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向突變!“搶房”已成過去時?

07-21

7 月 20 日,樓市再曝大消息!

住建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瞭《關於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小白歸納下主要內容:

1、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要支持相關國有企業轉型為住房租賃企業,以此來穩定租金和租期,增加租房的供給量;

2、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要搭建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也就是說要建立提供租房信息的中介;

3、鼓勵金融機構給予住房租賃企業、租賃住房項目資金支持;

4、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發展租賃住房試點。

5、選取瞭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 12 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

對於本次管理層的住房 " 新政 ",小白並不感到奇怪,早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已經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我們來看看當時公報原文:

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如今,八部門的聯合發文算是對去年會議精神的貫徹和細化,就在本月,上海和廣州兩個一線城市就已經率先出手:

1、7 月 4 日,上海國土局在一份土地出讓公告中明確表示,出讓的 2 個地塊中隻能用來租賃,70 年土地使用期內不允許把房屋賣掉;

2、7 月 7 日,新發佈的上海住房 " 十三五 " 規劃中就計劃 2020 年之前,大幅增加租賃住房數量,在新增的 170 萬套住房裡,租賃住房就有 70 萬套;

3、7 月 18 日,廣州發佈關於租賃市場的文件,裡面提到,符合一定的條件下 " 租購同權 "!比如醫療、學位房等享有和買房人一樣的權益。

最近樓市風聲鶴唳,有的讀者問小白,為什麼國傢在這時候提出大力發展租賃市場呢?小白的回答如下:

1、房價太高瞭,在創造就業崗位最多的一二線城市,能買得起房的沒有幾個,發展租賃市場,實現住有所居;

2、國內的空置房率太高,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庫存量非常大,發展租賃市場可以盤活庫存、減少空置率;

3、美國、德國、新加波等住房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傢經驗說明,發展租賃市場是建設房地產市場的重要一環;

4、房改難度太大,利益牽扯甚廣,發展租憑市場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現在我國的租房市場面臨很多難題,房價高燒不退,租賃用房供應有限,房租在收入中占比太大,有很多年輕人抱怨租房不好找,租金太貴,住宿條件差。在一線城市的中心城區,能夠出租的房源,更多是提供買賣的三居室,價格也非常高,如果要入住隻能合租瞭,但這樣一來生活質量大大降低。

另外,作為供給一方的開發商也是有苦難言,以廣州為例,高房價背景下,廣州的租房回報率隻有 3%,如果是在一些商業配套好一點的地段、地鐵房等更低,北上深就更不用說瞭,房價比廣州高,租房回報率肯定會更低。

開發商拿瞭一塊地,蓋好瞭樓隻租不售,每年的收益隻有 3%,起碼要 33 年才能拿回成本,開發商積極性並不高。

針對這些問題,八部委提出的針對性舉措有幾點:

1、讓國有企業在租賃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國企受政府引導,在風險承受力,資金實力,住宿條件,控制租金方面占有比較大的優勢;

2、" 集體建設用地發展租賃住房 ",集體建設用地一般是在郊外,地價水平低,而且土地充足,拿地成本低,可以增加租房的供應;

3、搭建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像中介一樣提供房租買賣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上當受騙。

那麼這樣做效果有多大?

2013 年的時候美國住房自有率是 60%,德國是 40%,我國則高達 85%。國外大多數居民尤其是年輕人會選擇租房住。然而,目前國內買房和租房境遇差距太大,買房買的不僅僅是一套空房那麼簡單,你買的是子女的教育機會、買的是福利、買的是未來發展的機會。而長期租房的人被視為丟面子、落後,丈母娘觀念深入人心。

近期廣州提出瞭 " 租購同權 " 也就是租房的人,其子女能夠享有就近上學的機會,或者醫療服務的機會,但是附著的條件太多,比如需要廣州戶口、積分入學、政策性借讀等,真正操作起來沒有多少人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未來這些情況沒變,搶房不會成 " 過去時 "!

要改變固有的買房觀念,最好的辦法當然還是使 " 租購同權 " 有實質性人落地。

德國在租房方面做得不錯,基本上能夠實現住有所居,我們來看是怎樣做的:

1、德國有專門的住房法,保護租房人的合法權益;

2、有專門的公共福利住房,政府以較低的租金租給低收入者;

3、房租不能亂收,不能超過 " 合理價格 " 的 20%,否則租房人可以起訴;

4、房租不能亂漲,3 年房租超過 20% 就視為違法;

5、房東不能為所欲為,對於沒錢支付房租的租客,不能把他們趕走,隻可以告上法庭;

6、出租房和自住房一視同仁,建築和裝修質量都非常高。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