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的 7 月 17 日,果然是個逢 7 必亂的日子。A 股遭遇黑色星期一,近 500 股跌停,跌幅超過 7% 的個股超過 1000 傢,用慘來形容周一的盤面都覺得太過溫柔。
次新股指數更是重挫 9%,收盤已經擊穿瞭 1000 點的基準點,幾乎所有次新股全線跌停。
創業板受權重股業績變臉和 IPO 常態化的雙重打擊,大跌 5.11%,再創 2015 年以來的新低。小股票正在遭遇股災以來最大的危機。
和小股票形成對比還是權重股,銀行、保險力扛上證 50 再創反彈新高。並且由於午後小股票實在跌的太猛瞭,猛到主力隻能尾盤動用瞭兩桶油,火上澆油。
我們先撇開今年權重股上漲背後的邏輯,單就當下市場的整體環境,權重股目前的猛攻和小股票的崩盤,這和 2015 年 7 月後的救市有什麼區別嗎?至少我看不出什麼區別。
周一市場的下跌,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合理的是以前的績優股開始出現業績的下修,原本支撐股價的邏輯不復存在。而非理性的一面也顯而易見,周一次新股的全面跌停,難道次新股沒有好的瞭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所以周一市場的下跌,我認為是技術面和消息面的共振,形態上的破位。上周我已經明確建議大傢去把跌幅榜的股票看一下,指數掩蓋瞭太多市場的真實一面。早在 7 月初,大批的個股開始進入到下行通道,而上周創業板權重的倒下成為瞭市場加速下跌的催化劑。
而周末經濟會議消息和技術面的疊加,引發瞭周一的暴跌,創業板這輪下跌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殺。
同時也少不瞭媒體的功勞,周末各大媒體集中對上周五創業板暴跌做瞭報道,市場參與者的情緒被很大程度的渲染放大。一個市場在正常節奏的下跌的時候,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都是可靠的,但當一個市場進入到暴跌階段的時候,技術面和基本面大概率是失效的。而心理面、市場情緒的分析往往會成為最有效的手段。
給大傢打個舉個例子,2016 年年初,A 股遭遇瞭熔斷,指數瞬間的暴跌,千股跌停,股民最先的反應是各種罵街,情緒的低落。
但隨著連續的熔斷,大傢變得麻木,網絡上開始出現各種股市的段子;而被套股民的情緒出現瞭反轉,罵街沒有瞭,大傢更多的在調侃,於是大盤就見底瞭。如果你經歷瞭那一場暴跌的話,你一定記得我描述的場景。
那麼一定有朋友會問,這是為什麼?其實這個是心理學的問題,當一個人的痛苦到達瞭極致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是無限的歡樂。
所以當市場進入到暴跌階段的時候,當你發現各種分析方法失真的時候,那就關掉行情,去微博、微信、朋友圈,如果還沒有發現滿屏的段子,那麼大盤就離底部還有一些距離。