他講瞭無數個 PPT, 但沒有一次講清楚 " 七大生態 " 系統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每一種生態之間需要多大的資金、發展到什麼樣的規模、在什麼樣的技術條件和外部環境下,才會銜接在一起成為互相促進和推動的體系。

其實,即使在自然界,經過瞭億萬年的進化,相對於生態平衡,生態失衡才是常態,氣候、土壤、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隨便哪個系統發生微小的變化都會導致整個生態體系的崩潰。將貌似關聯的各種產品、服務和生產方式集合在一起,四處出擊,而異想天開地讓它們之間產生 " 生態化反 ",形成生機勃勃的平衡生態,更接近於詩人的狂放和浪漫而不是企業傢的深思熟慮。

賈躍亭構想的樂視生態系統,試圖顛覆自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基本商業模式。這個基本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義就是專業分工,每個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獲得競爭的比較優勢。互聯網改變瞭許多,但並沒有改變這個基本規律。

如果我們再用稍微 " 陰暗 " 的心理來猜想賈躍亭之所以提出 " 樂視生態 " 的根本原因,也許從一開始,所謂 " 樂視生態 " 就不是一次實現夢想的出發,而是野心大於能力、入不敷出時的自救策略,隻是 PPT 講的太多瞭,投資人信瞭,自己也信瞭。

歷史上,絕大多數龐氏騙局都不是騙子利欲熏心的周密策劃,而是野心大於能力者的蒙眼狂奔。當理想過於高遠而資源不足以支撐的時候," 生態體系 " 就必然淪為龐氏騙局的路線圖。大公司的 " 生態系統 " 和小文具店兼賣煎餅和保險的生態鏈異曲同工,都有可能是龐氏騙局的前奏。

當然,基於上市股權的龐氏騙局比傳統上債權的龐氏騙局要隱蔽得多。更糟糕的是,有人明明在制造一場龐氏騙局,但不會被追殺,這就是賈躍亭和蔡成功的根本區別。

" 龐氏騙局 " 的核心的競爭力

就是它看上去真的很棒

樂視資金問題自去年 11 月爆發後,已燒錢過百億的樂視超級汽車項目還是得到賈躍亭的 " 中國好同學 " 的大筆投資。當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每一次經濟周期的低谷都會有很多 " 龐氏騙局 " 敗露,如果沒有經濟危機或者經濟下行," 龐氏騙局 " 很可能演變成 " 偉大創新 "。

金融危機就曾經暴露出一大批裸泳者,從 2008 年春天的貝爾斯登開始,裸泳者一個個被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下。當這些以往牛皮哄哄的銀行傢們雙手捂在私處,不得不走上沙灘的時候,公眾對於金融機構的信任轟然倒塌。正當人們認為金融危機已是 " 水落人出 ",現在已經到瞭如何面對金融危機給實體經濟帶來危害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是又一個裸泳者出現瞭——縱橫華爾街近 50 年的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美國證券行業中最有名、最資深、口碑最好的從業者之一,竟然也是一個操控 " 旁氏騙局 " 騙子。

有著近 50 年從業經歷的的麥道夫向公司的兩名雇員坦白說,他們的投資顧問業務實際上是一個騙局,兩名高級職員不是別人正是麥道夫的兒子。兩個兒子選擇瞭 " 大義滅親 " 向聯邦當局舉報瞭自己的老爸。調查人員第二天抵達麥道夫寓所時,麥道夫知道大勢已去,承認 " 以不存在的錢支付給投資者 "。也許這是近些天來老麥最輕松的一天—— game over 瞭。

麥道夫浸淫資本管理多年。他早在 1960 年就成立瞭投資證券公司,後來曾經長期擔任納斯達克主席,可以說為美國的資本市場做出過 " 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起訴書顯示,麥道夫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和交易部門分別在不同樓層辦公,麥道夫對公司財務狀況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資顧問業務的所有賬目、文件都被麥道夫 " 鎖在保險箱裡 "。

麥道夫的客戶包括富豪、對沖基金、大型機構投資者甚至歐洲的一些銀行。在很多投資老手們看來,向麥道夫的公司投資,他們擔心的不是損失金錢,而是損失賺錢的機會。

麥道夫醜聞還在不斷擴充的長長的受害者名單,比欺詐案本身更讓人錯愕,一些一向以經營謹慎著稱,並且成功躲過前一輪金融海嘯沖擊的歐洲金融巨頭——諸如英國匯豐銀行、蘇格蘭皇傢銀行等都成為受騙的冤大頭。

如果說,那些已經倒掉和茍延殘喘的投資銀行已經讓人們深度地懷疑那些金融機構看上去很像回事的治理結構和風險控制不過是忽悠投資者的擺設,那麼麥道夫的出現則徹底地毀掉瞭人們對華爾街尚存的一點點信任。如果說,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還可以勉強解釋為投資銀行內部由於貪婪而過度創新,最後產生失誤的話,那麼麥道夫這種最原始的詐騙手段得以長時間存在,並且有那麼多金融機構上當受騙,則徹底動搖瞭人們對整個世界金融機構的安全性的信任——原來我們的錢就一直放在一幫騙子和傻瓜的手裡?美國是號稱監管最嚴格的金融市場,投資者會覺得,這種事情都能發生,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瞭!

麥道夫承認,他經營的不過是一個 " 龐氏騙局 "。

麥道夫創造性地發展瞭龐茲的遊戲。他成功地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為自己的投資公司加上瞭神秘且高貴的光環。想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類似於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人介紹是不能進的,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就算加入後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投資策略到底是什麼,麥道夫從不解釋,而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把你踢出局。

在往前推幾十年,大蕭條時期也有一位和麥道夫差不多身份的大佬玩過 " 龐氏騙局 "。在羅斯福新政時期華爾街拒絕監管的保守勢力中,沖在最前面的是紐約證交所主席理查德惠特尼,即使在大股災之後,他依然用 " 完美無瑕 " 來形容他掌管下的紐約證交所。他的底氣來自股市崩盤時他傳奇般的 " 英雄壯舉 "。在股災來臨的時候,他果斷的吃進那些迅速下跌的股票,試圖挽救即將崩塌的大廈。雖然並沒有產生什麼實際意義,但卻為他贏得瞭華爾街拯救者的聲譽。

惠特尼和羅斯福同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格羅頓,兩人同是哈佛大學的校友。

看上去,惠特尼是那種典型的華爾街老牌貴族,出身富貴之傢的老牌金融傢。外表風流倜儻、生活奢華、出手大方、交友甚廣。他在華爾街開辦有自己的經紀公司,他的兄弟喬治是摩根財團的高級合夥人,他的嶽父是紐約聯邦俱樂部的前任主席。在紐約他有好幾處豪宅,周末則在新澤西自傢的農場裡打狐貍。

20 世紀 30 年代初期,惠特尼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裁,傲慢的華爾街作風越來越明顯。甚至連當瞭美國總統的老同學羅斯福也不放在眼裡。在各種場合猛烈抨擊羅斯福新政當局的每一項改革措施成為他標志性的舉動。

但在一擲千金的豪邁和對總統指手畫腳的氣概之下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惠特尼一直在走下坡路,他的經紀公司賺不瞭多少錢,而他的自有資金在自己愚蠢的投資理財手段打理下,不斷縮水。而因為他總是能借到錢,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沒有任何的收斂。最終,惠特尼陷入瞭債務累累的絕境。

在圈子裡的人漸漸有所察覺,借錢越來越難的時候,惠特尼就隻得依靠挪用公款和金融詐騙來度過難關瞭。他盜用紐約遊艇俱樂部交他保管的資金,盜竊瞭紐約證券交易所用於救濟經紀人遺屬的基金,甚至偷竊瞭妻子和嶽父的財富。直到 1938 年,惠特尼的騙局終於再也支持不下去瞭,一個來自華爾街的驚天大醜聞被昭告於天下。

左翼的《國傢》雜志幸災樂禍的寫到:" 即使 J.P. 摩根偷拿聖約翰大教堂的銀餐具時被捉拿,都不會比這件事更讓華爾街更尷尬。"

2001 年的時候,我曾經全程跟蹤當時名噪一時的鄭百文事件,當時鄭百文的董事長李福乾一個形象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他頗為委屈的說:我們隻不過是五個鍋三個鍋蓋,隻要不停地倒騰著就沒有什麼問題,隻是因為銀行收緊銀根,資金鏈斷瞭,大傢就看出來少兩個鍋蓋。和龐茲不同的是李福乾用的是國有銀行的錢,當公司已經全面虧損,入不敷出的時候,通過做假賬繼續騙取銀行的貸款,希望的是在不斷的倒騰過程中,如果運氣好還是可以翻過身來的。李福乾絕對不會承認他的行為有詐騙之嫌。他和龐茲的共同之處是當遊戲不能在正常的情況下進行的時候,為瞭推遲真相大白的出現,隻好用最惡劣的手段躲過眼前。

前幾年還有一個 " 龐氏騙局 " 案例發生在四川達州。主人公是漢唐實業公司董事長謝冰——一位明星企業傢、全國人大代表、慈善傢、傳奇女子。這傢成立於 1997 年的企業在當地經營超市。占瞭當地連鎖超市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2004 年漢唐收購瞭一傢森林公園,為開發公園,謝冰拋出瞭 5 億元的龐大計劃。於是 2006 年的漢唐,采用瞭面向民間、高息攬儲的方式吸引投資,初期的漢唐很講信用,每月都能按時付息,這樣主動找上門的儲戶也就越來越多。和麥道夫落敗的原因一樣,有大量的投資者要求贖回本金,事情敗露。

其實,麥道夫也是從 2005 年以後,因為投資的失誤才開始玩起 " 龐茲遊戲 " 的,當他無法兌現給投資人投資回報的時候,為瞭維護自己的名聲選擇瞭如此下策。

我不相信麥道夫從一開始就把這個遊戲當成騙局設計的,連龐茲都不是,賈躍亭更不是。真正不計後果的詐騙活動隻能發生在沒有任何聲譽和資本成本的 " 歹徒 " 身上。對於哪怕是任何小有資產的商人都是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希望通過冒險來實現其商業目標,通過新的謊言企圖掩蓋就得謊言,最後窟窿越來越大,導致身敗名裂的下場。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緊縮銀根、金融危機、有人告狀這樣的意外,也許李福乾、麥道夫、謝冰、賈躍亭們的遊戲可以繼續玩下去,甚至依然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騙子和成功商人之間隻隔著一層窗戶紙。

冒險是一個成功商人的基本特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隻要有市場經濟的存在,不論有多麼完善的法律、多麼嚴格的監管,理論上來講,都不可能徹底革除由冒險行為轉化而成的詐騙活動。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代價。沒有最好的制度,隻有最不壞的制度。

法制約束和道德批判不可能徹底改變人性的劣根。由道德完人組成的社會,不可能誕生商業行為,沒有商人的貪婪,不可能有經濟的繁榮。每時每刻,我們都生活在深刻的悖論中。我們不能因為麥道夫的出現否定美國市場經濟的成熟,也不能因為賈躍亭否認中國向市場經濟的邁進——除非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上不需要商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